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包头新闻网首页 » 新闻

读研时因车祸高位截瘫 残运会银牌得主张华的重生

10月27日,西安举行的全国第十一届残疾人运动会传来喜讯:包头市土右旗残疾人运动员张华在乒乓球项目女子TT1级比赛中,获得单打和团体两枚银牌。这名普通的女子受到全城瞩目——读研究生时遭遇车祸高位截瘫,她不服输不认命,苦练乒乓球,付出了超越常人的汗水与努力,终于迎来了人生的再次站立!

遭遇车祸高位截瘫

1992年,张华出生在土右旗明沙淖乡大城西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她自幼好学,在父母的全力支持下,从集宁师院毕业后,顺利考入西北师范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是村里人眼中“别人家的孩子”,是全家人的骄傲。

大学毕业时张华(右)与同学合影

2016年3月16日,正在读研二的张华和两名同学在去往学校的路上遭遇车祸,在医院抢救47天,因颈椎神经受损,造成高位截瘫,脖子以下均无知觉,经过长达4个月的康复训练,胳膊恢复部分运动功能,但认知、听力和语言功能受损,仍然不会说话。突如其来的变故让这个普通的农民家庭遭受了精神和经济的双重打击。回到村中,父母为张华借来小学语文课本。倔强的张华从读一个字到读一个词,然后读一个段落、一篇课文,将近一年后,她才能用语言完整地表达。

病榻之上,张华哭过、闹过,打翻父亲捧至手边的水盆、打碎母亲端到眼前的饭碗,像个哄不好的孩子和家人斗气;她自卑,怕丢人,每次父母推她出去,她就要戴上大檐帽遮阳帽,低垂着头不肯与乡亲照面。但是,命运虽然剥夺了张华健康的肌体,却无法剥夺她驰骋的思想。

未出车祸前的张华对未来充满期待

张华读书,读到《活出生命的意义》中的一句话:“人所拥有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剥夺,唯独人性最后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选择自己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剥夺。”她默默地哭了,从此她安静下来,不再乱发脾气。张华从小就想做一名老师,所以大学和研究生都选择了师范专业,她对母亲说:“虽然我身体动不了,但我学的知识不能白废,一定要把他们传授给那些渴望知识的孩子。”

2018年,当张华可以流利地表达思想时,她在村里办了一个补习班,专门为小学生进行语数外课外辅导。张华是科班出身,自然懂得如何去做。为了备课,她时常在电脑前一坐就是几小时,手握不住笔,她就让妈妈在笔上缠上厚厚的布条,夹在手指间写字。

即使是健全人,教书也不是件轻松的活儿,更何况是高位截瘫患者。多次重复而不达,汗水早已打湿了张华的衣衫,母亲心疼不已:“身体康复好了再办不行吗?”倔强的张华一言不发,继续吃力地仰着头,在白板上重复着写字的动作。

小强是她最初接手的一名学生,读小学四年级,但数学和英语成绩却只有40多分,乘法口诀、26个英文字母统统不会。张华不再按课本授课,她将26个字母和乘法口诀分解成若干部分,按计划让孩子背诵,同时每天配合一道典型数学题的讲解。期末考试,小强数学考了70多分,英语80多分。虽然,已经不再办补习班,但是至今,想到这件事儿,张华依然会泪流满面——生病之后,她第一次感到自己的人生依然还有意义,虽然终身只能坐在轮椅上,但是她还可以为孩子传授知识。

结缘乒乓球

巨大的喜悦鼓舞着张华更加努力地进行康复训练。拉绷带、举沙袋、脚踏车……每天早晚都要坚持1小时。不久,她开通了快手直播,每天将做康复训练的过程进行直播。

“我为啥直播呢?因为康复训练特别枯燥,而且效果缓慢,当你看不到进步时,难免想要放弃,开直播就是想让大家一起鼓励我坚持下来。”张华说。

网络真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在这里张华碰到了她一生中的贵人——呼和浩特市体育局教练盖丽芳。“她经常来看我做康复直播,有一天她突然打电话给我,问我愿不愿意打乒乓球。我说:“我还能打乒乓球吗?”看着自己形若鸡爪的蜷曲的双手,她简直难以置信。“你这种不服输、不认命,坚持锻炼的精神特别适合打乒乓球。”盖丽芳肯定地说。

张华与教练盖丽芳合影

熟悉之后,盖丽芳告诉张华,有一次直播,张华在床上想要自己翻起来,但却怎么也动不了,但是张华拼命地翻,经过半个多小时的挣扎,终于翻起来了一点点。就是这“一点点”让盖丽芳认定张华是个“好苗子”。

“我连拍子也抓不住,咋打?”“我有办法。”随后盖丽芳给张华寄来了绑带、球拍和乒乓球,并且录视频耐心地告诉她如何将手和拍子固定,如何接发球。从此,家里就成了张华的训练场。车祸夺走了她的肌力,甚至别人将乒乓球放在她的虎口,球也固定不住,更别说抛球,发球。但张华不认命,她在母亲的叹息与泪水中,一次次地重复着动作……

2020年3月,盖丽芳第一次来到土右旗明沙淖乡大城西村看望张华。她将她推到村委会的活动室,手把手地教她,并且鼓励她要走出家门,多与别人“切磋”。

起初,活动室里的大爷大娘还愿意陪这个可怜的姑娘“玩”一会儿,但由于身体的局限,别人发过来10个球,张华只能接上一两个。时间一久,大家都不愿意陪她打了。张华就恳求人家跟她打,她说:“我不怕他们笑话,鬼门关我都闯过了,我还怕什么呢?”

