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包头新闻网首页 » 包头

王宝军 医者匠心

包头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主任王宝军接诊中

每天早晨8点前到岗,晚上8点后离岗,遇有特殊情况要到凌晨两三点才回家甚至整夜待在医院里。这是包头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主任王宝军的日常。

在同事们的眼中,王宝军是一位“学术型”医生——他是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是2012年度自治区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内蒙古2013年度“草原英才”人选、内蒙古新世纪“32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2018年度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好医师,曾获得全区优秀医师、“云曙碧精神奖”、第一批“鹿城英才”等荣誉。

今年王宝军的荣誉又多了一项——“包头工匠”。

潜心学术

1981年,王宝军考入包头医学院临床医疗系。1986年毕业后,王宝军被分配到包头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从事临床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1996年他考入北京医科大学,读取神经病学硕士学位;2002年他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部,读取神经病学博士学位。王宝军现任包头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内蒙古医科大学和包头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神经病学及康复医学教研室主任、内蒙古脑血管病研究所副所长,包头医学院神经病学研究所副所长,对脑血管病、神经内科各种疑难重症、神经康复、神经影像等领域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较高的学术造诣。

任科室主任以来,王宝军率先垂范地搞好学科建设,在积极从事临床工作的同时潜心于学术研究。2004年,王宝军率先在国内开展核磁共振新技术对卒中诊断程序探讨研究,为患者赢得了宝贵的溶栓治疗时间,使得在时间窗内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溶栓治疗成为可能。他的课题研究被鉴定为国内领先水平,相关文章发表在《中华脑血管病杂志》及《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在第十届全国神经病学大会上进行交流,并向全国推广。王宝军还对急性脑出血进行磁共振梯度回波T2×诊断的研究,解决了核磁共振不能超早期诊断急性脑出血的难题。

匠心为民

从医30余载,王宝军以精湛的医术、谦逊的为人、亲切的态度深受病患和同行的肯定与尊重。他始终认为,在临床医疗工作中,患者满意度的高低,是衡量医疗服务质量的一根“准绳”。

在老一辈神经病学专家的带领下,在王宝军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包头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已连续三届获“内蒙古自治区临床医学领先学科”,同时还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药理试验基地、卫计委神经内科省级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国家卫计委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国家高级卒中中心……王宝军十分注重团队的建设,他希望团队里的每个人都能发挥专长,更好地服务于每一位患者。

今年已经58岁的王宝军珍惜每一次荣誉的获得。说到此次获评“包头工匠”,王宝军说“这和领导的培养及团队的支持分不开。这个荣誉的取得激励我继续努力,拿出更饱满的热情为包头人民的健康服务。”

就医生这个救死扶伤的职业来说,王宝军对工匠精神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他认为:“医生首先要有爱心,在有爱心的基础上还要技术好,所以就必须要做到精益求精。发扬工匠精神,就是要锲而不舍,不断追求卓越,这样才能使我们救治病人的水平更高。”

救死扶伤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康复医学已经成为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面对大量生活不能自理的卒中后瘫痪患者,王宝军深感惋惜。多年临床工作的经验积累让王宝军逐渐意识到卒中患者临床康复的必要性及重要性,康复的积极训练可以使病人更好地回归家庭、回归社会。他为促进康复医学的发展做出了很多努力,带领的康复团队成员极为注重患者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把对患者的功能康复放在治疗的首位。从医院到社区,无论是主任医师、住院医师还是康复治疗师,都尽最大努力让患者能够从中获得健康“助力”。

王宝军在自治区内较早开展了神经康复治疗,曾于1997、2000、2006年分别到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意大利罗马Santalusia医院进修学习。回国后,他把国内外先进的康复技术及康复理念应用于临床实践,积极组建神经康复中心,加强康复师自身的专业素质及能力的培养。经过20年的发展,现在的康复中心配有尖端的现代康复诊疗设备,拥有一支特色化、专业化、现代化的康复治疗医师队伍,成为内蒙古地区最大的神经康复专业机构,曾连续三年获“复旦大学排名华北地区提名奖”。

36年来,王宝军始终坚持热忱的服务态度和精湛的医疗技术,他善待每一个病人,赢得了群众的认可。他是行业内的佼佼者,也是最踏实的前行者,用行动诉说医者仁心,用品德铸造医者匠心。对于他来说,救死扶伤是天职,精益求精则是必然的一种职业态度和人生选择。

融媒体记者 吴爱霞 摄影 常静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注销须知 ×
我已阅读并同意注销须知
身份验证 ×
点击切换图像验证码
确定
确认注销 ×
注销账号后
请谨慎操作!
确认注销账号

登录黄河云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