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包钢的发展过程中,中国二冶承建的包钢轨梁厂生产的钢轨,是其时光之旅中最令人惊艳的亮色——
这一产自中国北方的“包钢造”铺设了中国铁路近1/3的里程,并助力中国高速铁路创造每小时行驶370公里的纪录。
几十年来,包钢轨梁厂冲在国家改革开放前沿,中国二冶是参与者,更是见证者。透过一个个令人欣喜的数字、一项项承载赞许的荣誉,在世界轨梁的历史版图上,中国二冶为中国冶金建设史谱写出了一曲曲动人篇章。
团结协作中创造出的“二冶速度”
那是一个振奋人心的喜讯。
2005年12月6日11时30分,随着火红的钢坯顺利通过开坯机和粗轧机缓缓进入万能轧机,一支每米60公斤重轨稳稳落在输送辊道上。这标志着包钢有史以来第一支每小时350公里高速钢轨轧制成功。
当这幅撩人眼球的画面进入人们的眼帘时,对于包钢人、特别是亲力亲为轨梁厂万能轧机高速钢轨生产线改造工程的中国二冶人而言,眼前这交织着力与美、光与影的大工业构图简直美不胜收。
这是一曲高速度快节奏的凯歌。从2004年4月开工建设到2005年12月建成投产,仅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通过全体参战人员的团结协作和努力拼搏,中国铁路“新干线”终于在“二冶建”中亮出了“包钢造”,在奋进中创造出了全新的“二冶速度”。
难忘建设时期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作为中国钢轨生产高新技术最密集、最尖端、最具有标志性的宏大工程,百米长尺钢轨改造工程可谓是包钢投资最大、技术最新、产品最强的一项精品工程。作为包钢的建设者,中国二冶有幸成为这项工程建设的主力军。
从2004年4月26日破土动工开始,中国二冶一公司、机电公司、金结公司、结构公司、筑炉公司就陆续进入施工现场,施工人员满怀豪情,斗志昂扬,全身心投入到火热的施工建设中。
一公司人员对工程所需场地的建筑物和废旧设备进行拆除和搬运,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克服困难,仅一个多月时间,就分别倒运轧辊2300多吨,备件4900多吨,分别拆除工业建筑22300平方米,设备2700多吨,为工程建设创造了条件。
在主轧线设备基础施工中,由于施工场地位于旧厂房内,设备基础深度在旧厂房基础4至5米以下,施工危险性很大。建设者们运用丰富的施工经验,改变传统对旧建筑物先“支护”再施工的惯例,在BD1、BD2、CCS轧机的基础施工中,直接打基础,显示了这支冶建劲旅的实力。
参战的土建单位以及金结公司、机电公司、筑炉公司、钢构公司等单位团结协作、密切配合,不畏艰苦、打破惯例,挑战传统的施工经验和模式,发挥久经沙场历练出的真功夫,掀起一个又一个艰苦卓绝的施工高潮。
在近3米深的冲渣沟施工中,土建单位参战将士克服施工条件艰苦、工期紧的困难,圆满完成了任务。
筑炉公司承建的400平方米步进梁式加热炉炉膛长45.97米,宽8.7米,高3.94米,整个炉体要砌耐火材料1162吨,炉型在国内堪称首创,工艺要求高,砌筑难度大。对此,筑炉公司制定了科学的施工方案和技术保证措施,职工们主动加班加点,保证了工程的质量和进度。
机电公司在短短的两个月时间内完成了近万吨的设备安装,在冶金建设史上书写了又一个奇迹。
在CCS万能轧机和新矫直机搬迁中,机电职工克服天气寒冷、吊装难度大等困难,仅用了45天时间,就将矫直机从旧生产线上拆除,移到新生产线上并安装成功。
最为关键的是加热炉基础的施工。为了节约资金、保证工程安全快速推进,工程指挥部决定采用“沉箱”方案。施工人员在不影响生产的前提下,在3个月的时间内上下一条心,团结协作,昼夜拼搏,按预定方案“沉箱”到位,顺利实现预期目标。
2005年4月底,工程具备了设备安装条件,但由于受国产设备到货周期的影响,设备迟迟不能到位,直到9月份才开始安装。
机电公司顶住压力,一路攻坚克难,45天就完成了矫直机从生产线拆除、迁移至新生产线并安装的重任。
仅用两个多月时间安装近万吨的设备,这在包钢是前所未有的事,更何况机电公司还要在试车过程中配合外方及业主单位处理设备运行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一次次的实验、一项项的攻关,工程建设不仅速度快,而且质量优,得到了业主及外方专家的一致好评,称中国二冶是当之无愧的“重轨轧机安装之王”。
包钢高速钢轨生产线具有世界先进水平,与国内同类钢厂相比,包钢的百米长尺新生产线优势明显——
在设备上,新建的轨梁厂步进梁式加热炉,加热能力为每小时200吨,加热能力高出40吨,吊车每次可吊起4根钢轨,两台联动,钢轨无须在垛位上存放,可以从台架直接装车,这在国内也属独一无二。
在工艺上,新生产线轧制具有其他钢厂所没有的四面翻钢台架,可以对钢轨进行四面检查。钢轨经新生产线轧制后,不仅能提高实物尺寸精度、平直度和表面质量,减少钢轨残余应力,而且能降低能耗,综合成材率也将提高1个百分点。
攻坚克难中激荡出的“二冶智慧”
团队精神出生产力、战斗力、凝聚力,包钢建设钢轨生产线工程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无一不是团结协作、攻坚克难的结果和集体智慧的结晶。
