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某大型超市临期食品专柜
所谓“临期食品”指即将到达食品保质期,但又仍在保质期内的食品。传统印象中,这一类商品似乎很难销售,也鲜有人问津,但事实并非如此。
记者近日走访发现,临期食品生意正悄然兴起,除了大型超市设有“临期食品专柜”外,还有专门的特价超市以及线上平台销售临期食品,而临期食品也正成为部分年轻群体消费的“新宠”。
临期食品受年轻群体青睐
记者走访我市多家超市、便利店发现,部分店面设置了“临期食品专区”,有的是一个购物篮,有的是一个货柜,更有甚者直接是一整面墙的货柜,全部陈列着临期商品。这里的饮料、饼干、方便面等价格低至3-5折,性价比高成为临期食品吸引年轻消费者的主要因素。
在我市一大型超市的临期食品专柜,记者了解到,其所售卖的临期食品距离保质期大多还有30至45天,其中进口食品占三分之一,主要包括牛奶、方便面、饼干等。同一款方便面,在临期食品专柜的售价相当于正常售卖价格的一半。
“你看这个华夫饼,距离保质期还有2个月,但是我们也根据规定清理到了‘临期区’,原价32元,现在才10元一包,比3折还低。”售货员一边整理货架一边告诉记者,一般距离保质期1至3个月不等,都会摆放到“临期区”进行销售。
据了解,过去主要是老年人来买临期食品,现在90后、00后年轻人成为临期食品消费“主力军”。
90后市民小马喜欢在线上买临期食品,每月购买频次2至3回。他认为花最少的钱可以购买到大品牌的零食,性价比比较高。小马告诉记者,售价在200元左右的橄榄油,一旦作为临期食品打折促销,一般只需要花80元就能买到。“事实上还有三个月才到期,你说划算不?”
据了解,在我国2020年约有200多万用户购买临期食品。以年轻人为主,其中包括90后、大学生,还有在二三线城市上班的年轻人。
市民刘女士表示,虽然对生活要求比较高,但她自身对临期食品相对能够接受,“特别是今年,大家更是对节约有了更高的认识,包括对食品也更加珍惜,不会随便浪费。只要是大厂家的产品,即便是临期食品,安全应该也是有保障的。”
从超市一角变身一门生意
随着临期食品青睐者人数的日益壮大,也让不少人看到了商机。如今,临期食品渐渐从商超专区“进化”到售卖临期产品的折扣超市。
在东河区环城路一家折扣超市,记者看到这里的商品以零食、饮料为主,也有部分化妆品和日常用品。其中,进口临期食品折扣力度较大,化妆品和日用品日期“新鲜”一些的,折扣相应没那么高。
“我们的店在临河有5家、乌海有2家,这是包头第一家。”这家折扣超市的经营者告诉记者,目前临期产品折扣店在包头为数不多。与传统的小型超市不同,折扣超市多在社区、沿街、商圈附近选址,经营多以“网红店”式操盘,在小红书、抖音上做口碑传播。
据了解,2020年,我国零食行业总产值规模接近3万亿元。此外,我国每年还进口大量的海外食品。按每年1%的库存沉淀计算,临期食品的市场规模至少在百亿以上。
在某社交网站上,有一个由30000多人组成的“我爱临期食品”小组,小组标签写到“用打折的价格,吃到不打折的美味”。据了解,一电商平台现在卖临期食品的店铺数量近万家。
“白菜价”虽好 监管不能丢
尽管临期食品并非过期食品,但仍有部分消费者对此持保守态度,其中食品安全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在部分临期食品热销的同时,也有一些现象值得重视。
记者在某电商平台一家售卖临期食品的店铺看到“临期食品,不支持无理由退货,无法保障产品毫发无损;膨化食品挤压泄气、饼干碎了不赔偿”……还有在部分出售进口临期食品的折扣店,有商家没有对商品保质期进行明确提示,只在明显位置标注“特价”;还有的商品原价、折扣等信息不全,基本是“一口价”的方式,有消费者认为“价格不够透明”。
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注册营养师徐莹认为,临期食品虽然安全有保证,但应该用特别醒目的方式让消费者知道自己要买的是临期食品。作为一种特殊商品,临期食品在节约资源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但由于其可食用期限的特殊性,需要监管部门加强行业监管,商家提高自律意识,平台做好监督责任,同时消费者也要擦亮眼睛,不要因贪图便宜而忽略食品安全。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