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特钢事业部101车间隶属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经过6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已经成为集冶炼、炉外精炼、模铸于一体的国家高韧炮钢、高端厚壁无缝钢管、高端模具钢等钢水生产冶炼基地。就在不久前,101车间荣获内蒙古自治区工人先锋号,这个223人的先进集体是如何“百炼成钢”的?“五·一”前夕,记者一行走进北重集团特钢事业部101车间,目睹了大国工匠们的智慧和这个“钢铁”军团的集体力量……
填补国内技术空白
4月28日上午,北重集团特钢事业部101车间精炼作业区电炉轰鸣,火花四溅,尽显忙碌景象。在一处电炉前,一名工人手持钢钎探入炉火中,101车间精炼作业区班长刘邦华指着一处设备告诉记者:“这个是提温的,工艺要求我们把钢水提高到VD工位,进行真空脱气,把钢水中的氢、氧、氮脱除掉,这些成分对钢有害,脱除掉这些东西后,钢的性能就会大幅度提高,否则会严重影响钢水质量。”
管永涛是101车间主任,也是223名工人的主心骨和领头人。他没有将注意力集中于车间刚刚获得的内蒙古自治区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而是自豪地说起2020年他们在参与国家某重大战略工程项目冶炼超纯耐蚀不锈钢方面获得的突破。“刚开始冶炼的时候,因为产品的技术要求高、难度大,我们又是第一次生产,面临的困难重重,包括生产准备、工艺方案、现场组织实施等都是第一次,所以我们在生产前期做了充分的论证和准备,刚开始冶炼第一炉钢的时候,我们每炉钢基本用时在26个小时,后来经过我们全体员工的努力,克服困难,在工艺优化、生产组织、材料准备各个环节实施一系列的措施,经过半年时间的努力,终于将冶炼时间从26个小时缩短到22个小时。”
101车间副主任李广龙回忆,这个目标的实现并不容易。从去年9月开始冶炼超纯不锈钢时,所有的工人每天加班加点,开展劳动竞赛,通过不断的摸索尝试,先后突破了抑制增碳、高纯净钢水冶炼等多项关键技术壁垒,一举打破了国外长期以来对该产品的垄断局面,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为国家某重大战略项目提供了产品保障,体现出北重集团的技术领先和实力,该产品也成为集团公司供国家某重大战略项目的唯一产品。
101车间主任管永涛告诉记者,去年在进行这项技术攻关过程中,车间先后组织开展了各种专项劳动竞赛,战疫情、保履约,先后创下了一个月冶炼135炉、全年冶炼68000吨钢水的历史记录。如今,他们车间经过6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已经成为集冶炼、炉外精炼、模铸于一体的国家高韧炮钢、高端厚壁无缝钢管、高端模具钢等钢水生产冶炼基地。
“小改小革”里的创新
101车间有223名工人,平时都是集体作业,谁也离不开谁。如何提高生产效率,又提高安全生产是很重要的一项工作。
101车间精炼作业区工区长刘邦华告诉记者,他们每天都要接触高温和钢水,并经常要在钢水里测量氢的含量,特别危险。“我们测氢的时候要手持4.5米的枪,插到钢水里将近一分钟,氢的值才能采出来,我们持枪的过程中要忍受高温炙烤,手的皮肤特别疼,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坚持了很多年,我就一直在琢磨能不能用自动方式代替人工?”
