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包头新闻网首页 » 新闻 » 要闻

“荷花奖”舞剧《骑兵》“叫好又叫座”的幕后台前

内蒙古骑兵,他们曾在血雨腥风中横刀立马,驰骋疆场,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付出了热血与生命;他们的身影在历史尘烟中渐渐远去,但他们生命的荣光就镌刻在五星红旗上,镌刻在草原的猎猎长风中……

一部讲述内蒙古骑兵的舞剧,在全国29部作品中脱颖而出斩获“荷花奖”,那些马背上的豪情与热血,铁血战争中的儿女情长,满怀忠勇的英雄故事,在全国57场巡回演出中迎来了新的精神滋养。2021年12月26日-27日,它登上了包头的舞台,为2021年的全国巡演划上圆满的句号。

●英雄故事

《骑兵》讲述了这样一段感人肺腑的英雄故事。抗战胜利前夕,在外读书的蒙古族青年学生朝鲁,不堪忍受日本侵略者欺辱,奋起反抗,辍学回到故乡,遇到了美丽的姑娘珊丹并发生了一场刻骨铭心的爱情。日军在草原上投放黑死病(鼠疫)病毒,给草原带来了灾难。危难关头,解放军医疗队来到草原,草原人民在医疗队的救治下很快痊愈。朝鲁从这支队伍中受到中国共产党革命思想的感召,心中燃起新的理想选择,毅然决定穿上戎装奔赴战场,为新中国解放而战斗。临别,依依不舍的珊丹为朝鲁送来了爱情的信物和她心爱的枣红马“尕(gǎ)腊”。朝鲁与战马“尕腊”在每一次战斗中都冲锋在前,无所畏惧。战争中,无数战友血洒疆场,英勇牺牲,朝鲁的战马“尕腊”也在最后一次战斗中倒下。而珊丹始终被心中的朝鲁和“尕腊”牵引着,与朝鲁分别不久也跟随支前队伍奔赴前线。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草原带来了永久的和平,而失去左臂的英雄朝鲁,放下属于他的荣耀,选择带着战友和战马的忠魂回归草原。

●幕后花絮

12月26日,下午2时许,《骑兵》的演员们就已经分组进入化妆间,开始为晚上的舞台表演倾心准备。以真人来演马,妆发、动作、表情都要活灵活现,为了让“战马”看起来英气十足,化妆师正在为本场演出中饰演马儿“尕腊”的演员画上飞挑的浓黑眼线和烈红色的鬓角,头上戴上整齐的马鬃。

为什么要用红色呢?原来,“尕腊”在蒙语中是“火焰”的含义,红色鬓角和马鬃代表了尕腊豪放英勇的性格。妆画好之后,“千里疾风万里霞,追不上百岔的铁蹄马”的蒙古马风采便尽数体现。

演员扮相浓墨重彩,化妆也是个技术活儿。现场的化妆老师介绍:“舞台不像电影,观众是较远的距离观赏,为让观众能够更好地感受到舞剧的魅力,我们要保证演员的妆容夸张个性但不做作,每位演员化妆大概要花半个小时到一小时,全部68名演员我们一直要画到演出前。”

磅礴大气的舞美是《骑兵》的一大亮点。进入后台,记者看到地面上摆放着琳琅满目的蒙古族特色道具,有蒙古包里的茶桌、帅气复古的马刀、成排摆放的草坡……

《骑兵》剧组的剧务主任张陆向记者介绍,很多道具已经跟随剧组演出了50多场,道具师需要在演出之前将这些损坏的道具全部修好更换,确定舞台点位,保证演出的正常进行。

在本场演出开始前,执行导演古庆特古斯和团队成员们还在舞台前方最后检查一次灯光,这样繁忙的节奏对剧组人员来说已经是常态。

为了在演出中呈现出最好的状态,演员时刻不能放松练功。“为本次巡演我们演员25日抵达包头,为了保持身体肌肉较好的状态,到达包头后演员就抓住一切机会练功。”现场执行导演古庆特古斯介绍。演员要在演出中表现出马儿灵动活跃的状态,强度大、幅度大的动作,对演员的体力和技巧都有很高的要求。

“演出中,为表现极具张力的情绪和动作,演员很容易受伤。我们一名扮演马儿的演员,在一次演出中不小心崴了脚,后来检查发现造成了骨裂。演员一旦受伤就只能暂别舞台了,所以我们的主要角色都设置了ABC角,避免因为演员受伤而导致演出无法正常进行。”张陆说。

一部经典作品的诞生绝不是一蹴而就。早在创作之初,为找寻创作灵感,主创人员走访了大量战争年代的骑兵老战士,面对面听他们讲述骑兵的故事,用半年多的时间积累了丰富的素材,也对骑兵精神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和感悟。经过3年的反复打磨,历经50余次推倒重建,才最终完成了创作初案。

2021年初,《骑兵》连续在国家大剧院演出3场,观众爆满,好评如潮。演出后,在北京召开了《骑兵》专家研讨会。专家学者对《骑兵》进行了艺术分析与解读,也就如何提升提出了建议。

