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市场监管局在2020年度自治区营商环境市场监管“双随机、一公开”指标填报获100分的基础上,继续对照自治区营商环境评估报告、对标上海浦东新区等先进地区经验做法,牵头查摆问题、补足短板、凝聚共识,积极发挥协调职责,加强工作调度和联动,推动全市“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创新,在自治区持续领先,努力跻身全国一流。
高位强化制度建设。围绕事中事后监管的关键节点,推动市政府或市“双随机、一公开”联席会议办公室建立了常态化工作制度和机制。明确政府部门涉企日常监管均采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模式的一流目标,统一平台应用、建立和完善“一单两库一计划”,组织各部门开展自查自评工作,提请市政府强化对各部门、各旗县区的考核,整体推动全市市场监管指标提升工作再上台阶。
系统强化技术支撑。以信息化建设为抓手,全面推动工信局开通政务外网,确保平台登录顺畅。推动各部门统一应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部门协同监管平台-内蒙古),建立登录口令1355个,并落实实名制。围绕“一单两库”建设,在法人数据库基础上,指导全市各涉企检查部门,建立和动态更新抽查事项清单,健全完善市场主体名录库和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对抽查主体实行多样化建库,对执法主体实行标注和分类。目前,全市累计录入抽查事项清单4935条、建立市场主体数据库681个,累计录入执法检查人员3903人。
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强化顶层设计,制定了全区首个《政府部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规范》地方标准,填补了自治区联合检查标准的空白,强化宣传贯彻;编制《包头市部门联合抽查工作指引》,推动各部门“双随机、一公开”工作程序规范化、文本统一化,提升监管工作水平;明确计划编制统一采取“方案+计划”模式;抽查事项设定统一采取“4+X”选定;重点监管事项实行差异化监管,抽查频率上不封顶;建立计划增补机制,确保专项检查、可以随时合理增加计划等。
制定落实年度抽查计划。围绕市场监管领域工作重点,承担自治区企业信用风险分类试点,制定差异化监管措施,按照“日常检查比例不低于5%,重点领域比例不设上限,检查结果统一公示并记录在市场主体名下,防止随意执法行为”的基本工作原则。牵头编制了两个批次的全市2021年度“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抽查计划,第三批全市差异化“双随机”抽查计划正组织编制。目前,全市已制定“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检查计划的部门增加到123个,制定部门内部“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检查计划903批次,制定跨部门“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检查计划240批次。
实行差异化分类监管。市市场监管局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监管工作试点为契机,进行分类监管工作,印发了《包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试点“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实施方案的通知》等一系列管理办法。
探索信用风险综合分类。基于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内蒙古),结合我市辖区实际情况和监管职责,将企业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违法失信信息作为企业信用风险的判定指标内容,对市场主体信用风险划分为高、中高、中、低等四个风险类别。目前,市市场监管局已将全市68254户企业纳入风险监控名单,继续推行对重点领域实施风险等级分类。据悉,全市242户食品生产企业、27733户食品流通经营主体进行了风险等级评定,现已完成风险等级评定20672户。此外,全市1572家药品零售企业也进行了2020年度信用等级评定,并对全市1321家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进行监管级别确定。根据特种设备风险大小,将全市特种设备从高到低划分为高风险特种设备(H)3550台、中风险特种设备(M)14946 台和低风险特种设备(L)27872台,且将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的风险等级分为IV、III、II、I四级。
强化信用约束和修复。认真落实信用监管制度和联合惩戒措施。依法列入经营异常目录59118户(其中企业6233户、个体50767户、农合2118户),列入严重违法失信企业590户。对老赖企业在登记环节予以限制。积极开展信用修复专项指导服务工作,修订信用修复工作流程,确保材料齐全时做到即来即办,持续压缩失信企业比例,修复经营异常名录(状态)12089户,修复严重失信企业418户。
(实习生 刘娇)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