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包头新闻网首页

八路军大青山支队连战连捷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包头党史连载(十六)

后窑子村

陶思浩火车站日军碉堡

《抗战日报》对大青山支队战斗消息的报道

韩庆坝伏击战发生地

大青山支队与杨植霖领导的蒙汉抗日团会师后,积极发动群众,开展武装抗日斗争,开辟了绥中游击区。1938年9月下旬,李井泉、王尚荣率支队一部,进至固阳县后脑包、官地一带,深入动员社会各界奋起抗日,开辟绥西抗日游击区。

一、后窑子反击战

1938年9月27日,大青山支队三营、二营五连和动委会部分工作人员到达萨县、固阳县东南部的后窑子、官地、河西窑子、李二沟一带,做发动群众抗日工作。日军企图乘八路军立足未稳,从归绥、武川调动37辆汽车,满载士兵和武器弹药,气势汹汹地前来围剿。八路军岗哨发现日军后,立即鸣枪报警。李井泉和王尚荣沉着指挥,令二营五连掩护机关人员和乡亲们转移。三营在后窑子村迅速抢占有利地形,迎头痛击来犯之敌。从中午一直战斗到太阳偏西,面对四倍于己的日军,八路军沉着应战,击退日军数次进攻,歼敌200余人后突出重围。日军恼羞成怒,放火烧毁后窑子村,烧死村民1人,用刺刀捅死1人,焚毁房屋138间、家院大门12座。

二、雨夜袭击陶思浩

10月上旬,大青山支队三营主力,决定突袭位于大青山脚下、土默川北端的陶思浩。陶思浩是个有200多户人家的小集镇,建有平绥铁路绥包段的一个火车站。镇内驻着一个日军小队和一个伪军连,共约150余人,分别驻扎在两个大院内,夜间由伪镇长派人打更,只在火车站设有伪军岗哨。三营从巴总窑一带出发,冒着狂风暴雨,趁夜色从美岱沟急行军下山,直奔陶思浩火车站。十二连首先打掉了火车站上的伪军哨兵,切断敌伪通讯线路,占领火车站,并警戒援敌。九连、十连分头突入日伪军驻扎的院子,用机枪、手榴弹一阵猛打,100多日伪军被歼灭。三营缴获机枪1挺,长短枪数十支,子弹数万发,还有一批日伪军服、粮秣等军需物资。

三、战绩辉煌的石拐镇战斗

陶思浩战斗后,王尚荣和陈刚率领三营的3个连,在巴总窑一带稍事休整后,发扬不怕疲劳和连续作战的作风,主动寻找战机,冒雨跋山涉水,向西行军90余里,来到群山环抱的石拐镇附近。

石拐镇位于包头东北90余里,是大青山区最大的煤矿——石拐煤矿的总部及其大发煤窑所在地。这里驻有伪“蒙古军”李守信骑兵师的第一团,团部驻在一个建有土围墙的大院里。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间,三营的3个连分头摸进镇子,看到伪军团部的土围墙被雨水浸塌了一个很大的缺口,九连便由此迅猛突进院子,未发一枪就把伪军团部解决了,并俘虏了伪团长。过了半小时,各连的捷报接连传来,此战俘敌300余名,打死打伤100余人,缴获长枪300多支,子弹数万发,马400多匹,电台1部。

战斗结束后,为争取伪军中立和扩大中国共产党、八路军的影响,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共同抗日,王尚荣团长及时对被俘伪军进行了教育争取工作,连夜审讯了伪团长刘振东,教育其认识日本侵略者的凶残本质,不要认贼作父,而应像《三国演义》里的徐庶那样“身在曹营心在汉”,尽可能地为国为民做点好事。刘振东听后痛哭流涕,表示要改恶从善,再不与八路军为敌。王尚荣接着向全体俘虏讲述了共产党、八路军的抗日主张和对伪军的政策。伪军官兵听了个个感激涕零,表示要痛改前非。根据伪军的态度,三营决定将被俘人员全部释放,并将缴获的武器和军马归还他们,让他们带着枪马撤回包头。

