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包头新闻网首页 » 包头

缸房地村 幸福在这里越酿越醇

沿石五旅游公路向北,爬过一个坡,一个急转之后,群山在这里转换了另外一番模样。

大山的南坡之下,一片片藏式建筑风格的小楼矗立在茂密的树林中间,不远处,层层向上的梯田浸染着深深浅浅的绿,与蓝色的天、白色的云自然地拼接在一起,宁静、恬淡。

这份静,偶尔会被路边唠家常老人的笑声打破。笑声中,包头市石拐区五当召镇缸房地村百姓美好的生活,就这样真真切切地铺陈开来。

白菜 百财

初秋的午后,与缸房地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刘刚一起爬上村东高高的山梁,眺望整个村落。旧村几乎被郁郁葱葱的绿树遮盖,新村的一片片小楼,承载着村民幸福的现在和未来。

刘刚介绍,缸房地村隶属于石拐区五当召镇,村域面积32平方公里,辖7个自然村,总人口1135户2865人,总耕地面积6674亩,蔬菜种植面积3660亩,是石拐区蔬菜种植面积最大的行政村。

平坦的山梁之上,望不到边的大白菜正在饱饱地吸收着日照的滋养。刘刚骄傲地说:“这就是市场上供不应求的清水大白菜。”掰开大白菜坚挺的叶子,里面嫩白的一层如翡翠般晶莹,放入口中,甘甜的汁水瞬间沁润口腔。

说起让缸房地村村民致富的清水大白菜,刘刚有说不完的话。10年前,刘刚在乌兰察布市凉城打工的时候,爱动脑筋的他看到那里种植了大量白菜,收益非常好。深入了解后,刘刚发现自己的家乡与凉城一带的气候条件和土地状况很接近,于是他回到家乡,尝试性地种植大白菜,第一次种植了5亩就取得了成功。

下午3点,正值一天中最热的时候,空旷的山梁之下,远远望去只有赵帅民一人忙碌的身影。他戴着草帽,只穿了背心,正在山梁上清理白菜地里的杂草。这些天,地里的白菜到了收获的时候,来自远大、润恒城、友谊蔬菜批发市场的蔬菜销售商,早早就联系到了他,前一晚已买走了好几亩地里的菜。

“最近的白菜地头价格是每斤0.35元,按照今年的行情,全家收入会超过20万元。”赵帅民高兴地说。

说到种菜的收入,菜农笑得合不拢嘴。

36岁的温祥走得是另外一条致富路,他是缸房地村典型的新农民。20岁出头时,温祥就看到了机械给农业带来的改变,贷款购买了拖拉机,从小型拖拉机到大型的拖拉机,日子也在机械的变化中步步攀升。温祥说:“村里的土地有1000多亩都要经过我的机械进行耕种和收获,一年忙三个月,收入就在15万元左右,这样的生活就是未来新农民的生活。”

文明 闻名

依靠政策、依靠土地、依靠科技,依靠勤劳和智慧,缸房地村百姓已经初步实现农产品从“种得好”向“卖得好”转变,百姓的生活也从“活得好”向“高品质”转变。

晌午,在缸房地村党群活动中心大院边上的树荫下,老人们三五成群,有的唠家常,有的下棋,还有人哼着小曲,幸福弥漫在村庄的每个角落。

“柏油马路修进村,危房改造解民困,村规民约树新风,面貌新!”这是缸房地村村民自编的三句半《喜看乡村风光美》。词句中的美好,展现的是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缸房地村的向阳生活。

驻村第一书记胡志军介绍,近年来,富裕起来的缸房地村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村庄面貌美观整洁,文明建设成就曾被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国家级媒体报道。

蓝天白云下,缸房地村生机勃勃。

8条村规民约,从生活方式、环境卫生、防火防灾、文明治丧、人际关系、明码标价、理性维权等方方面面与村民进行了“约定”。为激励村民自觉遵守《村规民约》,缸房地村设立乡贤文化超市,明确村民生活行为积分评比做法,通过积分兑换奖品的方式,提升村民良好风尚。

