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核北方重水堆核燃料元件厂,有我国唯一一条CANDU-6型重水堆核电燃料元件生产线。该生产线作为国家重点工程,为具有国家战略意义的重水堆核电站源源不断提供核燃料元件。二十年前,它的建成也为转型期的中核北方带来了新的方向和希望。
二十年来,这条生产线经历了提档升级和智能化改造,不断焕发出新的活力,也包含着几代核工业人的拼搏和奉献。
中核北方重水堆元件厂组装车间党支部书记、车间主任,“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获得者习建勋就是奉献其中的“闪亮的星”。
十年专注终不负
这条生产线运行的第五年,习建勋成为了组装车间的一员——钎焊岗位的技术员。自动化专业出身的他在刚上班的第三周就遇到了钎焊焊接异常的工艺难题。看着苦苦思索的“前辈们”,作为一名“小白”的他通过多种途径查阅资料、计算机仿真,很快锁定了焊接异常的主要原因,让一筹莫展的车间领导和老技术人员喜出望外。
工作的第三个年头,习建勋作为团队最年轻的技术人员参与了重水堆元件厂首台工业机器人调试,独立完成机器人程序编写,并掌握了多种控制器通信方法。工作的第五个年头,在他的具体负责下,完成了点焊一体机研制、自动涂石墨机研制、单管钎焊机扩容项目,端塞焊机一体化改造项目。这些自动化改造项目中应用的工业机器人大显身手,原本独立的工序进行了柔性连接,降低了员工的工作强度、减少了人因失误、提高了产品质量,实现了“机器换人”降本增效的设想。工作的第十个年头,他迎来了更大挑战,承担了中核北方首台智能设备研发项目。从系统流程设计到工位布局,从硬件选型到软件开发,凭借核燃料生产线自动化改造积累的丰富开发经验,他仅用了半年的时间,就突破了机械精度、控制系统融合等20多个设计难题,最终顺利完成了方案设计。
至此,他从一名岗位技术人员蜕变成为一名燃料元件生产线自动化设计领域的专家,并获得了中核集团、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等不同级别的科技进步奖数十项,取得各类专利数十项。
引领“智”变新征程
2021年3月10日,车间一台全自动石墨涂覆设备上电,标志着一条有着二十年光荣历史的生产线将全面提档升级。这一次,负责生产线整体设计工作的依然是习建勋。不变的是他敢于尝试、勇于创新的精神,变化的是这一次他带领着一支专业过硬、思想过硬、作风过硬的核燃料生产线研发团队。这一次,他们面对的不再是一台独立的单体设备,而是向着数字化转型升级的一条智能生产线。
为了对相关生产线进行适应性改造,习建勋带领核燃料生产线研发团队再次踏上新的征程。将原有四个次组件制造相关工序的设备进行升级扩展,实现全自动生产的同时,对产品流通信息、关键工艺参数、产品检验数据、设备运行数据进行自动采集及处理,通过数字化集成升级为智造赋能,信息数据跟踪和管控为质量提升保驾护航。团队成员分别负责的机器人应用、3D视觉、在线检验、智能仓储、大数据分析的子项有效融入核燃料生产线信息化升级。团队的力量撑起了核燃料生产线的智变,为打造智慧工厂、无人工厂迈出坚实一步。
不忘强核报国心
作为党支部书记、车间主任,习建勋始终牢记加强党的建设是国企的“根”和“魂”,加强组装党支部建设是他的责任和使命。在他的带领下,党支部工作主动求变、主动创新,打造了“支部建在车间上”的党建品牌,提出了将党支部建成车间的人才中心、创新中心、质量中心,建成了“组装党支部党员实训阵地”。在他的引领下,党员们通过不断学习不断进步获得了过硬的技术、过人的技能,发挥了先进模范作用,赢得了群众认可。同时,通过党建工作为技术团队融入党的事业情怀、注入核工业精神,打造了一支思想过硬、作风过硬、专业过硬的人才队伍。在他的带领下,组装车间党支部2015年被评为“公司优秀党支部”,2020获中国原子能公司“四星级支部”。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习建勋深知团队能够攻克一个个技术难关、突破一道道技术壁垒,背后是老一辈核工业人精神力量的传承。他将始终保持对党忠诚、敢于担当、勇于创新、甘于奉献的共产党员本色,带领团队践行“创新奉献、强核报国”的新时代核工业精神,为新时代核工业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