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包头新闻网首页 » 新闻 » 要闻

包头机械工业职业学校 “智能制造”国家需要的“小工匠”

2021年,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包头机械工业职业学校学生在液压与气动、电梯维修保养、焊接技术等赛项中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多年来,学校组织参加各级技能大赛摘金夺银,荣获全国技能大赛三等奖以上奖项21项,自治区奖项162项。

这些来之不易的成绩,与学校“以社会与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教学理念息息相关。随着国家及我市产业结构的调整,近年来,包头机械工业职业学校将教学目标调整为“培养智能制造领域高水平的复合型技能人才”。

包头机械工业职业学校副校长杜俊告诉记者,学校定位于这样的目标,是着眼于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我国智能制造产业链加速优化升级,“中职学校要对接产业链优化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链,按照产业链分工趋势调整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方案,确保人才培养链和产业链高度契合。”

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学校围绕《中国制造2025》等要求,紧密结合地方经济支柱产业和新型优势产业,构建了产业链型“四维对接”的智能制造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从专业群打造、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四个维度对接产业链。

“首先是专业群维度的对接。”杜俊介绍,按照智能制造产业链布局的业态逻辑、各制造环节的岗位标准和用工需求,学校以集群方式调整和优化了制造类专业的布局结构,组建了以传统制造业为基础、以现代制造业为定向的智能制造专业群。“我们改造了数控技术等4个传统制造专业,开设了工业机器人等2个新专业,逐步由传统制造类专业向智能制造专业群转型升级。”

打造专业群的同时,学校秉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行知合一”的现代职业教育治理理念,有目的地深度对接一机集团瑞特精密工模具有限责任公司、北奔重型汽车有限公司等自治区有影响的国有大型智能制造企业,与华中数控集团、上海通用汽车集团、海尔集团等大型自治区外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形成了学校与企业多元主体相协调、相融合的专业群建设保障机制。并开设专业方向模块课、专业类通识课、素质课等课程,为培养跨行业、跨领域、可持续发展、多元化出口的高素质复合型技能人才搭建了现代化、智能化的专业平台。

得益于这样的教学模式,学校的焊接专业逐渐从传统手工焊接转向机器人焊接。

“我们从2016年开始进入机器人焊接领域,到目前已经形成了教学规模。有11台焊接机器人,培训了学校的师资,引进了企业的大师级工匠,对学生进行实训。同时还与国内主流的机器人生产、应用企业有技术交流。”焊接教研室主任刘文东说,学校的“四维对接”教育模式,能够将教学与政府、行业、企业紧密衔接,及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一波波优秀毕业生在行业内的表现也印证了这种教学模式的优势所在。2016年毕业的丰晨辉在2021年获得了“全国技术能手”称号。2017年毕业的高磊先后获得“全区技术能手”“全市青年岗位能手”“包头工匠”称号和内蒙古自治区五一劳动奖。2019年毕业的蔡春波入职一机集团瑞特精密工模具有限责任公司后,2020年便参与了口罩机的研发和生产。

一机集团技能大师工作室负责人、国家级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负责人、中国兵器首席技师卢仁峰作为学校的“特聘专家”,带着他的团队已经进驻学校有六年。“大国工匠进校园工作,包头机械工业职业学校在我市是第一个开展的。除了指导学生,教师和我们也经常面对面地交流如何培养出与企业需求更贴合的学生。他们的毕业生到我们企业工作直接就能上手,这就说明这种教育模式是非常有效的。”

2021年9月9日,学校更是与“姜大源教育名家工作室”签约合作,开始进行新一轮系统化的自我革新,按照“企业调研—课程开发—教学实施—教学评价—资源和条件建设”流程,深化教育教学模式改革。

这些举措,正吻合了我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未来五年“坚定工业立市、工业强市、工业富市理念,稳步提高制造业比重,不断推进工业现代化。加快推进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升级,扩大企业技术改造投资,推动产业链往下游延伸、价值链向中高端攀升……”做大做强工业的任务目标。

包头机械工业职业学校党委书记李静说,“乘着产业升级的东风,我们作为以工科专业为特色的中等职业学校,将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对接智能制造业需求,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为我市乃至国家培养出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技术升级的优秀‘小工匠’。”

(实习生 孟婧美)

(包头日报社全媒体记者:郭燕)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注销须知 ×
我已阅读并同意注销须知
身份验证 ×
点击切换图像验证码
确定
确认注销 ×
注销账号后
请谨慎操作!
确认注销账号

登录黄河云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