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包头新闻网首页

包头市兴胜镇:让文明之风滋润美丽乡村

农家书屋书香满溢、文化舞台热闹非凡、美丽庭院错落有致、乡间小路干净整洁、孝老爱亲口口传扬……走进包头市青山区兴胜镇,不仅能看到越来越美的乡村人居环境,也能感受到文明新风扑面而来。近年来,为深化美丽乡村建设,该镇大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扎实开展“美丽庭院”“星级文明户”“最美家庭”评选,在助推乡村振兴的同时,也点“靓”了村民们的幸福生活。

在宏庆德村村史馆,王春雷指着从村里走出去的有志之士,充满自豪。(摄影:豆豆)

环境变 文明兴

从土坯房到砖瓦房再到楼房,短短十年间,就连王春雷自己都不敢想象的事情却变成了现实。

王春雷是包头市兴胜镇宏庆德村(现更名为宏庆德社区)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亲历了这里翻天覆地的变化。近年来,该村先后获评全市移风易俗示范村镇、文明村镇等称号。

走进宏庆德村,犹如进入了环境宜人的小公园,只见一幢幢楼房整洁干净,一条条硬化路延伸至各家各户。这不只是令外来人欣喜,村民们也是看在眼里,喜在心头。

宏庆德村建成功能齐全的活动室。(摄影:豆豆)

“文明乡风建设,群众是主体。乡村治理,需要充分尊重村民的主体地位。”2009年,34岁的王春雷回村竞选村委会委员,许下“为大家办好事、办实事”的承诺。他上任后,正赶上村里土坯房改造,于是跑前跑后为村民丈量房屋面积、到镇里和区里办各种手续,希望新房及早动工,改善村里的居住条件。

如今,新楼房不仅建成了,而且暖气、燃气、自来水、直饮水一样也不少,村民们没事还能来村里的文体活动室唱唱歌、跳跳舞。用村民自己的话说,现在的日子过得可不赖啦!

居住条件虽然改善了,可村民们的很多老习惯一时丢不掉。“很多人把住在平房里用的水缸、腌咸菜的瓮、还有农具一块搬上了楼,多数堆放在楼道内。还有些年龄大的村民经常刨垃圾箱捡拾废品搁在家里当宝准备卖钱,弄得家里气味难闻、楼道拥挤不堪。”王春雷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宏庆德村外景。(摄影:豆豆)

作为一名党员,王春雷从自己做起,动员亲朋好友做移风易俗的先行者、先倡者。他带领村委会委员经常挨家挨户做动员工作,让村民丢掉坏习惯,讲卫生、讲文明。在一次次地耐心劝导和沟通之下,村民们一点点地改变了思想,村里也逐渐形成了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好风尚。

每年重阳节、春节期间,村干部会组团给孤寡老人送上慰问金、慰问品,让他们感受“家”的温暖。村干部还动员威望高的老辈人参与村委会的实际工作,在他们言传身教的影响下,宏庆德村很少发生大纠纷、大矛盾。

为丰富村民生活、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宏庆德村投入110万元建设3000多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和200平方米的文体活动中心,配套适合村民的乐器设备等,不仅提升了村民素质和乡风文明程度,也增进了村民间的凝聚力,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家和谐 村兴旺

一扇散发着浓郁乡村气息的红漆大门醒目矗立,青砖灰瓦的小院干净整洁,小院里柳绿花香,这是兴胜镇王老大村的一处庭院。庭院主人高喜旺老两口一天中最惬意的时光,就是吃了饭后打理一下小院,修理一下花草。院里有一个20多平方米的小菜园,种着黄瓜、茄子、豆角、尖椒、李子树等10多种蔬菜和果树。室内也被海棠花、绿萝等植物装扮得格外清新,原木家具摆放得错落有序。

王老大村村民高喜旺院中种植的各种蔬果。(摄影:豆豆)

54岁的高喜旺和老伴、儿子、儿媳、孙子一大家子住在一起,从2005年开始,他就开始用心规划这500多平方米的庭院,让家人生活得其乐融融。“我觉得一家人不仅要住得好,更重要的是要有个良好的家风,这才能体现文明乡村的文明风尚。我会一直保持良好的家风家俗,给村民起个带头作用,让我这个‘美丽庭院’示范户名副其实。”他说。

近年来,兴胜镇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总目标,在党建引领上下大力气,在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中下决心,积极推进亮化、美化、绿化工作,打好“生态牌”“特色牌”,各个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正成为产业发展的旺地、乡村旅游的高地、百姓宜居的福地。

(作者单位: 郭健:包头日报社;豆豆:包头市青山区融媒体中心)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注销须知 ×
我已阅读并同意注销须知
身份验证 ×
点击切换图像验证码
确定
确认注销 ×
注销账号后
请谨慎操作!
确认注销账号

登录黄河云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