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来到包头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虽是交易旺季,但偌大的办事大厅里,来办理业务的人零零星星。中心主任赵德星笑着说:“别看大厅里冷冷清清的,其实网上‘跑’得热闹着呢,一天至少也得有200多人在网上参加开标、进行咨询。”
平均一个项目招投标双方保守按10人参加开标算,一年交易3000多个项目。全流程电子化交易让记者真正见识到了“数据跑腿”的成果。
当天早上10:00,交管部门的一个招投标项目正在“第七开标室”里开标。记者看到,开标室里,除了招标代理公司的工作人员在电脑旁操作,交管部门的一位工作人员在场监督,25个投标企业没有一人到场,全部在“屏幕”后操作。
据了解,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从2012年成立以来,一直在进行电子化交易系统的建设。2020年底,将交通和水利模块纳入电子交易系统后,中心实现了工程建设、政府采购、土地交易、国有产权交易4大类进场项目全流程电子化交易全覆盖。场地预约、缴纳保证金、企业入库、开标、评标,全部可以网上办理。
赵德星说,现在大厅的场景就是中心从去年9月份以来加大优化营商环境力度的成果展示。“公共资源交易是营商环境的重要一环。交易中心直接面对市场主体,因此工作做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市场主体对包头的评价。”
那么市场主体的评价如何?
包头市正达建筑有限责任公司办公室主任郭丽琴负责公司的投标工作。她表示,从2020年6月交易中心“网上不见面开标”正式运行以来,从头到尾零跑腿,节省了不少精力和费用。
网上报名,下载招标文件,用电子保函交保证金,上传标书,按照开标时间签到、解密、唱标,看开标室里的情况,这些全部都可以在公司的电脑上实现。郭丽琴介绍说,之前开标,小工程也得有六七家公司投标,大的就更多,全都挤在开标室里。标书制作最多的时候需要正反面打印、装订500多页,光这一项费用就得将近700元。
从去年开始实行全流程电子化交易以来,包头市正达建筑有限责任公司投标20多次,中标7次,“光打印装订费就省了1万多元,还不说省去的人力和时间。”
“可想而知,外地投标企业省去的精力、时间和财力就更多了。”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交易管理科科长陈贵芝一边介绍情况,一边带记者绕大厅参观,开标信息电子显示屏、网上不见面开标大厅……一处处细节都透露出中心优化营商环境的用心。
来到数字见证室时,记者发现交管部门那位工作人员也已经完成了开标环节,来到了见证室。陈贵芝指着见证室墙上的大屏幕告诉记者,在这里可以监控评标区的评委评标情况。
交管部门的这位工作人员说:“实现全流程电子化交易后,真的很便捷,时间也节省了不少。”
这样的便捷,招标代理公司的人感受也很深。内蒙古和誉建设项目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业务代表程薇说,之前代理开标,又得维持现场秩序,又得搬标书,又得一家一家解锁,“少说也得20分钟,多了将近1个小时。现在都在网上进行,到点儿各个投标公司自己解锁,很快就能完成。”
2021年1月21日,全市首个通过全流程电子化系统招投标的交通项目——国道110线包头北绕城基于BIM应用的智慧项目管理平台信息化系统开发及技术服务项目成功完成招投标。“签订合同、提交履约保证金、在线投诉、提供发票、付款等功能全部在线上完成。”通过这个项目“试水”,市交通运输局建设管理科科长李鸿雁说,全流程电子化交易可以减少项目管理上内容和范围风险点,减少人为介入,便于日后项目的管理和监督。
先后完成全市首个交通、水利工程、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工程总承包(EPC)电子招投标项目之后,交易中心电子化交易流程全面打通,交易过程完全实现零跑腿。
赵德星介绍,除了交易“零跑腿”,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正在用一套“组合拳”全方位深层次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降低政府采购参与门槛,取消集采机构组织的全部项目投标保证金,为企业年均减负600万元,实现交易进场“零门槛”;
创新在国内首批推行投标保证金电子保函,形成电子保函“1+3+N”包头模式,实现交易环节“零障碍”;
全面构建服务提供标准化体系,形成4大领域43项服务提供事项清单并严格执行,实现交易服务“零距离”;
全面启用“专家电脑抽取”“系统自动通知”“电子身份验证”“变声答辩”等技术手段,确保专家抽取“零泄密”;
对列入公共资源交易目录的项目免收进场服务费,实现交易文件“零成本”。
六个“零”赢得了市场主体的好评。如今,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正继续夯基础、找差距、补短板、强弱项,对标先进地区,认真梳理总结全国和全区营商环境测评工作经验,争创全区第一、全国领先的行业标兵。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