“除了根据专家建议,我们还根据观众的反馈,会对音乐、服装、包括一些舞段进行调整,就像手机要升级系统一样,舞剧也要不断的进行打磨升级。”古庆特古斯说。

近年来,叫好又叫座的主旋律作品影视作品不断涌现,《长津湖》《觉醒年代》等影视作品不仅在获得了观众的良好口碑,也得到了市场的认可。人们发现主旋律作品“不叫座”是种偏见,具有真情实感、制作精良的主旋律作品同样会受到市场的认可和观众的喜欢。

作为一部北方草原历史文化背景的舞剧,《骑兵》走出内蒙古后,并没有遭遇文化上的“水土不服”。全国五十多场巡演下来,《骑兵》在南方的演出上座率和口碑甚至比很多北方的城市还要好,还积累了不少粉丝。

今年4月份在上海巡演之后,团队又继续前往南京、无锡等地巡演,当时在上海观看演出的观众,又一度追到了南京等几个城市。“在上海巡演时,有专程从苏州赶过来观看演出的观众,上海的很多粉丝还跟着我们走了好几个城市,有的看了五六遍。”张陆介绍。

“知道《骑兵》要在包头上演,我第一时间就订票来看了,现场看完觉得很震撼、很感动,不论是奋勇杀敌的战士还是英勇无畏的战马,都仿佛有血有肉一样,尤其战马在战争中阵亡的场面让我一度控制不住自己的泪水。”文艺爱好者姜京生说。

●台前风采

舞台上,单人舞纵情矫健,放飞想象;双人舞搭配契合,刚柔相济;群舞姿态造型变化万千,起伏快慢和谐。其中重要角色枣红马“尕腊”和所有的战马都由真人舞蹈演员饰演,演员以丰富多彩的身体语言和活灵活现的表情动作完美展现了马儿的神态动作,达到了无可比拟的美学效果。

对细节的打磨激发了各个年龄段观众的共情。一位95后观众眼含热泪道:“看到后面马儿尕腊死去的时候,真的太难过了。在我心中,它已经不是一匹马了,而是一位英勇的战士。男主角朝鲁把它当成了自己的战友,人和马的情谊感天动地。”

“不同于一般舞剧中以男女双人舞为重中之重,《骑兵》对战马尕腊的塑造、朝鲁与尕腊的人马共舞,把马的习性、性格以及人与马水乳交融的人性化关系呈现在舞台上,有力地丰富了骑兵的英雄形象,是难得的创新和亮点。”包头艺术剧院吕斌说。

2019年8月,大型原创舞剧《骑兵》创排完成,同月19日首演。作为中国舞台艺术历史上首部以骑兵为题材的大型原创民族舞剧,《骑兵》通过男主人公青年朝鲁的几次个人重大选择,表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内蒙古骑兵部队在重要历史关头,顺应时代和历史大势,选择光明、选择正义、选择人民的光荣历史。

该剧由内蒙古艺术剧院创作,2020年获得第十二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奖、中国版权最佳内容创作奖,入选全国舞台艺术重点创作剧目、文化和旅游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重点扶持作品“百年百部创作计划”;2021年入选中宣部、文旅部、中国文联举办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剧目,入选首届“当代精品舞剧演出季”剧目。

作为一部革命题材舞剧,本剧在音乐创作方面将民族性和戏剧性、交响乐与民族音乐进行了有机融合。剧中大量采用蒙古族音乐元素和马头琴、四胡、冒顿潮尔等民族乐器;舞美、灯光、视频设计讲求简约、质朴;服装突出时代感和地域特色;道具设计制作新颖独特,剧情饱满、内容生动,为观众谱写了一部展现内蒙古骑兵战斗成长史和骑兵精神的红色经典。

经典之“精”在于其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骑兵》云集了强大的主创团队,总导演、编剧由国家一级导演何燕敏出任,国家一级编剧赵大鸣担任编剧,国家一级作曲杜鸣担任作曲,国家一级舞美设计师高广健担纲舞美设计,灯光由国家一级舞美设计师刘文豪设计,服装和造型分别出自国家一级服装设计师宋立和新锐设计师刘雅之手,知名设计师陈小彬负责多媒体设计。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包头艺术剧院也出品了很多优秀的舞台剧目,如漫瀚剧《丰州滩传奇》《凤祥楼》、话剧《惊蛰》《北梁人家》《为正义辩护》、民族舞剧《额吉》、民族歌剧《双翼神马》等。“《骑兵》为包头本土的舞台创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榜样,希望我们包头的剧目也能‘既叫好又叫座’,早日走上全国的舞台。”吕斌说。

(剧照均由内蒙古艺术剧院提供)

(包头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康璐)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注销须知 ×
我已阅读并同意注销须知
身份验证 ×
点击切换图像验证码
确定
确认注销 ×
注销账号后
请谨慎操作!
确认注销账号

登录黄河云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