工人们每天都要接触高温和钢水
刘邦华说他提出了一个技改方案,车间领导闻听后非常支持,很快他们把原有装备改造了一下,制作出一个自动测氢装置。“现在这个装置用得特别好,解决了工人的安全问题,稳定性也好,采集成功率高,一个测氢头要好几百块钱,用这个装置既可以提高精度,也节约了成本。”刘邦华介绍,他们作业区的员工如果在生产过程中发现不合理的地方,只要提出“小改小革”等合理化建议,他都非常重视并积极采纳,想方设法帮助他们实施。“通过这些‘小改小革’,不仅深挖了每名员工的潜力和参与性、积极性,也使我们团队的整体效率提高了。”刘邦华说。
据介绍,101车间一直大力推进职工“小改小革”,通过小创新、小发明汇集职工智慧,突破了车间多项技术窄口,征集各环节技术改进项目攻关50余项,合理化建议职工参与率、提案率、实施率都达到90%以上。通过在生产实际应用中多项技术攻关的落地取得了巨大成效。其中,实施完成的 “降低P91、P92钢氧含量工艺研究”技术攻关,缩短了与国外先进技术的差距,提高了产品竞争力;“控制低碳钢精炼过程增碳技术研究”技术攻关,降低了技术风险,实现了年节创经济效益约250万元;“提升曲轴钢竞争力关键技术研究”技术攻关,提升了公司在曲轴钢市场的竞争力。一年以来,101车间成立的“钢铁雄鹰QC小组”获得内蒙古自治区科技成果二等奖;精炼作业区班组获得内蒙古自治区“质量信得过班组”;“P91、P92钢纯净度提升工艺研究”等多个项目荣获公司职工经济技术一等奖。
创新工作室里的“情怀”
101车间有一个创新工作室,这个创新工作室是以101车间精炼作业区工区长、曾荣获集团公司、包头市、自治区劳模称号的刘邦华的名字命名的,同时他也是这个创新工作室的负责人。
坐在创新工作室的操控台前,刘邦华时而观察机器时而低头写着什么。忙碌间隙他告诉记者:“我们的创新工作室是2020年1月挂牌成立的,101车间精炼作业区的所有员工,加上车间技术部门,都是创新工作室的成员。”刘邦华介绍,创新工作室成立一年多来,他们不仅参与了国家某重大战略工程项目,还通过创新,缩短了精炼冶炼时间。“我们的精炼时间比较长,普通钢一炉的时间是3小时,特殊钢分钢种,普通高合金钢用时4个小时,还有用时20多个小时的特殊合金钢,但通过我们的攻关,一些原来冶炼用时七八个小时的合金钢被我们缩短到3个半到4个小时,平均缩短将近一半时间。”
刘邦华正在以他名字命名的创新工作室里紧张忙碌着
刘邦华认为,创新主要是体现在生产实际过程中对技术问题的解决,让成本降下来。“比如‘降低P91、P92钢氧含量工艺研究’技术攻关,原来冶炼的时候质量品位比较低,但市场对它的纯净度要求非常高,我们就对‘超纯难题’进行攻关,这个技术攻关是用在神华宁煤项目上,当初他们是委托别的厂家做,但别的厂家干不了,纯净度达不到要求,最后他们主动找到了我们,当时我们也怕干不出来,后来大家说努努力吧,然后从材料、工艺控制各方面进行改进,开始一炉钢用时挺长的,为了达到某一个指标,比如为了把渣子的氧化体单个指标降到0.5以下,只能反复调整,什么时候达到要求,什么时候再进行下一个环节,凭着这种攻关精神,最后我们把这个项目拿下来了,而且百分百合格。”刘邦华自豪地说。
“其实有些活我们也没干过,都是第一次接触,但是交给你的任务,怎么发挥出作用,怎么才能带人干出活来,这是我们创新工作室首先需要考虑的,也是成立它的初衷。”刘邦华接着说。
年轻人最不缺乏创新精神,谈到如何培养轻人,刘邦华说,年轻人是企业的希望和接班人,技术要传承下去必须得培养年轻人。“我想通过我们的创新工作室,把车间里的年轻人都培养成为技术精英,发挥他们每个人的潜能,让他们都能单独冶炼高难度钢,为我们公司更好地在高附加值领域占领市场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为我们公司提高效益作出一定的贡献。”刘邦华表示。
如今,“刘邦华创新工作室”已经为101车间培养出众多年轻技术型骨干,其中很多人都走上了关键岗位,刘邦华的徒弟也被评为了新一代的年轻劳模。
谈到刚刚获得的荣誉,101车间主任管永涛说他内心既有喜悦也有压力。“这份荣誉诠释了我们基层的责任和担当。未来我们会把这份荣誉用于我们后续的生产工作中,为特钢事业部、为北重集团作出我们车间更大的贡献,为国家打造新材料特种钢冶炼材料基地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包头晚报全媒体记者 青萍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