您的位置: 包头新闻网首页 » 新闻 » 要闻

青山秀水踏歌行 石拐区“旅游+”打造全域旅游新高地

□文/李慧 图/姚铁成 李慧

春看云海翻腾、夏观山花烂漫、秋赏万山红遍、冬览雪景漫天……一年四时八节,无论你在哪个时节来到石拐,这里的美都毫不吝啬,映入眼帘的风景各具特色。

城区环境宜居宜游

这里有“草原布达拉宫”——五当召,殿堂楼阁错落有致,与蓝天白云、群山翠色交相辉映;

这里有包头市规模最大的民俗文化景点群落——包头古城,黄土为墙、青砖为体、茅草为屋,重现老包头文化;

这里有自治区科普教育基地——戎王羊绒文化产业园,在这里,能动手实践、能触摸“星辰”;

这里有全国首批通航旅游示范重点工程项目——五当召通航产业园区,通航旅游、研学等文旅产品,带你体验飞掣“云端”之美;

……

近年来,石拐区依托丰富自然资源,不断夯实旅游基础设施,完善旅游发展要素,提升旅游服务品质,推进“旅游+”融合发展,将资源优势变成发展胜势,全域旅游多点开花,处处是景、四季皆游,为奋力建设绿色低碳、特色鲜明的高质量转型发展先行区注入强劲活力。

◆旅游+生态 这里就是“诗和远方”

穿森林、踏青草、观植被,呼吸负氧离子浓度更高的新鲜空气,现如今,以特色生态环境为主要景观的生态旅游日益受到人们推崇,而良好的生态条件也正是石拐区全域旅游成功发展的基础。

包头古城景区

一直以来,石拐区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积极推动“生态立区”行动,着力抓好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图景正在呈现。

聚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路子,以筑牢祖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为目标,石拐区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实施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让绿色成为地区最亮底色,草原、森林、田野、河流、湖泊、湿地等各类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地区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生态安全屏障。

深入实施生态修复工程,扎实推进后续采煤沉陷区修复治理、煤矸石综合利用,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互促共进,在全市率先完成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矿企业退出工作,入选国家首批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试点。

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林草覆盖率稳步提升,几年来,投资2.17亿元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和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累计绿化造林3.35万亩,全区森林覆盖率达35.5%,稳居全市第一,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创建绿色示范城市称号。

推进“无废城市”试点工作,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扎实开展环保专项整治行动,全区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空气质量优良达标天数连续几年稳步增加,创历史新高。

严格落实草原生态补偿长效机制,持续强化围封禁牧、退耕还林各项措施,扎实做好森林草原火灾防控,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天然草原植被平均覆盖度上升到63%。

今年“五一”假期,不少石拐人有个新发现:朋友圈里发布户外露营照片的人明显多了,在露营地烧烤、徒步、垂钓、采摘、观鸟等亲近自然的旅游方式越来越受欢迎。在短视频平台上,来石拐区露营、旅游的相关视频因其中展示的良好自然生态、美丽风光,也总能收获众多点赞。

“看蓝天白云,呼吸新鲜空气,一定要来石拐。”

“节假日与其外出‘堵车’,还不如去石拐转转,心情惬意又舒爽。”

……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石拐区接连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首批民生改善典范区、全国创建绿色示范城市、中欧绿色和智慧城市创新奖等荣誉称号,并成功入选国家第二批“智慧城市”试点和“全国第二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在此基础上,地区不断更新旅游发展理念,科学合理利用各类生态旅游资源,扩大生态旅游产品供给,推动美丽生态转化为美丽经济,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实现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不出城市,便是景区,如今的石拐区,有这样的底气和实力。

◆旅游+文化 注入发展源头活水

石拐区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区,在长期的历史演进中,草原文化、农耕文化、阴山文化、西口文化、工业文化多元交织、融合发展,形成独特的文化特质。

五当召通航产业园

在全域旅游发展过程中,石拐区着眼“旅游+文化”融合发展,以旅兴文、以文塑旅,走出文化旅游相得益彰的产业化道路。

“老厂房、老民居经过改造,可以节省成本、变‘废’为宝,让‘百年铁路、怀旧山城和红色小镇’更为出彩,极适宜拍摄历史和军事等题材影视剧,有助于打造集影视拍摄、影视旅游、影视人居等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式’影视基地,达到以游带影、以影促游,实现旅游产业与影视产业互为依托、共同发展……”

