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明确提出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12个必须’,是党的民族理论和实践的智慧结晶,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根本遵循。”近日,内蒙古科技大学文法学院教授王力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所有工作要向此聚焦。”
王力平认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不断增进各民族成员对中华民族这一共有身份的认同,需要进一步强化各民族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持续深化中华民族认同感。把党的领导贯穿到民族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体现到加强民族团结的方方面面。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推动各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增进各民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情感上的相亲相近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牢固纽带,是各民族民心相通、文化相融的基础,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感情相依、情感交融,在深度交往交流交融中进一步增进情感认同。
当谈到如何深刻学习领会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时,王力平表示, 要筑牢政治认同根基,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完整、准确、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健全民族团结教育常态化机制,持续深化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教育,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干部教育、青少年教育、社会教育全过程,倍加珍惜、继续保持民族团结光荣传统,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厚植文化认同价值,建设共有精神家园。运用数字化、信息化技术,进行民族文化资源的创造性开发与创新性保护,提高文化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抓好民族文化精品传播项目,通过“互联网+”行动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保护发展。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聚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动因,凝心聚力建设各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园。夯实情感认同基础,扩大交往交流交融。适应大流动、大融居的多民族人口分布格局,完善政策导向,构建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共享的嵌入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完善各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建立流出地和流入地对接机制,加强“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建设。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