经研究,三营决定留九连在石拐镇及其附近开展一段时间的群众工作,其余两个连撤向后脑包、德胜沟门一带活动,王尚荣团长则回到巴总窑子司令部,与李井泉司令员一起指挥绥西的战斗。到了第六天,敌人从包头调集10余辆汽车和数辆坦克,满载1000多名日、伪军,向石拐镇围扑过来。下午,敌人首先从东西两面进攻镇子。在镇南担任警卫任务的战士,又发现日、伪军从镇南偷袭,立即鸣枪报警,并阻击敌人的进攻。因敌我力量悬殊,而且东、南、西三面受敌,九连主力机警地从镇北撤上山,进入山区,向脑赖峁转移。在镇南土堡里担任警卫的一个班来不及撤退,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这个班的13名战士,个个久经沙场,机智勇敢,具有很高的军事素质和丰富的作战经验,革命意志和战斗力极强。特别是人称张大个儿的班长,身材魁梧高大,头脑聪慧,胆识超群,指挥有方。他们虽然面临强敌,但沉着应战,敌人发起的多次冲锋,均被击退。侧翼的伪军由于死伤惨重,已无斗志,开始后撤,日军当即派人前去督战,张班长一枪将其击毙。日、伪军不敢再往上冲,只是虚张声势,胡乱打枪。夜幕降临,全班换上在陶思浩缴获的伪军服装,趁敌混乱之际,从西侧混过伪军阵地,突围出来。如果他们从东北翻山,可到达五当召一带赶上主力,但为了掩护主力转移,他们毅然向西南转移。在弯弯曲曲的山沟里转来转去,黎明时到达平川,大摇大摆地走到包头西郊哈业胡同一家地主庄园里。地主杀羊炖肉,热情款待他们,一班人安然休息到次日上午,顺利回到后脑包归了队。此次战斗,共毙伤敌人80多名,而八路军无一伤亡。石拐镇一战,八路军声震绥西,群众纷传:“八路军来无踪,去无影,刀枪不入,穷苦人有救了!”

四、九峰山“蘑菇战”

在挺进大青山的过程中,八路军大青山支队转战700里,连战连捷,消灭了大量日、伪军,并广泛深入地动员群众开展抗日工作,引起了日本侵略者的极大震惊。日军驻归绥的中将司令官黑田重德十分恼火,专门调来松井旅团,连同驻绥日伪军,共约万余人,分别从包头石拐沟、萨县水涧沟,固阳大榆树滩、武川庙儿沟,采用“分进合击”的战术,向绥西根据地的指挥中心、李支队司令部驻地——巴总窑一带合围而来。李支队通过安插在日伪军中的情报人员提前得到消息,巧妙运用“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游击战术,与敌人打“蘑菇战”。二营五连掩护司令部等机关工作人员安全转移到距巴总窑东南20余里的大青山主峰——九峰山隐蔽起来,使敌人扑了空。三营主力在营长陈刚、教导员董兴初的率领下,机动灵活地与敌人捉迷藏。一次瞄准机会,集中兵力与敌激战,毙敌200余人后,朝着九峰山相反的方向顺利转移到巴总窑西南30余里的韩庆坝。李支队分散成若干小部队,常于雾天或夜幕下插在敌人的间隙中大胆活动,诱惑敌人后很快撤走,敌人往往以为合围成功,便猛烈射击,结果自己打了自己。在巴总窑西面的一个地方,敌人互相射击死伤数十人。为破坏敌人合围计划,李井泉命令在土默川活动的十连,急行百余里,向包头城发起进攻。一路攻东门,一路攻南门外火车站。包头守敌向进犯巴总窑的日、伪军指挥官告急求援,围攻巴总窑的部分日、伪军急忙撤军返包。时值严冬,大青山地区寒风凛冽,积雪厚达半尺,敌军行进到山中的一处险路,还跌死了许多人员和骡马。

五、韩庆坝伏击战

日寇“扫荡”绥西的第4天下午4点多,在韩庆坝宿营的三营主力正要整装出发,接到报告称合围的敌人集中了1千多人马,顺沟向韩庆坝扑来。陈刚、董兴初立即召集各连连长研究,韩庆坝山高、沟深、坡陡,是附近东西走向的唯一通道,地形极有利于设伏击敌。他们迅速拟定了作战方案:十连、十二连原地隐蔽准备战斗;机枪连和九连正面堵截;十一连作预备队。部队迅速进入各自阵地,战士们潜伏在冰天雪地里,静待日、伪军送上门来。

大约过了20多分钟,以两个伪军中队为前锋,日军三个中队居中,三路纵队进到伏击圈内,后面还有五六个日伪军中队的后续部队,相隔一段距离缓缓而来。三营长陈刚令部队拿出入绥以来没舍得使用的十几挺苏式重型机枪,与另外十几挺轻重机枪组成强大火力网,向日、伪军猛烈开火。一时间,轻重机枪齐射,投掷弹、手榴弹纷纷在敌群中爆炸,打得敌人人仰马翻,横尸遍地。日伪军反复组织冲锋,都被三营猛烈火力打了下去。山坡上、山沟里布满了敌人尸体。激战至夜幕降临,日、伪军伤亡惨重,被打死打伤四百五六十人。敌人不敢恋战,狼狈逃窜。三营缴获轻机枪9挺,长短枪200多支,弹药数千发。

