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作品都被我爸妈摆在了家里最显眼的地方。”3月23日,在土右旗东胜街小学第二课堂,景泰蓝课程的培训中,二年级二班学生李子悦一边手拿铲刀,给已经完成掐丝的景泰蓝模版仔细地填充着色彩,一边说道:“我从一年级开始报名参加的景泰蓝课程学习,当时也不懂什么是非遗,只是感觉班主任介绍得很好玩就报名了,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对景泰蓝制作越来越感兴趣,平时在家里我还会用老师发的釉料和铜丝自己在家摆弄着玩。”
景泰蓝,又名“铜胎掐丝珐琅”,是一种在金属表面上用玻璃光釉料进行豪华装饰的珐琅器工艺品。“范铜为质,嵌以铜丝,花纹空洞,杂填彩釉,夕谓之景泰蓝,今谓之珐琅。”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景泰蓝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为了让正在填色的花瓣能够呈现出渐变的感觉,李子悦和同学张景旗不停地向老师请教着。“老师,应该先上哪种粉色?”“老师,这个渐变色怎么才能过渡?”和李子悦一样,张景旗也是从一年级开始学习制作景泰蓝的。不过,用他的话说,今年差一点就没有办法继续景泰蓝课程的学习。“因为三年级就要开始学习英语了,所以今年第二课堂报名的时候,我爸原本计划着给我报名英语,幸亏我妈支持我,我才能继续学习。”
孩子们手拿铲刀,给已经完成掐丝的景泰蓝模版仔细填充着色彩
2016年,土右旗东胜街小学正式将“非遗”项目景泰蓝制作纳入到学校每周二、四的第二课堂活动中。掐丝、点蓝、磨光……课堂上,学生们通过老师的讲解,不仅学习了景泰蓝的历史背景,掌握了景泰蓝制作的基本工艺,而且老师还会在每堂课中融入传统文化的内容,激发同学们对于非遗文化、民族文化的热爱。
“这是我第二次上课,所以还有很多东西不太了解。”为了让自己的作品更完美,一年一班的邬景欣需要时不时地与坐在身边的同学郝思佳小声讨论着具体的填色技巧。她说,报名景泰蓝课程是受到了同学郝思佳的影响。“她上学期制作的景泰蓝作品都非常精美,我看着特别喜欢,所以这个学期在选择第二课堂活动时,我就请求妈妈也给我报名了这个课程。”不仅如此,为了体现出自己学习景泰蓝制作的决心,她还主动将自己的压岁钱交给妈妈,用于购买学习中所需要的材料。
除将“非遗”项目景泰蓝纳入到了第二课堂的学习中,土右旗东胜街小学还与土右旗文化馆携手,让更多的非遗文化走入了校园。日前,2016年入选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的中华武术绝技枪法——阴把缠枪的第六代传人张志让就带着自己的绝技走进了东胜街小学,让学生们感受到了这门武术技艺的魅力。
据了解,截至目前土右旗已在全旗各个小学开设了包括剪纸、景泰蓝制作、布画技艺等非遗项目。“让非遗走进校园,不仅使学生们感受到了非遗的魅力,也让学生们走近非遗、了解非遗、喜欢非遗、传承非遗,在潜移默化间塑造每个孩子的‘文化印记’,增强了学生们的文化自信,提升对家乡本土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土右旗东胜街小学教导主任表示。就东胜街小学来说,学校接下来将继续以乡村少年宫项目作为主阵地,坚持“六个一”的培养目标,扎实做好少年宫项目及第二课堂工作,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好少年。
包头晚报全媒体记者 王璐 常静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