正在命运向张华展露微笑时,由于操劳过度,加之心情抑郁,母亲罹患乳腺癌,父亲被迫再次出门打工,生活无法自理的张华在直播中寻求帮助。此时,她生命中另一个重要的人,也就是她的丈夫赵三水鱼出现了。

赵三水鱼也是土右旗的农民,他3岁丧母,从未体验过家庭的温暖。从网络走向现实,赵三水鱼承诺照顾张华一生一世。从此,两个人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了一起,他帮助她一起打理补习班的事儿,陪她训练,为她做康复,为她端屎接尿,照顾她的生活,无怨无悔。他们的点滴日常都被记录在张华的快手账号“三三守护轮椅莎莎(张华乳名)”中。

努力或早或晚总会有成果,终于,在赵三水鱼的陪伴下,张华可以熟练地接发球了。2021年6月,她接到包头市残联的通知,跟随盖丽芳教练参加了全国第十一届残疾人运动会的赛前备战和比赛。

顽强拼搏

根据张华的情况,盖丽芳量身定制了一套训练方案。第一阶段需要苦练基本功,加强反手攻球,切球,正手攻球,切球,单双打发球技术。她说:“你比对手发球质量高,变化多不失误,她接不着,然后你再比对手接发球好,你就能赢对手。”由于前期积累,张华顺利地通过了这一阶段的训练。

第二个阶段的训练重点是提高接发球和发底线球的命中率,用反手发出侧下旋球。“我能清楚地看见教练的动作,也能领会她的讲解,就是手没有力气,球怎么也旋转不起来。”千万次的苦练,却丝毫不见效果,张华急哭了,此时,她想起了自己教过的那名学生:“既然我能将40分的学生教到80分,我肯定也能学会发下旋球。”“三水鱼,咱们晚上也去训练吧。”张华擦干眼泪,扭头对老赵说。

夜晚,空荡荡的球场里只有张华在训练,抛球、挥拍,抛球、挥拍……健全人很容易做到的事儿,对于张华却异常艰难,她紧抿着嘴唇,咬紧牙关千百遍重复着同一个动作,十几天后的一个晚上,张华终于学会了发下旋球。“教练,我告诉你一个天大的好消息。”张华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立刻拨通了盖丽芳的电话,“我会发下旋球了!”继续苦练两个月后,张华的下旋球终于有了速度和力量。

张华在家中苦练发球技术

第三个阶段就是实战。与残疾等级不同的队友过招,特别是与身体残疾情况较好的同伴打球,张华自然是打不过。多次输球,她有些灰心了:“教练,我不行,还是回家吧。”“一方面人家身体状况比你强,自然力量和灵活度都会好过你;另一方面,我为什么让你打实战?就是要锻炼你的心理素质。”

教练的一番话令张华茅塞顿开,从此,张华不再看重别人会赢自己几局,或是高出自己多少,她只是一心一意发好、接好每一个球。这样的心态,让首次参加大赛的张华收获了TT1级女子单打和团体的两枚银牌。

此次比赛,她始终无法忘记,当她凭借自己的力量,车祸后第一次从球桌上奋力撑起身体时,裁判为她竖起的大拇指;也始终难以忘记,金牌争夺战后流下的激动泪水。那晚,张华和母亲辗转难眠,不仅仅是因为她得了银牌,更因为乒乓球运动让大家看到了一个鲜活的张华又重新站立了起来!

采访即将结束,张华告诉记者,她有一个愿望,就是冲击明年9月举行的亚洲残疾人运动会。教练告诉她,无论如何不能松懈,一定要努力康复,坚持训练。张华渴望接受正规团队或俱乐部的训练,“但是,参加俱乐部需要入场费、培训费,还得交年费,这些是我无力承受的。”车祸赔偿的80万元,治疗、康复已所剩无几,是否有爱心企业、俱乐部或爱心人士愿意帮助这个自强不息的女子圆梦?这个冬天我们充满了期待。

爱心热线:15049361545张华。

全媒体记者 万菲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注销须知 ×
我已阅读并同意注销须知
身份验证 ×
点击切换图像验证码
确定
确认注销 ×
注销账号后
请谨慎操作!
确认注销账号

登录黄河云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