5月12日,包头市人民政府、内蒙古电影集团有限公司、石拐区人民政府签署大青山军事、工业影视基地战略合作协议。该项目的签约,标志着石拐区聚焦文化旅游互动,着力打造区域性文旅融合新高地,深入推进“文旅活区”的行动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石拐区有着300多年煤炭开采历史,清末、民国、抗战,上世纪各个年代历史时期的建筑、生活遗址遗迹保存完整,《骑士荣誉》《立春》《守候》《天亮了》《北方大地》《安居》等影视剧先后在这里取景拍摄。地区充分发挥老区历史文化和资源禀赋,在严格保护好其外观及主要特征的前提下进行合理开发利用,将统筹政府、企业、社会群体等多方力量,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扩大地区影视资源知名度,做大做强影视相关产业,打造全国重要的军事战争、工业矿山、年代戏为主题的影视基地,最终建成国内一流集影视拍摄、迷粉体验、周边观光、时代怀旧为一体的多功能、多业态文化旅游休闲产业综合体。

石拐区红色文化也十分厚重。本着“挖掘红色文化,讲好红色故事”的宗旨,地区大力挖掘、整理、传承红色资源,建设红色文旅融合基地,给红色旅游资源增添“时尚”元素,形成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红色文化“看点”。五当召镇青山村的大青山抗日历史党建基地,便是其中之一。大青山抗日历史党建基地集军事旅游和国防教育为一体,基地范围内有绥包战役前敌指挥部旧址、包石铁路,有大青山革命历史长廊、革命剧场和革命餐厅等,在这里,游客可以听村民讲述青山村的革命故事,回顾以往峥嵘岁月,感悟红色精神,赓续红色血脉。

在旅游品质提升方面,石拐区着眼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和开发利用,还多次组织专家学者、业界大咖对地区历史文化进行系统性考察、整理和挖掘,并进行补充和完善,推动历史、民俗、民族、革命、商贾、军旅等文化要素深度融合。找准文化和旅游的最大公约数和最佳连接点,精心打造体现石拐文化内涵、人文精神的特色旅游精品,全力推进文旅产业发展。

◆旅游+农业 加码赋能乡村振兴

“水满田畴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悠然自得的乡村生活最是令人向往。初夏的季节,一家人去一个远离尘嚣的小山村,体验美好而又浪漫的乡村生活,呼吸最纯净的空气、接受最迷人的光照,然后在田埂上观察农作物的生长,闻着野花香,追逐蝴蝶忙。

初夏的青山村

每逢周末,五当召镇青山村便热闹起来,不少市民前来体验乡村田园风情。“从城区过来最多也就一个小时,想着带孩子看看这里的网红墙体彩绘,再吃吃正宗的农家菜。”来自青山区的市民侯女士说。

依托茂密的植被、优美的风景和依山而建的民居建筑,青山村大力实施“彩韵青山”文旅项目,2021年被评为自治区首批乡村旅游重点村,过去以煤炭资源和运输业为主的乡村如今已焕然新生。“以前村里都是我们老年人,现在通过发展旅游,越来越多年轻人也回到村里一起建设家乡,大家的日子是越过越好。”村民李改花见证了村里日新月异的变化,

日前,在自治区田园综合体项目评审会上,经过竞争性评审答辩,石拐区以综合评分86.7分的优异成绩,列入自治区田园综合体试点地区范围,获自治区财政奖补资金1000万元,这是今年包头市唯一获此资金支持的地区。

花舞人间景区

石拐区田园综合体建设项目地处喜桂图新区,项目占地面积14.53平方公里,范围包括花舞人间生态农业观光园、龙沣产业园、开洲窑子村、鸡毛窑子村以及绿色农产品种植基地。花舞人间生态农业观光园累计完成总投资超3亿元,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拥有自治区最大的百鸟园、包头首座玻璃吊桥、唯一高空玻璃漂流……各个景点景观有机组合、互为补充,形成了处处是景、处处可观的“大景区”,大棚果蔬、葡萄、花卉苗木等已成为市场热销产品。

借助此次自治区1000万元财政支持,石拐区将积极发挥资金效益,聚力打造亮点项目,建设以花卉产业为特色,以绿色果蔬、反季节水果、有机蔬菜种植为主体,以农牧业深加工为强支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包头产业升级引领地、呼包鄂农业旅游与乡村振兴样板地、区域休闲度假示范地。以“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为基调,通过“农业+旅游”等模式,发展独具石拐特色的乡村旅游体验,形成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农村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探索农业农村发展新模式。

