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市就业服务局了解到,2020年,我市全年城镇新增就业4.56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09%;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2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314.9%;就业困难人员就业9964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24.6%;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8%,全部就业创业目标任务均超额完成,我市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
关键词:政策资金做保障
强化稳定和扩大就业举措,全力推动失业保险稳岗免降返补、就业创业补贴等政策落实落细,支持企业复产用工、保障农牧民工返岗复工,突出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着力打好稳就业政策组合拳。以市政府文件印发就业创业工作目标任务,在全区率先出台“稳就业28条”和经办流程,配套制定政策措施40个,积极争取上级就业补助资金3.8亿元,创近年新高,实现了政策落实、服务落地、资金到位,就业政策的受益面不断扩大,服务对象的获得感显著增强。
加大失业保险政策扶持力度,成立了失业保险重点工作专班,推动“免返降补缓”稳岗政策全面落实,抓好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就业创业服务补贴等政策落地见效,优先拨付受疫情影响企业援企稳岗资金,累计为2147户企业发放稳岗返还资金6.18亿元、5781户企业退费444.63万元,阶段性降费减轻企业负担2.25亿元,惠及职工33万人。大力实施失业保险支持技能提升“展翅行动”,多渠道集中宣传失业保险扩围政策,推行政策找人,为5142名参保职工发放职业技能提升补贴796.2万元,取消60日内申领失业保险待遇的限制,为7886名失业人员审核发放失业保险待遇1.35亿元、9027人发放失业补助金5655.73万元,切实做到应发尽发、应保尽保。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以工代训工作,助企纾困,稳定岗位,累计为475户企业拨付以工代训补贴1亿元,惠及职工4.47万人。多措并举满足企业阶段性用工需求,通过24小时用工调度、农牧民工“点对点、一站式”服务、“就业红娘”等方式为684家调度企业解决用工4526人,有力保障了企业复工复产和基本运行。贯彻落实社会保险“一网通办”部署,实现了失业保险网上全流程办理、待遇专线发放,稳岗返还等政策网上经办同步开展、同步推进,确保政策兑现“零跑腿”。
关键词:创业创新来扶持
深入开展“创业包头”三年行动计划,委托全国一流机构研发“创业包头”服务云平台,推进创业园孵化基地服务提档升级,认定市级以上创业孵化基地102个,获评自治区级示范性创业园孵化基地3个、四众创业支撑平台11个、创业示范店11个,全市创业孵化基地入驻实体5740户,带动就业近6.8万人,市场创新创业活力不断激发。健全完善创业服务机制,拨付创业孵化基地奖补资金、创业服务补贴和疫情期间场地补贴1368.55万元,惠及创业实体1445户,真金白银支持创业载体发展。圆满完成“中国创翼”包头初赛,高质量承办内蒙古赛区选拔赛,荣获自治区创业创新大赛创业组、创新组冠军,获奖数量位居全区首位。不断强化创业培训,加大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中职学校学生、技工院校学生线上创业培训力度,首次在我市举办全区创业培训讲师培训班,培训创业讲师60人,进一步壮大创业讲师队伍。加强创业担保贷款工作,优先支持受疫情影响的小微企业,全年发放创业担保贷款6.08亿元,完成目标任务的121.6%;创业培训1.07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33.5%;培训后成功创业2955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84.7%;通过创业带动就业8982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60.4%。
关键词:聚焦重点群体就业
紧盯农牧民工、困难群体等重点群体就业,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了“春风行动”网上招聘会、“就业援助月”等专项活动,圆满完成社区民生志愿者和大学生公共服务岗位招募工作,累计开发各类就业公益性岗位6161个,实现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2.4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09.6%,帮扶零就业家庭就业25户,为2.9万名灵活就业人员发放社保补贴1.5亿元,切实兜牢民生底线。全面开放线上失业登记,接入失业登记全国服务平台,办理时限从15日缩减到0.5个工作日。注重保护弱势群体,不断规范就业困难人员认定程序,强化去产能职工、退役军人、就业困难人员分类帮扶,推动就业援助制度化、长效化、精细化。组织实施了“暖心就业”行动,挂牌成立农牧民工就业服务中心,上线运行农牧民工就业管理服务信息平台,以专员、专线、专网、专车为抓手,深入推进农牧民工“点对点、一站式”返岗复工,全方位提供公共就业服务保障,全市农牧民转移就业23.2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00.8%,其中6个月以上19.3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04.2%。推进“就业红娘”行动,全市建立“就业红娘”队伍3078人,组织专项招聘会121场,推荐就业9169人,我市《“就业红娘”牵线搭桥促就业》入选全国地方就业创新事件。全面落实贫困劳动力“一对一”就业服务,以提高贫困劳动力培训质量和从业能力为抓手,建立培训需求动态调整台账,强化劳务协作,完善帮扶机制,通过精准帮扶、劳务输出、项目制培训、公岗安置等措施,高质量完成714人就业扶贫任务,央视《新闻直播间》栏目以“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贫困劳动力”为题,对我市技能扶贫、公岗托底推进脱贫攻坚工作进行了深度报道。
