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包头新闻网首页 » 花雨

(视窗)走进冬奥 13年后奥林匹克之火再次拥抱北京



北京冬奥会火种灯


10月20日,在火种欢迎仪式上,北京市委书记、北京冬奥组委主席蔡奇点燃仪式火种台。


国家速滑馆冰面


北京冬奥会倒计时牌

13年后,奥林匹克之火再次拥抱北京。从火种台、火种灯等火炬接力景观,到冬奥火炬、火炬手制服,无一不将中国文化的韵味体现得淋漓尽致。既传统又现代,再叠加高科技元素,每一处小小的细节,都彰显着北京申办冬奥会以来一直秉承的办奥新理念。在奥运之火映照下,更将有效带动冰雪运动普及,吸引更多民众参与冰雪运动。

冬奥火炬与一根红线的故事

10月18日,北京冬奥会火种在希腊古奥林匹亚采集成功。仪式现场,当第一棒火炬手、手持北京冬奥会火炬“飞扬”的希腊高山滑雪运动员扬尼斯·安东尼乌,从扮演最高女祭司的希腊知名女演员乔治乌手中接过燃起的火炬时,从他火炬手服装的袖口、身侧直达脚底的红线,与“飞扬”火炬对接成完整的红色线条。这并非巧合,而是精心设计的一套完整的景观体系。

10月20日,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倒计时100天前夕,冬奥火种顺利运抵北京。在火种欢迎仪式上,北京冬奥会火炬接力标志、火种台、仪式火种台和火炬手服装等首次呈现在公众面前。这些重要的形象元素,都以一条象征奥林匹克火种与激情的丝带为视觉设计核心。

“飞扬”火炬整体外观旋转上升,如丝带飘舞,最后呈现为飞扬的火焰。火炬接力标志创意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金凤凰”与“火纹”,寓意吉祥和谐、生生不息,飘扬的动感“丝绸”与火种交融呼应,波动起伏又像是中国的万里长城。

从希腊采集的冬奥火种,是储存在火种灯中来到北京的。火种灯创意源自“中华第一灯”——西汉长信宫灯,借“长信”之义,表达了人们对光明和希望的追求和向往,红色丝带环绕在火种灯顶部。

在火种欢迎仪式上,北京市委书记、北京冬奥组委主席蔡奇点燃了仪式火种台。以“承天载物”为设计理念的仪式火种台,创意灵感来自中国传统青铜礼器——尊。仪式火种台采用了尊的曲线造型,基座沉稳,象征“地载万物”。顶部舒展开阔,寓意迎接纯洁的奥林匹克火种。祥云纹路由下而上渐化为雪花,象征了“双奥之城”的精神传承。飘逸飞舞的红色丝带同样环绕向上。

北京冬奥组委文化活动部形象景观艺术总监林存真介绍说,火炬接力整体设计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火炬、火炬接力标志,进而又有了火炬手制服、火种灯和火种盆,所有的设计都是在一条红线的引领下。火炬标志作为冬奥会二级标志之一,是重要的冬奥会形象景观核心元素之一,与冬奥会会徽图形一脉相承,会徽中的一个视觉元素就是飘带,这条飘带“飘”出来的红色丝带就是火炬接力景观标志的设计原型。

林存真说:“红色丝带就是整个火炬接力视觉的核心,北京冬奥会火炬发布的时候,大家看到的火炬内飘带就是一条红色的丝带。这条红色丝带是从会徽、火炬接力标志‘飘’过来的,并且一直延续到了火炬手制服设计上。一根红线,从高擎火炬的臂膀一直延续到脚部,这一设计连接了天、地、人,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景观体系。火种灯、仪式火种台也是与这根红线相连的,所以一根红线是所有火炬视觉的核心。”

北京冬奥会火炬设计者李剑叶也认为,火炬、火种灯、仪式火种台是一套完整的设计体系,它跟北京冬奥会火炬是一脉相承的。丝带飘扬与旋转向上的外观形象,整体感觉一致。

火种展示与传统传递相结合

10月20日凌晨,北京冬奥会火种来到北京,由此开启奥林匹克“北京时间”,火种展示活动随之正式开启。

北京冬奥组委文化活动部副部长王向豫表示,为更好地宣传奥运理念和火炬接力文化,让广大群众近距离观看奥运火种,了解火炬接力的悠久历史和承载的意义,感悟奥林匹克精神,本次火炬接力计划注重创新形式,不仅保留传统火炬传递,还增加火种展示活动。

火种展示将按时间顺序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在北京奥林匹克塔结合奥林匹克火炬展览进行火种展示。广泛宣扬奥林匹克精神,动员大家关注、参与北京冬奥会。

