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包头新闻网首页 » 新闻 » 要闻

杨飞云 故乡滋养了我的灵魂、画风和性情

杨飞云,1954年10月生于内蒙古包头市。中国当代著名油画家,古典写实油画的代表人物。198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1982-1984年任教于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1984-2005年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历任副教授、教授;2005年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委会名誉主任,中央美术学院客座教授,第十一届、第十二届、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记者 李亚强 通讯员 许庆

他是中国写实主义油画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是将西方油画与东方文化相融合的代表画家之一。他画的女性人体与人物肖像细密圆润,庄重典雅,在中国写实油画界享有盛誉。他就是从包头走出去的著名油画家杨飞云。

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杨飞云说:“故乡是我创作的底色,这片沃土滋养了我的灵魂、画风和性情。不管走多远,家乡是我的根,故乡永远是我创作的底色。”

热爱是一种力量

1954年,杨飞云出生于包头郊区鄂尔格逊村(现为东河区鄂尔格逊村)。他的父亲是学校的美术教师,杨飞云自幼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下,也拿起了画笔。他乐此不疲地反复描摹暖瓶、茶杯上的图画,想不到竟然由此打开了艺术世界的大门。

上小学的时候,杨飞云加入了学校的文艺宣传队,只要是需要绘画的工作,学校的老师和同学都愿意交给他去做。杨飞云在一次次绘画实践中发现,美术让自己在人群里脱颖而出,这让他对美术产生了特别的情愫。

1971年,杨飞云来到呼和浩特铁路局包头客车车辆段做了一名钳工,那时,绘画便成了他生活中的全部精神寄托。

杨飞云回忆起那段时光感慨道:“我特别珍惜在工作之余挤出的绘画时间,每天都会在候车室画得很晚。候车室是画人像最佳的地点,这里每天都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他们是我笔下最好的模特。”他说:“干什么事儿,喜欢才是最重要的,只要喜欢就不觉得苦和累。”

几年后,杨飞云被调到呼和浩特铁路局文化宫,当上了宣传干事。这时的他终于如愿以偿拿起了画笔,每天认真地从事创作。

1978年恢复高考,那一年杨飞云23岁,在单位领导的鼓励下,他参加了中央美术学院的全国招生考试。当时高考刚刚恢复,人们还不懂什么是应试,杨飞云没有经过特殊的准备就上了考场。那一年,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在全国只招收8名学生,后扩招到10人,杨飞云凭着扎实的基本功,从全国众多的考生中脱颖而出,成为这10个幸运儿之一,成功进入中央美术学院学习。

从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后,杨飞云先后任教于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和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2005年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成为该院首任院长。

六幅画拍出数千万

2020年,《2020胡润中国艺术榜》公布,杨飞云以2019年全年总成交额1102万元位列第49位。在杨飞云的诸多作品中,最著名的莫过于他以妻子为模特创作的几幅作品。

据专业机构统计,杨飞云的六幅以妻子芃芃为模特的作品,曾累计拍出了7179万元的价格。他早期的代表作之一《小演员》,曾获得“全国第三届青年美术作品展”铜奖,后来在拍卖中以1475万元成交。

1987年,“全国第一届油画展”在上海开展,杨飞云把描绘妻子形象的一幅肖像写生《北方姑娘》送去展出,结果反响强烈。这让杨飞云看到,遵从内心的创作或许正是自己应该走的艺术道路。

20世纪80年代末,杨飞云来到美国,并签约了画廊。后来,杨飞云感觉到,“画一个陌生人,尽管他的形象很入画,但是你对他的了解如果是外在的,很难画到深入的层面,所以绘画一定要和自己的生活有关联。完全陌生的生活和人,对于创作来说,是很难让艺术家达到最佳状态的。”正是秉持这样的认知,最终他还是选择了离开。

杨飞云曾在“艺途感言”中说:“我渴望以自己一颗仰望的心,感恩的心,去礼赞那存在于万物生命中的美。以信心和虔诚,使用平实而确凿的绘画要素,终其一生去表现令我感动并让我在纯净中体验到的那个超然境界。”

故乡是创作的底色

在这位从包头走出去的画家内心深处,故乡是“一个无法割舍的摇篮”。故乡的蓝天、流云、阳光等美景都给他留下了美好的记忆。故乡的人、故乡的景都装在他的心里,镌刻在岁月的记忆里,很多北疆的亮丽景色都成了他笔下的“常客”。杨飞云说:“走出去多年以后我回望,其实我的审美、情怀包括性格都是在少年时期形成的,深深地打上了包头的烙印,可以说是包头深厚的文化土壤滋养了我。”

2016年,杨飞云获得包头文学艺术特殊贡献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杨飞云说:“如果将人的一生比作一种植物,毫无疑问,家乡就是这种植物的根。是家乡土地的孕育和滋养让我了解了美术,促使我走上专业的艺术道路,并鼓励我在这条道路上不断前行。家乡就像是婴儿的‘开口奶’,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自身对于包头的情感也越来越浓。”

杨飞云曾自述,“故乡是我创作的底色,这片沃土滋养的是我的灵魂、画风和性情,内蒙古是游牧文化、农耕文化和大工业文化的结合之地,也是多种文明的交汇之地,这就使得我们在从事创作时有更广阔的视野。”

“我离开包头已经几十年了,但是还在时常关注包头的文化艺术发展,也在关注着这座城市的发展,我记得离开包头的时候,包头火车站周围还是一片荒滩,只有几间平房,这些年我回去发现变化太大了,完全是一座大城市的样子。”杨飞云说,“作为从包头走出去的艺术家,这些年我也一直在关注包头美术的发展,未来我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家乡作出更大的贡献。”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注销须知 ×
我已阅读并同意注销须知
身份验证 ×
点击切换图像验证码
确定
确认注销 ×
注销账号后
请谨慎操作!
确认注销账号

登录黄河云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