为了这种团队精神,前人没有走过的路,中国二冶人走过来了;别人不敢想的事,在中国二冶人手中办到了。
包钢高速钢轨生产线可以生产许多规格、品种的产品,因其“百变神通”的特性,所以又有人称其为“万能轧机”。
作为中国钢轨生产高新技术最密集、最尖端、最具标志性的宏大工程,百米长尺钢轨改造工程可谓是包钢继冷轧、薄板工程之后投资最大的一项精品工程。工程最大的特点是技改与生产同步进行,实施跨越式施工模式,工程涉及的专业技术可谓包罗万象,包括图纸设计、旧建筑物拆除、工程基础施工、设备安装调试等。
工程开工后,中国二冶建设者面临当时最大的技术难题是加热炉施工。
工程在旧厂房内实施,为了降低成本,必须对旧厂房进行保护。如果采用原设计方案一一打桩支护,显然简单易行,但成本过高。
中国二冶工程技术人员集思广益反复论证,最后决定用难度很大的“沉降”办法代替“打桩支护”方案。此方案的实施,不仅解决了施工中出现的难题,而且还降低了成本,节省了几十万元。
为防止“沉降”带来的跑偏等负面影响,施工人员每天测量加热炉的相关数据,终于把难题一一化解。
“沉降”方案的实施,无疑是中国二冶施工史上的一项巨大创新,是创新理念催生的一个施工成果。
在此项工程中,UF轧机主电机属于分体电机,需现场进行组装,由底板、定子、转子三部分组成,总重132吨。再将底板、定子安装到位后,需将重71吨、全长8米多的转子穿到3.2米的定子里面。由于转子与定子之间气隙非常小,只有15毫米,在穿的过程中必须使转子保持绝对的水平,才能保证不磕碰定子,以免损坏绝缘漆和导线板,无法修复。
再加上吊装空间非常狭小,天车起升高度不够,诸多不利因素给施工带来非常大的困难。
在吊装之前,二冶工程技术人员首先对现场进行了周密的勘察,算好钢丝绳的使用尺寸,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施工负责人精心组织,密切安排,大家全力以赴、加班加点,最终成功将转子穿到定子里面,这也标志着UF轧机主电机就位成功。
2004年8月初,正值高温酷暑,老天爷还时不时下场大雨,而工程任务时间紧,精度要求高,技术难度大,任务量大,并且均在露天操作,无疑给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
全体成员一丝不苟,白天头顶烈日和电焊的熏烤,夜晚还要承受成群结队蚊子的猛烈攻击。几天下来,几名职工开始出现恶心、头晕等中暑现象。但他们没有休息一天,吃点药又继续加入战斗。
班里的女天车工和女气焊工没有因为自己是女同志而提出特殊要求,跟班组成员一起奋战。工段长更是以身作则,每天早7点到现场,没有架工当架工,缺少搬运工又当起搬运工。白班的人下班走了,他还依然在研究图纸、画详图……
一天夜里,突降大雨,员工们第二天赶到现场一看,原料都浸泡在水里了。大家二话没说,拿起各种淘水工具,奋战了一上午,终于把雨水清理干净,制作工作再次展开。
就这样,班组成员们把压力变成动力,经过26天苦战,到8月31日,顺利完成了全部施工任务。
矫直机搬迁是一项拆装难度极大、风险极高的关键工程,其安全性和拆除平稳性极其重要,因此备受关注。
工程技术人员运用千斤顶配合125吨天车将矫直机拆除放倒,运用拖排过跨和液压吊与履带吊配合吊装梁双机抬吊方法,成功地将水平矫直机直立就位。工程不但按期完成,而且还紧扣实现了矫直机按期、顺利安全的搬迁。
搬迁后矫直机的各项技术参数均达到了外方的标准,并且一次试车成功,确保100米长尺轨正常顺利投产,赢得了包钢及外方的一致称赞,为中国二冶带来了良好的信誉,也为包钢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012年12月,包钢高速铁路用钢轨获评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冶金产品实物质量“特优质量奖”,这份荣誉既是轨梁厂全力提升发展质量、致力专业化钢轨的最好肯定,也是中国二冶践行冶金建设国家队战略的优质案例和典型代表之作。
如今,包钢轨梁厂生产的产品广泛用于铁路、桥梁、高层建筑、电站锅炉,衡器、起重设备,港口、煤矿和机车等各个行业,产品销往国内外。国内如京广、京九、大秦铁路、北京地铁、南京长江大桥、葛洲坝水电站等许多工程和建筑都使用了轨梁厂的产品,京沪高铁、京广高铁、大秦铁路、京九铁路、青藏铁路、哈大铁路、北京地铁等众多铁路线上也都使用了包钢钢轨。
包钢轨梁厂生产的钢轨分别销往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巴西、阿根廷、西班牙、伊朗、泰国、越南、韩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孟加拉国、沙特阿拉伯、澳大利亚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世界最大的钢轨生产基地。
历史永远不会忘记,包钢人更不会忘记,包钢产出的每一吨重轨,都镌刻着这一段段感天动地的故事,更渗透着中国二冶建设者的智慧和汗水。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