第二阶段,部分奥林匹克全球合作伙伴和北京冬奥会官方合作伙伴结合企业公益项目进行火种展示。火种展示将走进赞助企业,与它们支持的体育、文化、教育、社会公益项目相结合,进一步传播奥林匹克精神和北京冬奥会理念。

第三阶段,在冰雪资源丰富、冰雪运动基础较好的黑龙江省、吉林省、内蒙古自治区和天津市等地进行火种展示。这些地区冰雪资源较为丰富,冬奥文化基础较好,主题展示将与当地既有节庆活动(如雾凇冰雪节等)相结合,最大限度体现冰雪文化,带动群众热情,放大宣传效果,充分展示冰雪运动的魅力和风采,实现冬奥会“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

传统火炬传递将在北京冬奥会三个赛区进行。时间安排在2022年2月2日至4日,共有火炬手1200名左右。传递路线立足展现北京、延庆、张家口赛区的冰雪资源、冰雪运动、冰雪文化和双奥遗产,呈现沿途的自然、历史、人文特色和现代化风貌。

北京地区火炬传递围绕新发展理念,展现绿色北京、人文北京、科技北京发展战略建设成果;张家口地区火炬传递以冰雪文化、历史文化、长城文化、工业文化为载体,以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所取得的成效作为重点展示内容,凸显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加速发展的态势。

人工智能赋能“科技冬奥”

10月23日,国家游泳中心迎来了2021年轮椅冰壶世锦赛,这是“冰立方”在北京冬奥会之前的最后一轮实战测试。在首日测试运行中,5G技术在场馆运营管理、赛场画面传播等方面的应用展现了疫情之下科技、简约的办赛智慧。

走进“冰立方”的比赛场,蓝色的主色调映衬得四条冰壶赛道格外洁白,在明晃晃的赛道尽头,升起了一座和整个冰场等宽的电子大屏。

这座大屏幕开赛前配合着体育展示环节播出制作精美的预热短片,开赛后却分出了四块区域,用90度俯瞰的角度展示同时进行的四场轮椅冰壶比赛的大本营,并即时表现冰壶运动的曲线轨迹。

这是此次“冰立方”全新探索的一个独特设计,170平米的大屏以真实尺寸展现4个大本营的实时画面,而冰壶的运行轨迹来自于场馆团队正在测试和完善的“冰壶运动轨迹捕捉”技术。

作为实现“科技冬奥”理念的项目之一,这项以数据为基础的技术能够帮助人们了解冰壶运动的规律,比如冰的质量如何影响冰壶的运行轨迹,以及帮助教练员和运动员研究战术、指导训练。

场馆团队后勤副主任杨奇勇介绍说:“我们是想营造一个所谓折叠空间,在大厅里面看场地是平面的,我们用大屏幕将场地给立起来了,这样你换一个角度看这场比赛会更有意思。”

“怎么去面对一些解题的局面,是我们收集或者建立这套轨迹管理系统数据库的一个初衷。”杨奇勇说,“我们的裁判长对这件事表示欢迎,他也预测到将来这套数据会用来指导未来的教练,同时他也愿意让观众看到这样的曲线,而更好地理解冰壶运动。”

另据北京联通冬奥办主任张嘉介绍,中国联通为场馆提供了智慧防疫、资产管理、送餐机器人等多项方案,5G的应用对赛事、运动员和媒体打造了全方位的体验。

为实现防疫与高效运行的双重目标,首先,“冰立方”实现了在闭环区域内的5G机器人送餐服务,避免了人员之间的接触,为防疫减轻了压力。其次,5G为媒体服务提供了便利,混合采访区通过云转播的方式实现了远程采访,既保证了新闻媒体与闭环内的运动员、教练员和其他管理人员的互动,也为防疫提供了保障。另外,可手持的“沃智护”智慧防疫一体机可以实现仅凭身份证查验身份、健康码和核酸检测等情况,并即时打印凭证,方便注册人员在24小时内反复进出场馆。

为实现简约办赛,在团队沟通上,中国联通在北京、延庆、张家口三地构建了统一的指挥体系,利用对讲终端便能够实现集群内的指挥调度,避免了多地多网的复杂性。

在物资管理上,北京联通产业互联网中心副总经理陈刚现场展示了电子标签技术,这项技术能够为物资标签分类节约60%的时间,大大提高效率,目前已经为“冰立方”内的各类物资提供了128个标签。同时,中国联通推出的电子锁具有定位功能,能够实现远程控制受理和信息销毁,进一步提高物资管理的安全性。

“5G技术其实最大的特点,我想可能是在物资管理中的万物治理。我们通过人与设备的这种管理,实现了科技办奥,也落实了简约的要求。”张嘉说。(据新华社)(记者 王舒 整理)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注销须知 ×
我已阅读并同意注销须知
身份验证 ×
点击切换图像验证码
确定
确认注销 ×
注销账号后
请谨慎操作!
确认注销账号

登录黄河云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