此役战果辉煌,是八路军大青山支队挺进大青山以来消灭敌人最多、缴获战利品最多的一次战斗。

六、马场梁遭遇战

12月下旬的一天傍晚,三营官兵冒着风雪向德胜沟转移,陈刚带领九连刚到马场梁上,就发现300多日军踏着积雪沿沟内行走。日军发现山上的八路军后,指挥官立即驱赶士兵拼命往山梁上冲。陈刚当机立断,命令九连迅速准备战斗。

在敌人行进到距九连前沿阵地20多米时,陈刚一声令下,部队立即向敌人猛烈射击,日军被打下山后,又连续发起数次冲锋,但均被九连打垮。激战半个多小时后,天色渐黑,残敌不敢恋战,丢下众多具尸体,带着50多个伤兵逃走了。三营缴获歪把子机枪3挺,长短枪60多支和部分弹药。

七、明安滩教训伪军

马场梁遭遇战后,三营指战员扛着缴获的枪支弹药,怀着胜利的喜悦,踏着厚厚的积雪,行进到固阳县明安滩附近,在一个背风的小山沟里宿营,营部设在滩北沟口。

次日夜晚,哨兵前来报告,发现明安滩村子里灯笼火把,一片通明。陈刚登上山顶,从望远镜里清楚地看到,很多伪军正杀牛宰羊,埋锅造饭。陈营长当即派两个连,趁敌人开饭之时,从村子背侧两面突然袭击。伪军丧魂落魄,有的奔窜逃命,有的举手投降,正在抽大烟的伪团长也被俘虏了。

陈刚集合200多名俘虏训话,教育他们不要当叛徒,不要给日本侵略者卖命,只要以不同方式协助八路军抗日,可以既往不咎;如屡教不改,继续与人民为敌,那就是自取灭亡。伪军官兵一再表示,保证以后不打八路军,恳求从宽发落。三营把缴获的弹药和十几匹战马以及日伪间来往的密件全部没收,将俘虏连人带枪全部释放。三营随即撤出明安滩,从纳令沟转移到德胜沟。

八、九道拐截击敌辎重队

三营到德胜沟不久,侦察员报告发现日军一个小队,伪军一个中队,押着一支由80多峰骆驼组成的辎重队,驮着军需物资,取道九道拐,要撤回萨拉齐。

九道拐,因这道山沟有9个弯,山路弯曲险峻而得名。在此埋伏,截击敌人犹如瓮中捉鳖。陈刚等人估算了一下骆驼的行进速度,带领九连和一个机枪排来到九道拐,设伏在九道拐中间最长的一条山沟——第五拐的两侧山梁,按照日伪军的行军规律,把火力重点配备在前后两个拐角处,专打日伪军,尽量避免杀伤中间的骆驼队和民夫。

这天天气晴好,时值正午,日、伪军押着驼队走进了伏击圈。陈刚抓住战机,一枪击中了骑在骆驼上的伪军官。敌人狼奔豕突,嚎叫呻吟;骆驼受惊,挤成一团;民夫也纷纷掩蔽躲藏起来。陈营长命令吹响冲锋号,战士们高喊:“缴枪不杀!”“八路军优待俘虏!”不一会儿,日军被全部歼灭,没有被打死的伪军缴枪投降。这次战斗,打死打伤日伪军80多人,俘虏伪军50多人,缴获歪把子机枪1挺,长短枪90多支,子弹数千发,以及弹药、药品、罐头食品等军需物资。

民夫和骆驼没有伤亡,三营把缴获的物资全部运回了德胜沟。这些骆驼全是被日伪军强行征用的,是驼户驮脚维持生活的工具。三营喂饮了骆驼,如数退还给驼户,招待民夫吃了饭,还发给路费。驼民们回家后,讲述八路军打仗不怕死,对待穷人如亲人的事迹,替八路军做了很多宣传。

八路军在绥西多次战斗,粉碎了日伪军发动的第一次扫荡,鼓舞了大青山地区蒙汉群众的抗日信心,为长期坚持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38年12月底,中共中央军委决定调八路军第一二〇师主力赴冀中。大青山支队七一五团主力由王尚荣、朱辉照率领离开大青山,经雁北东进冀中。七一五团留一营三连、二营五连、六连各一个排,三营营部及九连、十连和机枪连一个排,加上四支队、动委会工作人员,总计近1000人,继续在大青山坚持抗日游击战争。

(市委党史研究室供稿)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注销须知 ×
我已阅读并同意注销须知
身份验证 ×
点击切换图像验证码
确定
确认注销 ×
注销账号后
请谨慎操作!
确认注销账号

登录黄河云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