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国“3060”双碳目标提出以后,全球碳中和共识进一步达成,碳达峰、碳中和也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进程中,以光伏、风能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无疑是其中的主力军。作为农牧与光伏行业代表企业之一,通威集团始终坚定不移地推动光伏产业健康发展,助力“双碳”目标提前实现。
40年来,通威始终践行绿色农业、绿色能源的“双绿色”发展道路,提供绿色产品和绿色服务,打造绿色工厂,实施绿色运营,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在新能源产业方面,通威已形成了完整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光伏新能源产业链条。
在新能源产业链上游,通威旗下永祥股份拥有云南保山、内蒙古包头、四川乐山三大基地,已打造出综合能耗低、技术集成新、品质优的智能制造生产线,高纯晶硅产能总规模达到18万吨,进一步实现我国高纯电子级晶硅“中国制造”。在新产业链中游,通威太阳能深度切入太阳能发电核心产品的研发、制造和推广,目前已形成合肥、双流、眉山、金堂四大基地,高效电池总产能超40GW,公司规模、工艺技术、生产设备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全球领先。到2022、2023年,通威太阳能高效电池产能预计将分别达到80GW、100GW。
在新能源产业链终端,通威将光伏发电与水产养殖有机融合,全球首创“渔光一体”模式,实现国土资源的高效复合利用。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指引下,通威将“渔光一体”提档升级为“渔光小镇”,形成“水上产出清洁电力,水下产出安全水产品,周边乡村旅游”的三产融合发展,成片、系统地推动农民转型、农业升级、乡村建设。目前已并网的“渔光一体”项目遍布全国20多个省市区,并网规模超过2.8GW。
全国人大代表、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表示,根据专业研究,碳中和将是未来最大的经济市场。这意味着工业革命以来建立的化石能源体系,在未来30—40年要实现全面转变,变成可持续发展的再生能源体系。很长时间内,谁掌握了石油,谁就控制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命脉。原有的化石能源体系十分庞大,成为驱动人类历史车轮、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原动力。预计二三十年后,谁利用好了阳光转换成电能,谁就能掌握未来时代的发展节拍。人类从此从一个不可持续的时代,走向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高质量新时期。在这一时期,光伏产业将扮演能源发展的第一主角,中国则在光伏领域里成为全球最领先的制造国家。
目前,我国已形成了全球领先的完整光伏产业链,全球70%以上的光伏产品都是中国制造。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光伏行业继续高歌猛进,制造端产值突破7500亿元,光伏产品出口额创历史新高,超过280亿美元。中国光伏新增装机连续9年全球领跑,累计装机量连续7年全球第一。
刘汉元代表指出,当前,加快可再生能源发展,推进汽车电动化、能源消费电力化、电力生产清洁化进程,推动我国能源体系转型升级,已成为落实国家能源安全新战略的迫切需要;成为了深度参与全球能源治理的必然要求;成为了积极推动全球一体化、体现大国担当的必然选择;成为了推进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成为了落实碳中和目标、筑牢我国能源和外汇安全体系的重要保障;成为了助力中国再次崛起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要条件!
刘汉元代表同时表示,过去十多年来,光伏发电成本下降了90%以上,成为全球最经济的发电方式。我国光伏发电成本已降到0.3元/千瓦时以内,预计“十四五”期间将降到0.25元/千瓦时以下,低于绝大部分煤电。如进一步考虑生态环境成本,光伏发电的优势将更加明显。随着碳达峰碳中和进程的推进,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仍面临一些问题,如能耗总量考核配套措施不到位、相关政策没落地,尤其是光伏发电项目用地的税收政策各地掌握不一、光伏发电环节的财务费用占到电站发电成本的大约一半等,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双碳目标落地。
对此,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刘汉元代表提出建议:支持光伏等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其原料及产业链各环节生产能耗不纳入能耗总量考核;尽快完善相关规范标准,配套相应政策机制,加大扶持力度,引导电动汽车成为电网储能终端;提高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制造业零碳、低碳能源自给率。针对光伏发电环节,建议由国家税务总局明确,对光伏发电项目中光伏组件铺设区域一律免征耕地占用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并实现企业利息成本进项税额可计算抵扣。通过明确耕地占用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减免,增值税扣除或者全部减免,有利于光伏发电成本的进一步降低,有利于进一步减轻光伏企业税费负担,让企业轻装上阵,推动可再生能源持续健康发展,助力双碳目标有效落地。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