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东河区人民法院妥善调解一起买卖合同纠纷案件,涉及标的额180余万元,结案时间仅用10天。
“我们企业打官司最看重的就是诉讼成本与效率。通过调解处理既免去了后续诉讼及执行的诉累,也为我们企业间提供了再次合作的可能。”调解成功后,原告内蒙古某物流公司负责人激动地说着。
事情要从2年前说起。2020年内蒙古某物流公司与北京某能源公司签订了《煤炭买卖合同》,合同约定由原告向被告供应煤炭,被告根据原告的发运计划提前支付铁路运输费用。2021年,双方结算确认应付款共计1690余万,多次催要后,被告仍欠付原告180余万元。因被告一直推脱不予支付,原告将其诉至东河区人民法院。
“法官,我们企业的账户被冻结了,严重影响到了公司的生产运营,这可怎么办啊?”因立案时,原告申请了诉讼保全,被告焦急地给法官打电话寻求解决方案。
在了解案情后,考虑到案涉金额较大,为不影响双方企业后续正常生产和经营,承办法官周晓慧利用周六加班时间,组织双方进行调解,当庭核算金额。经过与双方耐心沟通,层层剖析矛盾症结,积极释法明理,双方最终达成一致意见,约定周一支付全部费用。至此,双方公司握手言和,案件圆满调解。
为积极发挥司法服务在优化营商环境中的作用,东河区人民法院在开辟涉企案件“绿色通道”的同时,将调解贯穿办案全过程,高效解决矛盾纠纷,既帮助企业及时回笼资金,又缩短诉讼时间,力求以最短的办案周期帮助企业尽快解决纠纷。
融媒体记者 李鸿瑶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