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赛场有冠军,制造业也有。它们可能不为一般公众所熟知,但在业内却熠熠生辉,在市场上占据一定份额,拥有举足轻重的话语权。北重集团特种钢产品就是这样的“单项冠军”。
“单项冠军”的含金量有多高?北重集团依托优势资源和核心设备引领超超临界大口径厚壁无缝钢管高质量发展,打破长期依靠进口的局面,全面实现了“四大管道”国产化,累计为国家节省外汇400多亿元,打造了高端厚壁无缝钢管走向世界的“国家名片”。
通往冠军之路从来都不平坦,北重集团坚持“三项修炼”方得拨云见日。
修炼之坚守初心
记者在特钢事业部109车间看到,红彤彤的钢管经过除磷、玻璃粉喷涂,从36000吨黑色垂直挤压机里挤压出来,退火、淬火后转入下一道工序。“2021年特钢事业部实现营业总收入13亿元,然而,今年一季度的在手订单就超过13亿元,我们已成功中标11个超超临界四大管道项目。”北重集团副总经理李优发说。
今日的红火、热烈,是对昨日坚守寂寞、辛勤付出的最佳回报。
企业高质量发展之路是一条向上攀登之路,也是一条寂寞之路,坚守初心、保持定力、专注主业,持之以恒在主赛道竞跑,才能实现从跟跑到并跑最终再到领跑。
过去十几年,“360”项目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艰辛。支撑其一路走来的,便是“坚守”。
单项冠军往往选择“放长线”,而非“挣快钱”。特种钢依托“360”项目,不断创新技术、追求更高品质,保持不被诱惑的定力和专注,把产品和服务做出优势,成为主打产品。目前,北重特种钢产品在四大管道国产化项目中已占到“半壁江山”。
同时,北重积极建立与兄弟单位、协作企业、最终用户的战略联盟,与华能集团、哈电集团等央企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北方重工”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2021年,特种钢民品订单同比增长58%,其中P92等产品占比80%,高品质模具钢收入增幅超60%,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修炼之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是通往冠军之路的不二法门。
北重集团投入特钢产品科研资金3600万元,申请专利25项。以国家实验室为抓手,与内科大、北科大、航材院、兵器材料院等科研院校组成攻关团队,与东方电气集团等央企组建创新联合体,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进身管寿命提升等36项攻关项目,攻克身管挤锻复合成形、高强韧炮钢工程化制造等关键技术;推进TP316LN 、HT700P高温合金钢管、超高压钢管系列产品和P92锻制三通等研制,民品新产品贡献率达31.5%。
创新之道,唯在技术。中国核工业集团某项目是我国核电的重大战略项目,项目用某型号不锈钢技术指标达到世界顶级要求,国内相关厂家无法攻克。项目单位辗转找到北重集团,公司凭借雄厚的炮钢材料技术优势,先后攻克26项技术难题,成为解决“卡脖子”问题的“神来之笔”。如今,某型号不锈钢管实现了产业化,已挤压出近300支,产品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企业的可为,离不开人才的作为。北重集团通过给项目、搭平台、压担子,发挥“特种钢制造技术创新工作室”引领作用,签约北科大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推进“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设,落实多劳多得、多创新多得、多承揽业务多得、多创效多得的长期激励政策,让人才成长有“水肥滋养”无“后顾之忧”。
修炼之兵工基因
北重人跑市场、拿订单,从众多竞争对手里分一杯羹,比想象的更困难。
特种钢从最初的国外垄断,到逐步叩开国产化大门,再到如今国产化订单井喷式发展,其源头活水来自人民兵工精神——“把一切献给党”的红色基因。
营销团队由平均年龄不到35岁的一群年轻人构成,他们奔跑在市场一线,每次接洽企业时用数据说话,对标国际标准,尽全力提高项目中标概率。“我们不是在跑项目就是在跑项目的路上”是他们的口头禅。
和客户做朋友,过硬的产品质量是最有效的“敲门砖”。北重人深谙此理并身体力行,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党员的身影。
刘邦华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之一。为了成功冶炼中国核工业集团某项目的不锈钢,他带领团队成员没日没夜分析冶炼难点,最终应用"超低碳不锈钢VOD法"试制成功,保证了研发生产进度。
“三项修炼”练就“独门秘诀”,成就“单项冠军”,也全力打造着主业突出、技术领先、数字强企、健康发展的新北重。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