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讯传来,鼓舞人心。包钢集团深入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成效突出,受到国务院表扬。
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收官之际,我市国企改革再传捷报,在日前国务院国企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召开的地方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推进会上,包钢集团全面深化改革取得的成果得到充分肯定与表扬。
从2016年巨额亏损到逐年减亏治亏、扭亏为盈,再到创出历史最好业绩的重大转变:2021年,包钢预计实现营业收入1260亿元,预计实现利润103.6亿元,上交税费69.6亿元,率先成为内蒙古首家营收超千亿元企业,包钢在国企改革中交出了骄人答卷。
作为国家在“一五”期间建设的156个重点项目之一,包钢在新一轮国企改革启动以来,打出了瘦身健体、降本增效、战略转型等一系列改革“组合拳”,通过深化改革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增强企业活动、提高效率,开启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踏上了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新征程。
“瘦身健体”减法+“做强做大”加法
轻装上阵增强企业市场竞争能力
决战决胜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之初,包钢重在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卸下包袱轻装上阵,将“瘦身健体”减法与“做强做大”加法相结合,优化资源配置,不断增强企业市场竞争能力。
建立劣质企业退出机制,持续对连续亏损的企业开展清理整顿,对内部活力不足、竞争能力不强、发展前景不明的企业有序退出。
对僵尸企业和亏损企业,采取资产重组、产权转让、关闭破产等方式予以“出清”,完成8家“僵尸企业”处置,涉及资产14.9亿元,安置职工534人,解决各类债务及欠费5400.4万元,推动资产盘活止损。
将压减工作与产业整合、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以及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紧密结合,大力推动压缩管理层级,大幅度减少法人户数,2018年以来累计减少法人户数99家,压缩管理层级26家。
加大低效无效资产和闲置产线治理力度,有效发挥资产的应有效率和效益。2016年以来,通过市场化产权交易平台公开处置闲置资产402项,资产增值3297万元。推进59条闲置产线通过报废、盘活、租赁等方式处置,盘活资产价值4.95亿元,其中报废处置35条产线,回收资金5017.9万元,通过破旧立新,建设更加先进、环保的生产线,助力包钢不断转型升级。
“四降两提”解决瓶颈问题
企业扭亏脱困驶入发展快车道
包钢集团聚焦“财务成本高、制造成本高、物流成本高、人工成本高、资产运营效率低、工作效率低”等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瓶颈问题,针对性地提出“四降两提”应对之策。实施成本网格化管理,形成“全员参与、全岗位覆盖”的良好局面。
坚持靶向攻关,在提质量、降成本、增效益上下功夫,激发企业内生动力和“造血”能力,累计降低各类成本80亿元以上;完成首批债转股77.35亿元资金到位,资产负债率大幅下降;优化机构设置和用工结构,压缩管理层级及低效无效人工成本。
持续优化企业管理,全面提升运营效率。集团总部以及板块合计下放权力150余项;完善各类法人治理制度,形成权责明确、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强化投资管理,扁平高效化管理控参股公司,开展总部机关化专项治理和对标一流企业管理提升行动,推动企业管理、作风、效率、人员素质得到系统优化,工作效率实现大幅提升。
深挖市场化用工“蓄水池”
增强活力向现代化一流企业迈进
包钢持续深化企业用工改革,构建“一控二服三放四管”的“1234”用工体系,推进员工能进能出,人员配置更加高效,用工结构更加优化,实现“能力决定位置、效率决定用工、贡献决定薪酬”。
把牢“一个严控”,锻造一支精干型高素质员工队伍。以优化年龄结构、改善知识结构、提升全员素质为目标,人才储备与新增岗位补员相结合,年度内员工进出比率控制在0.2左右。针对发展潜力强劲、重点培育、新兴产业以及矿山单位,适当扩大进出比率,在岗人员有序递减。搭建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就业平台,实现新员工公开招聘、阳光招聘“两个100%”。2016年以来,新招聘员工近2000人,员工总数净减少1.1万人。
做好“两个服务”,促进员工与企业同频共振同步发展。建立市场化的“选用育留”机制,激发干部职工动力活力。以“人才安家、人才提升、人才安居、人才素质”四大工程吸纳人才。持续提升安家费标准,2016年以来给予新招录的本科、硕士、博士累计发放安家补贴4000余万元,并逐步提高学历补贴;加大投入改造员工公寓,实习大学生每人每月给予400元住宿补贴;依托“新型学徒制”,新员工入职即可接受企业、院校双培训,加速提升新入职员工技术技能及岗位适应性。搭建“纵向晋升、横向贯通”的人才梯队,构建内部人力资源供需平台。2016年以来内部调剂人员近1.5万人次,实现人岗相适、有序流动。
下放“三个权限”,充分释放人力资源效能,由“管死”变“放活”。
放权各单位自行引进高层次人才,畅通高层次人才绿色通道,加大成熟人才引进力度,依托“人才飞地”,破解引才僵局。2016年以来引进成熟人才及研究生占新员工20%以上。
放权矿山单位开展自主招聘。坚持统招与自招相结合方式,对紧缺、急需技术技能岗位采用企校合作“订单式”培养模式,为矿山单位培养和输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2021年以来,矿山单位累计自主招聘82人、市场化引进成熟人才5人。
放权独立法人单位自主签订劳动合同。分两步走规范劳动用工管理,第一步将原有的“集团公司”一个用工主体变为“集团公司、包钢股份、北方稀土、包钢矿业”四个用工主体;第二步随着三项制度改革不断深入,将四个用工主体变成N个用工主体,形成各独立法人单位自主订立劳动合同新模式,使岗位职责、岗位要求更清晰,更有针对性。
创新“四个管理”,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推行“劳动合同+岗位合同”管理模式,以岗位合同解决人员能上能下问题。强化定员管理。集团各级机关实行“全体起立”逐级选聘,推动集团机关部门精简50%、基层单位机构精简13%、在岗职工减少24%、厂处职干部减少28%;针对集团总部和产业板块两级机关开展岗位评价,动态调整组织架构和岗位定员,28个末位岗位面向公司公开竞聘,人员退出率达29%。同时,强化考核评价管理,对不胜任者实行刚性退出,对违纪、违法者解除劳动合同,2016年以来退出近1500人,同时清理外部协力5000余人,累计减少劳务费支出7.29亿元。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