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我给自己设定的目标挺宏大,我不仅要用自己学到的这门手艺,带动周边居家妇女们的就业,让大家可以有活做、有事干、有钱赚。另外,我还计划着将葫芦种植带到我们当地,形成从种植到加工制作,再到对外销售的全流程。”说话的是土右旗景泰蓝技艺传承人,“景泰蓝”创意手工坊、清清框业总经理刘清。
据了解,近年来,包头市各级妇联通过搭建女性创业创新平台,大力发展妇女手工业,解决妇女居家增收致富问题。由刘清负责的“景泰蓝”创意手工坊,依托深厚的非遗文化底蕴,以保护、传承、利用为主线,全力推动民俗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非遗文化根脉得以传承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因子、夯实产业基础。
初次见到刘清时,她正捧着一个葫芦专心致志地研究着,剪刀、镊子、釉料等工具整齐地排放在手边。先用铅笔在葫芦上画个底稿,再用胶水和镊子将镀了金的铝丝围着葫芦上的底稿一点一点嵌上去,把多余的地方用剪刀剪断,再用镊子进行适当微调,工具在她手中不时地更换着。在完成第一次着色后,刘清将葫芦摆放一旁的架子上让其晾干,接着她又拿起一个完成了掐丝上釉的葫芦开始打磨,边磨边摸,找出高低不平的位置继续打磨,再经过最后的羊皮绒抛光,一幅精美的画作便在她手中的葫芦上绽放。
刘清与徒弟共同研究异型葫芦的创作
别看刘清今年才三十岁出头,可她身上却有着“妇女手工艺创新大赛一等奖”、“创业致富女带头人”、“巾帼建功先进个人”、“五一女职工标兵劳模”等荣誉称号。然而这些“光环”并没有让她止步不前。多年来,她在坚持传统景泰蓝掐丝珐琅工艺画的同时,采用现代工艺画全新制作流程和独特配方,配合景泰蓝制作工序,同时融合工笔画、唐卡的绘画技法,将一颗颗普通葫芦制作成了可供观赏、摆放的艺术品。
正所谓:技艺不外传,海水不露底。一般情况下,民间手艺人因为担心“教会徒弟饿死师傅”,所以会守着自己的这门技艺绝不轻易外传,可刘清为何会那样“慷慨”?她说:“是因为一句话。”
2015年,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宋秀岩来包调研。当她在土右旗调研时看到刘清制作的景泰蓝葫芦后,便问刘清:“愿不愿意将自己的这门手艺分享出来带动大家一起致富?”刘清回忆,最初听到这句话时,自己的第一反应就是“我辛辛苦苦花钱学回来的手艺,为啥要教给别人。”可几天过后,静下心来的刘清重新品味起这句话,却有了不一样的感悟。她说:“一个人的能力毕竟有限,大家一起才能发展。尤其景泰蓝的制作非常繁琐,如果将制作流程分给几个部分,分别由不同的人负责,不仅能够提高效率,同时也能让大家跟着我一起创业、一起致富。”
就这样,在妇联和就业部门的帮助下,刘清开始免费培训周边赋闲在家的女性、贫困妇女、残疾人士进行景泰蓝技艺。“培训结束后,我会根据大家的特点安排工作。”刘清说。如果你会画画,那么负责打底稿+掐丝两份工作,赚两份钱;如果口才好、性格佳,敢在众人面前露脸,那么可以作为讲师,负责后续课程的讲解;如果还会上釉的,可以将打底稿+掐丝+上釉一人承包,赚三份钱。因为可以做到家务、赚钱两不误,景泰蓝制作培训非常受居家妇女们的欢迎,截至目前已有2000余人参加了培训。
景泰兰工艺吸引了土右旗众多妇女学习,从而实现就业
学员学习掐丝制作
学员学习掐丝制作
“我因为喜欢手工,看到有这个培训就来了。”2018年参加景泰蓝培训的卢丽琴现在是“景泰蓝”创意手工坊里的培训师,按照她的说法,在没有参加培训之前,自己就是个典型的家庭妇女,每天除了照顾孩子,就是围着锅台转。现如今,她不仅有了一份固定的收入,为家庭生活尽了自己的一份力量,而且在精神方面也得到充实。“这要是在以前,我都不敢想象自己能够走上讲台成为一名老师。可自从认识了刘老师,学习了咱们景泰蓝手工艺,我有了固定的收入,尤其是当了老师以后让我更加有成就感了。”卢丽琴说,“刘老师有一句口头禅就是‘不怕’。跟她在一起时间长了,受到她的影响,现在不管遇到什么事我都很有自信。”
有两个孩子的全职妈妈丁泽华是最新一期的培训班学员,她说:“我家老大10岁在上小学,老二现在2岁。虽然以前就是在家照顾孩子,但心里还是想着能够自己出来做点事情,挣点钱贴补些家用。”偶然间在微信朋友圈里看到了“景泰蓝”创意工坊的培训信息,觉得还不错就过来了。“通过这两天的学习,我已经可以独立完成一个作品的掐丝工作,现在我觉得自己对景泰蓝制作的兴趣越来越高。最主要学成之后,我们可以把工作带回家里去做,这样也不耽误照顾孩子,我感觉挺好。”
对于未来,刘清的目标是可以将景泰蓝工艺运用到更多的方面。“现在不是挺流行中式装修风格嘛,所以我正在与家具厂探讨看如何才能将传统的景泰蓝工艺与现代家具制作结合在一起。
包头晚报全媒体记者 王璐 常静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