65岁的刘三手老两口,免费住在村里建设的幸福大院里,老人不仅打扫好自己门前的卫生,每天还将房前屋后的两条街道都打扫干净。被评为“五星级住户”的刘三手言语里透着哲理:“我们的村再不是过去的村,我拾掇的其实是我们的幸福生活。”

乡贤 奉献

在缸房地村平静的美好中,还潜藏着一股乡情的力量,这股力量助力乡村振兴,也让乡村的未来可期。

乡贤文化是一个地域的精神文化标记,是连接故土、维系乡情的精神纽带。2019年,缸房地村通过成立乡贤理事会探索“乡贤+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模式,吸引新乡贤回村建设美丽家园,助力乡村振兴。

在缸房地村,卓越蒙森田园综合体项目,用玉米地串起了当地的土陶文化和酒文化,也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体验。

当地8名乡贤用500万元流转了1050亩土地,种植了金莲花和当地特色清水白菜、富硒小米,这些创意农业,不仅盘活了当地的乡村旅游业,还让流转土地的130户村民打工不必远行。

村民杨美云在综合体打工,年收入比过去种玉米多了一万多元。“去外面打工孩子们不让出去,在这里打工全年能挣两万多元,比以前种地的收入高。”杨美云高兴地说。

缸房地村过去因为水土好,以做酒和酒缸闻名。村里吸引新乡贤回村建设“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不仅将当地的农业绿色产品打出了品牌,农民的收入也更加稳定。

近年来,缸房地村凝聚各路乡贤力量,力推和邦药材基地项目、缸房地旅游服务区项目、缸房地养老度假区项目投产达效。

“用我们当地的优势和特色引凤还巢,吸引一些有情怀的能人来建设家乡,不仅解决了村‘两委’人员少、事务多,村小组力量单薄的问题,还能充分发挥乡贤经验、人脉、资金优势,协助谋划村集体经济发展思路,牵线搭桥、引路出力。”胡志军说。

创新 创效

五当召镇缸房地村羊肚菌示范基地里,一朵朵羊肚菌长势良好,依靠科技的力量,羊肚菌不仅实现了南菇北种,更给村集体经济带来好“钱景”,托起百姓致富路。

2019年,五当召镇缸房地村利用村内闲置温室大棚进行维修改造,走出了一条“党支部+公司+农户的扶贫产业和村集体经济”发展之路,通过村级经济发展利益联结和贫困户直接就业,带动村民增收。

在去年冬天最冷的日子里,走进石拐区五当召镇缸房地村羊肚菌示范基地,一朵朵羊肚菌破土而出、升柄展伞,一阵阵菌香沁人心脾。“羊肚菌是有机高端菌类,素有‘贡菌’‘菌中之王’的美誉。别看它小,可娇贵呢!”每每说起棚内的羊肚菌,胡志军就显得很激动,“羊肚菌每斤干货市场价能卖到1000元左右,达到出口标准的每斤在1200元到1500元左右。但它对生长环境要求十分苛刻,人工种植需要控制好温度和湿度,目前在包头市其他地区几乎没有种植。”

羊肚菌示范基地是缸房地村与包头市民旺农业有限公司合作开发建设的,缸房地村集体负责对村内的闲置温室大棚进行维修改造,企业负责提供菌种及全程技术管理。胡志军介绍,光羊肚菌种植一项,每年至少为村集体经济增收6万元以上。

回村的山坡上,望着大山下生机勃勃的村庄,刘刚说:“当前,缸房地正处于村集体经济项目扩大规模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利用缸房地农业资源优势,把缸房地的村集体事业发展起来,努力让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让全村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一年更比一年强、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

包头晚报全媒体记者 赵永峰 摄影 李强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注销须知 ×
我已阅读并同意注销须知
身份验证 ×
点击切换图像验证码
确定
确认注销 ×
注销账号后
请谨慎操作!
确认注销账号

登录黄河云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