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包头新闻网首页 » 包头

传承“匠心”毫厘之间有乾坤

梁琪获得了第七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决赛钳工组第14名

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赵军

北方重工防务事业部设备维修中心王帅


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的蔡春波向记者讲述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的难点

10月16日下午,第七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决赛在四川省成都市圆满收官。第七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以“弘扬工匠精神、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是历届大赛中参与主办部门最多、竞赛工种最多、覆盖行业最广、参赛职工最多的国家级一类职业技能大赛,全国共有529名技能高手进入决赛。

在这场每六年举办一届的全国技能顶尖竞技盛会上,12名年轻的包头小伙代表内蒙古自治区参加了钳工、焊工、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工业机器人操作调整工四个工种的比赛,并以扎实的技术、精湛的技艺,创造了内蒙古自治区在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的最好成绩。

近年来,我市通过大规模开展职业教育,为各类企业和用人单位输送了大量高质量技能人才,让更多青年人踏上了技能成才之路,也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充沛动力。

从赛场返回包头,再次走进备战集训的包头职业技术学院焊接实训基地,看到出征前写下的“加油!我们全力以赴”,他们的感受已完全不同。重温比赛,小伙子们分别用了“稳”“精”“智”“融”四个字来形容。

稳字演绎 “无缝人生”

在这次比赛中,来自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的蔡春波获得了焊工组第五名。

“焊接讲究的就是手上功夫一定要稳。”说这话的小伙子1998年出生,身材瘦小,戴着眼镜,单看外表很难将他与“全国技术能手”称号联系在一起。

“一根焊条的燃烧时间大约为2-3分钟,在这段时间里必须要保持一个姿势焊接,不光手上不能有一丝晃动,就算呼吸的力度稍微大一些,都可能影响焊接质量。”手托20公斤的焊条扎马步,是蔡春波从2016年进入包头机械工业职业学校开始焊接后每天都要完成的基本功。

说起为何选择焊接专业,蔡春波朴实地说:“只有这个我比较熟悉。”蔡春波的老家在呼和浩特市土左旗农村,以前经常见家里和乡亲们请人焊猪圈、羊圈、门窗、农具等。“跟老师交流的时候,他说这个专业缺乏的人比较多,比较好就业。”就这样,在老师的鼓励和引导下,他确定了前方的道路。

焊工是个技术活。在常人眼中,焊花如同焰火,璀璨美丽,但只有从事焊接工作的人才知道,想要操控这美丽的焊花要付出多大的努力。“很多时候要从下面往上焊,所以很容易烫伤。刚开始学习的时候,烫一下就会哆嗦一下,可是稍一哆嗦就会导致一道焊口报废。”挽起袖子,蔡春波的双臂上留下了无数被焊花“亲吻”过的疤痕。

高手之间的对决往往就在0.1分之间,为超越这“0.1”分,选手们付出了超常的努力。本次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现场执裁、包头职业技术学院焊接实训基地教师李倩介绍,在市总工会的部署安排下,学校从今年4月开始准备自治区级的选拔赛,然后着手准备试件、焊机、焊材、辅助工具和耗材,并对选手的文化理论水平和实操技术展开训练。

“焊接比赛规定选手要在5小时内完成全部项目,最开始我们的选手需要10个小时才能完成比赛项目。”李倩表示,在几个月的集训中,团队的教师每天都严格参照集训计划安排,从早7点到晚22点往复循环,对选手的各类问题进行记录、分析、总结、改进。

焊接技术比赛分为两个模块——碳钢组合件焊接、不锈钢氩弧焊。碳钢组合件焊接重点考的是焊接高度差,经焊接、打磨后,焊缝最高处和最低处之差不能超过0.1毫米。虽然焊缝高低可以测量,但调整、补焊、打磨却只能“跟着感觉走”,感觉稍有不准,就可能出现新的问题。不锈钢氩弧焊要求氩弧气体火苗温度精准控制在100℃,温度低了融化不了焊条,温度高了则会把不锈钢件焊得变色。“100℃,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它不仅考验着我们手上的功夫,也受电流、电压等设备情况的影响,需要我们经过长期练习,才能精准把控好温度,而且是不用温度计测量,凭肉眼观察火苗颜色的细微差别,就得知道温度的高低。”蔡春波说。

“除了技术,比赛的时候还需要合理把控比赛节奏,精于计算懂得适当取舍。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稳定自己的心态,沉着完成比赛。在这方面包头职业技术学院焊接实训基地的王文山大师给了我很大的帮助。”蔡春波说,10月份王老师的母亲去世,因为集训尚未结束,所以王老师白天要忙着料理家里的事情,晚上还要抽时间到学校里为学员们辅导。“王老师的这种精神令我很感动,要知道焊接是个很枯燥的专业,每天都是一个人窝在工位里进行各种训练操作,如果没有目标和动力,一般人很难坚持。正是王老师的这种精神让我在这个岗位上有了坚持的动力。”