关键词:聚焦劳动者技能提升
大力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推进企业职工岗前培训、在岗培训和转岗培训,深入开展“订单式”“集中培训式”“工学交替式”培养模式,技能提升专账资金支出1.46亿元,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0.5万人,实现了“应培尽培、愿培则培、需培就培”。加强就业技能实训基地建设,新增市级标准化就业技能实训基地4家、市级示范性就业技能实训基地1家、市级就业技能培训品牌4个;推荐申报自治区级示范性就业技能实训基地3家、就业技能培训品牌3个,充分发挥品牌培训引领示范效应。推动“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加强定点培训机构监督管理,推进民办培训定点机构规范化建设,不断强化培训监督检查和绩效评价,注重培训质量和实际效果,疫情期间及时将培训工作从线下转到线上,积极推动符合我市实际的补贴性线上培训政策落地实施,给予4个线上培训平台奖补资金共计70万,实现了线上线下培训有机融合,全年培训重点群体5.29万人,企业职工在岗转岗培训8560人,“以工代训”4.47万人,劳动者就业能力得到大幅提升。人民网以“包头市多措并举鼓励劳动者参加线上就业创业培训”为题对我市线上培训工作举措进行了报道。
关键词:聚焦家庭服务业发展
深入贯彻国务院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意见,实施了员工制家庭服务企业意外伤害及责任保险和健康体检补贴,提高从业人员保障水平。常态化开展居民服务业务抽查检查、考评认定和统计调查工作,促进行业规范化运行。指导家服行业按照防控指挥部要求,有序开展复工经营相关工作,及时拨付家庭服务机构补贴资金2100多万元,发放就业促进劵3万份,支持家服企业克服困难稳定发展。深入开展养老母婴护理等8类工种家庭服务业技能培训,分批次开展培训机构师资、家庭服务企业经理人提升及日常业务培训,推进行业职业化建设。提升和完善96200市家庭服务网络信息中心功能,通过包头家服APP进行技能培训考试不断提升行业信息化水平,签约服务商户219家,完成居民家庭服务业务7.87万单。家庭服务行业吸纳就业4.1万人,成为就业新的增长极。
关键词:筑“工匠之都”
大力实施“技能聚匠”工程,全力推进包头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项目建设工作,完成总体工程65%。深化推进国际化高端技能人才培养,制定印发《包头市高技能人才国际认证引育工程三年(2020-2022年)实施方案》,分别与西门子公司、上海ABB公司、哈尔滨国际焊接培训中心等合作举办高技能人才国际认证引育工程研修提升培训班,新培养国际化高技能人才100名。进一步深化技能人员职业资格制度改革,推行职业技能等级社会化评价认定,已备案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试点和社会培训评价组织15家。实施“世赛选手精培计划”,拨付50万元支持国赛选手集训项目,内蒙古冶金技师学院和包头机械高级技工学校被评为内蒙古职业技能竞赛集训基地。创新技能导向激励机制,充分激发技术工人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806名职工发放一次性技能提升补贴277万元。全市职业技能全年开展职业技能鉴定1.48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22.9%,高技能人才获证3576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19.2%。
关键词:聚焦公共就业服务,树品牌形象
疫情防控期间,第一时间暂停就业创业培训等聚集性活动,及时向社会公布疫情防控期间网上经办业务20项,各类公共就业服务实行“网上办、掌上办、预约办”,有效避免了疫情的扩散。深入实施公共就业服务提档工程,全面清理各类无谓证明,开展了基层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平台考核验收工作,加大平台扶持力度,全方位提升公共就业服务能力。大力推进“互联网+公共就业服务”,组织了“春风行动”等专项网络招聘会,着力打造“线上专区+线下专场”招聘模式,累计组织招聘会448场,发布岗位招聘信息11.5万个,达成就业意向2.4万人次。打响“96200”暖心就业热线品牌,配备专班专人联动服务,推行就业服务精细化、具体化、品质化,实现服务企业“零距离”、为民办事“零障碍”。立足服务能力建设,多维度开展重点群体监测,建立了就业风险防范、应对规模裁员、失业人员帮扶等工作预案,定期监测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用工情况,切实防范规模性失业风险。积极选树就业品牌,我市就业培训管理信息平台、创业担保贷款云平台、96200家庭服务网络信息中心项目获评国家优秀就业服务成果一个一等奖、两个三等奖。加强舆论阵地建设,打通全媒体宣传通道,全年在国家级、自治区级媒体宣传报道63篇,同比增加174%,市本级媒体宣传报道265篇,部门自媒体发布推送政策信息1310条,就业创业政策宣传的覆盖面和知晓度不断扩大。
包头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硕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