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价几十元的红丝绒蛋糕特价10元1份,独立包装的豆干和海带结1元一盒,酸奶整箱19.9元,品牌饮料买一赠一……什么样的商品打折力度会如此之大?没错,就是临期食品(即将到达保质期但仍在保质期内)。今年以来,临期食品经济在线上和线下都受到广泛关注,可谓风生水起。
【消费者】 观念转变
说到临期食品,以往人们总会和“过期食品”联系到一起。2018年,为彻底规避市民在日常购物中买到日期不新鲜食品的风险,我市市场监管部门对临期、过期食品采取措施,严格规范此类食品的经营并在全市各大商超推行临期食品专区销售。在永盛成、华联等连锁超市的销售专区内,醒目的临期、过期食品字样提示消费者在有效期内尽快使用。消费者还可以在专区翻阅超市记录临期、过期食品的巡查记录以及销毁报告。这一举措帮消费者有效过滤了临期食品甚至过期食品。当时记者在对消费者以及经营者的随机采访中了解到,光顾专区的顾客并不多,临期食品的处理对于经营者而言颇为棘手。
然而,三年时间里,消费者的观念在悄然发生改变。今年以来,有关临期食品的话题热度持续上升。微博上“临期食品”相关热门话题阅读量破亿,在B站,关于“临期食品”的开箱视频播放量达到十几万次,小红书APP上种草“临期食品”的相关笔记也有上千篇。科普中国发布的一份数据显示,去年有210万人在淘宝上寻找临期食品。
随机采访退休职工、上班族等不同群体消费者后,近半数的受访者向记者表达了愿意购买临期食品的消费态度。消费者陈女士表示,家里的老人一直保持着精细打算的消费习惯,遇到打折的挂面、罐头等临期食品都会买很多,这类食品耐存储,放得久些品质也不会受到太大影响。不少物质上相对充裕的90后甚至00后的上班族和“学生党”也会购买临期食品,像一些大牌的巧克力、咖啡,还有一些进口零食,原价买价格很贵,临期的则很便宜,可以“用打折的价格吃到不打折的美味。”
很多消费者认为,对临期食品接受度的提高,一方面是价格上的吸引,一方面也是通过近些年舆论的宣传引导,越来越多的人消费观念趋于健康和理性。“以前热衷囤货,其实很多食品堆在家里也会放过期,那这样还不如直接选临期食品,减少了食物浪费还享受到了低价,一举两得。”家庭主妇王女士介绍。
【关注点】 安全与否
采访中,一些消费者对临期食品的负面印象,一方面来源于临期食品作为尾货,是被挑剩下的,面子上难以接受;一方面消费者在购买时会因为安全问题心里犯嘀咕。那么临期食品究竟安不安全,究竟存放多久算临期食品,食用临期食品会损害健康吗?就此,记者采访了包头市检验检测中心食品及相关产品检验室主任李忠庆。他表示,在选择购买临期食品前,消费者可以先了解下食品保质期的概念,这样就不会对临期食品有误解了。
据了解,目前国标没有对某一类食品的保质期做统一规定,食品保质期由厂家自己确定,厂家通常根据行业常规、产品和工艺等,通过实验测试微生物、感官、理化等指标,哪个指标最快变得不合格,“保质”的“质”就会针对哪个指标确定保质时间。
“包装上的保质期是指最佳食用期,是企业根据自身的技术和制作工艺进行试验所获得的一个最低风险的期限,在这个期限内企业可以保证食品的风味口感符合产品描述,如果出现改变厂家承担相应责任。这并不意味着超过保质期的食品是有问题的。安全与否还是要看食品的品质有没有变化,具体如食品的外观、色泽等是不是正常。在保存得当的情况下,临期食品属于安全食品的范围,完全可以放心食用。换言之,比如一个真空包装的食品没有临期,但是已经胀袋了,同样也是不能食用的。”李忠庆介绍。
记者查阅资料了解到,关于“临期食品”的界定目前并没有明确的国家规定,在一些关于“临期食品”的地方性管理规定中,基本上是将“临期食品”的“临期”定义分类为两种:一种是将处于保质期届满日之前指定天数内的食品界定为 “临期食品”,如保质期为1年以上的,期满之日前30天;保质期为半年以上不足1年的,期满之日前20天。一种是将处于保质期届满日之前指定比例天数内的食品界定为“临期食品”。
目前,市场上的食物大体可以分为长保质期食物和短保质期食物,长保质期食物一般可以存放几个月到几年不等,比如真空包装的粮食、罐头、方便面、饼干之类,只要储藏得当且外观正常,还是相对安全的。而鲜奶、现做蛋糕或面包、冷鲜肉等短保质期的食物,时间久了会有微生物超标的风险,这一类的临期食品需谨慎购买。同时一些富含油脂的坚果类零食,如果不是真空或充氮包装,时间长了容易油脂酸败产生异味,也要谨慎购买。
【看市场】 硝烟渐起
近两年,临期食品的市场价值正逐渐被发掘。这些曾经让消费者“瞧不上”、让商家头疼的临期食品以突出的价格优势悄悄逆袭,正从“小众狂欢”走入大众视野。
据商务部流通产业促进中心的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零食行业总产值规模超过3万亿元,即使按1%的库存沉淀计算,临期食品价值也达百亿级。此前淘宝发布的《临期消费冷知识报告》显示,保质期剩余20%-50%的临期食品,因折扣低且口感不受影响,往往会迎来一轮新的销售高峰。薯片等膨化食品、方便面、饮品等品类是“临期界”的畅销品。
在线上一些网店和带货直播间中,临期食品销售火爆,特别是划算的大品牌快消品往往是一上架就“秒没”。在这些商品的消费者评价中,记者看到“便宜”“性价比高”等描述更是高频出现。
在线下,越来越多的折扣门店和临期食品批发商入局,在临期食品货源网、仓储批发网站以及一些本地贴吧和论坛,本地批发商贩寻找和交流热门临期食品货源的“身影”随处可见。一些仓储购门店也把临期特惠当作引流利器,街头巷尾的临期食品折扣门店和售卖摊点也越来越多。
“做临期食品关键是要找到一手的货源,过了几手的货源价格上没有优势。其次是要选择一些大品牌的临期食品,杂牌产品一方面质量没保障,另外也无法带来引流的效果。”本地一位临期食品批发商介绍。
记者梳理还发现,这些被“倒计时”定价的临期食品生意已经吸引资本入场,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十几家主打“尾货处理”的临期食品特卖连锁店,包括好特卖、好食期、小象生活等。临期食品行业从最初的小规模店铺折扣销售到大张旗鼓进入线下直营和电商平台,关注度正在不断提升。
包头晚报全媒体记者 霍晓霞 实习生 马梓耀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