赛前,蔡春波给自己定了要获得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焊接项目前十名的要求,这次获得了第五名的好成绩之后,他又有了新的想法,希望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厂里新产品的研发工作中,同时继续向大工匠们学习,加快技术水平的提升。

从“精”向“专”努力前行

左腿弓,右脚蹬,一把锉刀在手中反复推拉,刀刃下的铁片被打磨变薄,铁屑飞溅。这是钳工在工作中的特有姿势。钳工考验的是对精准度的把控,一锯一锉之间都展示出扎实的功底。“我觉得能够参加这种全国大赛的选手,大家的操作水平、技术水平其实都差不多,最大难度还是在临场的应变上。”梁琪在这次比赛中取得了钳工组第14名,他认为,赛场的心态调整非常重要。

钳工常被称作“万能工种”,用双手和简单的工具,就可以完成机械加工无法达到的精度。“我学钳工有10年时间了。”说起自己学习钳工的经历,梁琪用了“毛遂自荐”来概括。

“我在学校学习的机械制造。进入一机集团工作时我被分配到了六分厂。”梁琪介绍,六分厂主要是以装配为主,机械加工方面的工作很少,感觉自己动手能力不错,于是进厂之后他便开始了钳工方面的学习。

起初,梁琪白天上班,晚上自学,直到工作了四年之后,他得知厂里有个“张学海大师工作室”。“当时张大师已是兵器集团里的首席技师,可我只是一名初级工。张大师选徒弟一般是从厂里的技能大赛上挖掘人才,像我这样自己敲门拜师的是头一个。”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拜师的梁琪万万没有想到,张大师就这样将他收为徒弟。

“钳工练的是手感,手感靠的是悟性,更要靠时间的淬炼。”梁琪说。一根头发丝的直径通常是0.07毫米-0.08毫米,全国级大赛要求的精度要求达到±0.01毫米。2015年拜师的梁琪,2016年参加厂里钳工比赛的时候就拿到了第7名,2017年又获得了厂里比赛的冠军。同年,他又参加了全国振兴杯比赛,取得了全国第17名的好成绩。

对于接下来的目标,梁琪表示:“接下来我会继续努力,向师傅给我定下的全国前5的目标努力。”

制造向“智”造的转变

同样来自一机集团的赵军获得了工业机器人操纵调整工组第24名。对于这个很多人依然陌生的职业,他有自己的看法,“工业机器人相当于一个新兴产业,包括好多以前的数控设备,现在都需要工业机器人与其一起协同工作。针对这个新兴行业,我们还在学习、探索阶段。”

据了解,工业机器人是智能制造装备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应用技术特别是操作技术是当前紧缺技术工种,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大赛补上短板、应对需求。

“我从事的工作是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作,这次是我第一次参加机器人比赛。”赵军坦诚地说,自己对于设备的熟悉程度还不够。

“沿海南方城市机器人行业现在已经形成了产业集群化,而我们这边才刚刚兴起,从事这个行业的人员还比较少,因此在技术方面还比较欠缺。”赵军表示,得益于总工会在赛前组织的集训,强化了技术方面的训练,所以在正式比赛的时候技术方面并没有碰到太大的问题。“目前我们最主要的问题还是大赛中心态的调整,以及比赛时间上的分配。在以后的比赛中,我们会更注重时间的分配,避免一些失误的出现。”

在“融”合中懂得取舍

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是综合技术要求较高的职业工种,是企业中的高端技能人才,在2009年第三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中,首次设置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种,对高技能人才培养和企业技术进步起到了重要作用。

对于专职从事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作的王帅来说,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作可以用“融合”一词来形容。这次是王帅首次参加国家级一类大赛,“现场和平时训练完全不一样,比赛要求选手在6个小时完成8个板块的内容,所以难度很大。”他说。

来自北方重工防务事业部设备维修中心的王帅获得了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组的第52名。

总结这次参加比赛的经历,王帅表示主要还是欠缺比赛经验,临场应变能力不足。“通过这次技能大赛,让我消除了对比赛的紧张感,往后我会继续努力。我给自己定的目标是在三年之后重返赛场,或者是在明年的振兴杯代表自治区去参赛。”他说。“在与全国高手的较量中,我对自己技能方面的短板有了很多认知。同时,在与其他选手的交流互动中,我发现南方选手身上有很强的职业素养或职业能力,是需要我们去学习和努力的。”

据悉,2020年,全市劳动竞赛和技能竞赛覆盖面达到85%以上,通过举办包头市级18个工种的比赛项目,承办自治区技能竞赛7个工种的比赛项目,搭建劳动和技能竞赛平台,帮助3100名职工全面提升职业技术水平,我市培养出更多“技术能手”和“包头工匠”。

包头晚报全媒体记者 王璐  常静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注销须知 ×
我已阅读并同意注销须知
身份验证 ×
点击切换图像验证码
确定
确认注销 ×
注销账号后
请谨慎操作!
确认注销账号

登录黄河云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