依托包头市城市共同配送物流园区建设绿色农畜产品产业园区,石拐区聚焦肉羊、肉牛、蔬菜等农畜产品产业发展优势,重点发展中央厨房(牛羊肉、蔬菜)预制菜产品。下一步,将培育预制菜经营主体,鼓励企业建设“中央厨房+冷链配送+餐饮门店”绿色生产链,通过精准招商引资,引进预制菜食品生产企业,通过合作共建等多种方式,开展预制菜产品加工与研发,建成集加工、包装、仓储、电子商务、现代物流配送于一体的多功能预制菜食品用品产业园,打造完整的食品冷链流通体系,实现农产品物流配送标准化、规范化,形成具有特色的预制菜品牌,打造包头市乃至自治区最具影响力的预制菜加工研发基地。

在石拐区,“乡村振兴”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经济议题。地区走出固有的乡村发展思路,通过乡村旅游与三产融合的方式,精心打造“一村一品、一村一景”,田园综合体、景观农业、体验农业、创意农业生机勃勃,“旅游+”战略释放出巨大能量,推动乡村振兴真正落地实现。缸房地村、新曙光村、三岔口嘎查、吉忽伦图嘎查……一批传统气息浓郁、各具特色的乡村成为全域旅游中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石拐区在生态优、环境美、产业兴、消费热、农民富、品牌响的乡村发展道路上行稳致远。

◆旅游+品牌 “颜值”“气质”内外兼修

发展全域旅游,旅游品牌名片创建是一个重要推进抓手。为了提升自身知名度,扩大对外影响力,从而让更多的人了解石拐、打卡石拐,石拐区把打造品牌文旅活动作为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手段,注重品牌创建、加快品牌创建,不断丰富旅游供给的品质,提升旅游核心吸引力,催生“磁场效应”,让“藏”在深闺的美景加速展现。

戎王羊绒文化产业园

依托每年举办的消夏文化节,地区不断丰富活动内涵、创新活动载体,坚持政府引导、文旅融合、市场运作、普惠大众的原则,充分利用地区现有资源,有效发挥文旅企业市场的主体作用,整合文艺演出、体育活动、旅游营销和项目签约等各类活动,打造“欢腾喜桂图,畅游石拐区”文化旅游季,以多种方式为游客带来不一样的体验。

结合本地区冬季寒冷的气候特点,石拐区探索打造以冰雪为内容的冬季旅游品牌,先后成功举办了冰雪文化旅游季、“与冬奥同行”乡村旅游冰雪节等活动,不断补齐地区冬季旅游产品短板,构建多元化的休闲旅游产品供给体系,使“冷资源”变为“热产业”,也带动了石拐区旅游产业发展由“夏季火爆”走向“四季恒温”的转变。

赵北古长城文化论坛、全国自行车邀请赛、全国摄影大赛……一批批品牌文化活动持续举办,参与度越来越高、覆盖面越来越广、影响力越来越大,已成为石拐区一张张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名片。

赵北古长城

而优质的服务是石拐区全域旅游的另一张“金字招牌”。地区从提升游客体验入手,突出软件硬件、内部外部结合,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标本兼治,在做好各景区景点景观品相提升、文化内涵升级、配套设施完善等工作的同时,全方位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和质量,打造优质旅游品牌,让景区“颜值”“气质”兼修,让游客在这里行之顺心、住之安心、食之放心、娱之开心、购之称心、游之舒心。

“请游客朋友们有序排队,保持一米以上间隔。”“请出示健康码、行程卡,测量体温。”“大家自觉配合扫场所码之后进入景区。”……特别是在当前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形势下,石拐区在节假日抽调党员干部下沉,严格落实旅游安全、食品安全和疫情防控等各项要求,全力配合各景区做好组织协调、秩序管控、优质服务、宣传提示等工作,落实“佩戴口罩+测体温+验健康码+验行程卡”通行制度和各项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引导游客遵守防疫规定,切实做好个人健康防护,及时处置游客合理诉求,营造安全有序的文旅市场环境。

“我们是从昆区过来的,现在国内疫情形势依然严峻,我们要响应号召,非必要不离包,但是天气越来越好,也想带家人出来转转,就来了花舞人间,看花海,体验刺激的玻璃吊桥。景区秩序井然有序,体验非常好,必须要给满分!”在花舞人间景区门前,市民范先生说。

东风劲吹势更遒,从资源优势到富民产业,在全域旅游发展的崭新时代,石拐儿女必将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继续阔步在发展全域旅游的征程中。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注销须知 ×
我已阅读并同意注销须知
身份验证 ×
点击切换图像验证码
确定
确认注销 ×
注销账号后
请谨慎操作!
确认注销账号

登录黄河云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