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包头新闻网首页 » 包头

昭君桥上的“自白”

在昭君桥工地黄硕有使不完的劲

建设中的昭君黄河特大桥(资料图) 张世瑜 摄

有一种平凡叫作坚守,我愿做坚守的那个人。

有一种责任叫作质量,我愿做那个视质量为生命的人。

1500多个日夜,作为质量的把关人,我坚守在昭君黄河特大桥上,守护着1520米的大桥从呱呱坠地的婴孩儿,成长为一个铁骨铮铮的硬汉。

每当我仰望大桥伟岸的雄姿飞架于黄河之上时,我总觉得自己就像位老父亲一样,满眼的激动与骄傲,其实,我知道,昭君黄河特大桥不仅是我的骄傲,是中交的骄傲,也是中国的骄傲。

“浸泡”中淬炼

静谧的夜,暗幕般的星空点缀着璀璨的星辰,白天大桥建设工地的喧嚣退去,只留下河水轻轻地低鸣。每当这个时候,我就会一个人拿着手电,再走一次大桥,特别是白天曾检查过的地方,我会再复盘,再观察,再亲手触摸,甚至用铁锤狠狠地敲打。

这也许就是一个管质量人的职业病,如果不这样,这个夜我一定会辗转难眠。

我叫黄硕,包茂高速包东段改扩建工程六标项目部质检部部长,1990年出生的90后。

学习公路与桥梁工程专业的我,与大桥有着不解之缘,大学刚毕业就走进中交二公局前往乌海湖大桥建设工地,在沙漠与湖水中“浸泡”了五年,也见证了一座大桥的诞生。那五年的淬炼,让我懂得书本上的知识远没有现实来得复杂,中国的桥梁建设技术已经飞升世界前列。

告别乌海湖来到包头黄河岸边,四年前这里雄阔的堤岸和自然植被形成的美景历历在目,我告诉滔滔的母亲河,我们要在您唯美的身前架设一道彩虹,名字叫作昭君。

作为项目第一批进场人员,首次挑起质量大梁的我,从项目初期大型临时设施的搭建到桩基础施工,再到如今主桥顺利合拢,大桥的每一点成长都印刻在我的脑海之中。

从钢筋质量检验到模板检查,再到混凝土成品检验,我完成了昭君桥每道工序的质量控制。数不清的深夜和凌晨,我就像一个坚守阵地的战士一样,眼睛通红却干劲十足,因为在我的心里,这座桥绝非只是钢筋混凝土的坚不可摧,而是用我最美的青春抚育的一个生命。我与桥,桥与我,彼此火热的青春交融。

“黑脸”的“事妈”

有人说,懂得越多,人的胆量越小。从承担起质量管控责任的那一天开始,我就深深地知道,我的胆量需要用厚实的知识填充,我希望那个“胆小的我”,为未来交出一份“胆大的成绩单”。

工程如期进行,各项工作都有条不紊地顺利开展起来。面对施工计划,我会提前详细地把计划分解到每一天、每一道工序,提前制定质量控制要点、常见质量问题和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等,施工过程中每天对照着制定好的清单逐一检查,以保证项目施工过程质量可控。

自从主桥进入上构悬浇块段施工后,工地上背着工作包,拿着施工图纸、卷尺,不停地对照、测量、询问的人就是我。不理解的基层工人,看到“黑脸”的我就烦。可我这个“事妈”根本不在乎任何人的眼光,因为在我的心里有着更强大的目标,那就是质量安全。

其实他们烦我更怕我。为了让说出的每一句话都有分量,在别人休息的时候我学习,在别人吃饭的时候我请教老师、专家,我把现场每一步工序、每一处细节,深深地刻进脑海。

预应力管道及锚后加强筋是否正确?挂篮锚固是否到位?钢腹板安装是否准确?支架搭设是否规范?……我在现场,所有问题都逃不过我的火眼金睛。每当检查中遇到施工难题,我从不退缩,而是坚守现场,及时与施工队伍分析原因,制定整改补救措施,直到问题顺利解决。

他们曾经烦我的眼神变了,不愿配合的态度也转变了。“你小子不仅能挑刺儿,更能解决问题。”“黄工咋还有这么温柔的一面。”一句句调侃与赞许,是我的骄傲。

我是“黄勇敢”

面对问题,与其发号施令,不如身体力行。

工地上,繁杂且高强度的工作,让每个人都变得暴躁和易怒,几年的工作经验告诉我,管控质量的时候,我就是毫无人情的黄硕,但解决难题的时候,我就是和战友们一起杀敌的“黄勇敢”。

钢腹板的加工在内蒙古地区和中交二公局内部都是首次实施。而行业里桥梁钢腹板相关规范均偏重于设计领域,只有一本《组合结构梁用波形钢腹板》适用于钢腹板加工,但对很多具体工序的质量控制无具体控制指标。同时,钢腹板加工中切割、矫正、焊接、喷涂等工序对环境温度和湿度要求较高。环境温度低不能进行切割、冷矫正作业,风沙天气、低温和高温天气不得进行喷涂作业。内蒙古地区有着环境温差大、相对湿度小、春季风沙大的特点,如何制定符合项目的各工序质控指标,做好过程质量控制,成为困扰我的最大难题。

吃不下饭却不饿,睡不着觉却不困,那段时间我被这个问题困扰得快要“成仙”。为解决这个难题,我不眠不休地钻研设计图纸,对国内类似桥梁相关资料进行收集整理,与一线作业人员不断沟通并现场反复试验分析,最终制定了项目上波形钢腹板各工序量控制标准,确保了钢腹板加工和涂装的质量。

两个多月时间仿佛一瞬间,当问题彻底解决的那一刻,我就像百米赛跑跑到终点后才知道奔跑的辛劳,但真的是痛并快乐。

青年的忠诚

清晨、正午、深夜,我会在任何时候凝望这座雄浑的大桥,嘴角也会不自觉地荡起微笑。

这座桥见证了我的成长,从一个初来乍到时26岁的单身小伙子,成长为有了爱人、孩子的家庭顶梁柱;从一个简单快乐的学生,成长为一个有担当、有能力的桥梁建设者。

我清晰地记得责任涌来激动过后的焦虑,是与大桥只有20分钟车程外,爱人一个又一个鼓励安慰的电话让我鼓足勇气前行;是二公局专家、领导、师傅们信任的眼神和紧密的陪伴,让我前行的脚步变得铿锵有力。

心存感激,即使前方荆棘丛生,因为有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建设大桥的路我走得无比坚定。

回望坚守黄河岸边的四年,遥望喧嚣城市中的家,虽然不能陪伴妻儿,我从来没有后悔。

回望与大桥休戚与共的1500多个日夜,这座桥见证了我的爱情修成了正果,见证了我初为人父的喜悦,见证我三十而立的成长,更见证了新时代一批热爱基建、愿为祖国道路桥梁建设奋斗一生的青年们的忠诚。

包头晚报全媒体记者 赵永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注销须知 ×
我已阅读并同意注销须知
身份验证 ×
点击切换图像验证码
确定
确认注销 ×
注销账号后
请谨慎操作!
确认注销账号

登录黄河云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