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不居,初心不改。包头市九原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谋幸福,着力补齐民生短板,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跑赢经济增速,义务教育全面覆盖,医疗卫生能力全面提升,就业规模不断扩大,民生答卷写满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擦亮民生底色 满足幸福新期待
2020年9月,丰收的喜悦洋溢在群众脸上。走进包头市九原区哈业胡同镇永丰村的蔬菜大棚里,成片的绿色映入眼帘,村民薛大哥和妻子王美珍正忙碌有序地采摘着蔬菜。
“从以前承包的2个大棚到如今的5个大棚,我们的年收入是越来越多了,还盖好了气派的新房,尤其是2020年搭上了互联网快车,我每天直播销售农产品,基本上当天采摘当天卖完,销售额十分可观。”村民薛大哥说像他们家这样的生活在永丰村还有很多,全村通过加强品牌培育、发展新兴业态,让村民过上了幸福的小康生活。
解百姓之困、谋民生之利。如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回应百姓最关心最迫切的诉求,九原区以实际行动作答,不断擦亮民生底色。
实物消费和服务消费“活”起来。(来源:包头市九原区融媒体中心)
产业发展帮助百姓稳定增收。九原区积极培育扶持农牧业龙头企业,与乡村产业振兴融合发展,进一步完善与农牧民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合作协同、互惠共赢的联农带农机制,大力引领发展农牧业产业化联合体,增强对农牧民合作社、家庭农牧场和小农牧户发展的引领带动功能。2020年实现销售收入10.2亿元,带动农牧户1.2万户,让百姓“动起来”,腰包“鼓起来”。
民生底线不断兜牢兜实。九原区下大力气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着力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从“三医”联动到分级诊疗,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到完善短缺药品供应保障机制,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得到有效缓解;作为全国第二批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自治区内唯一入选旗县区,九原区以区、镇、村三级同向融合、共同发力,构建起“建、管、用”为一体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服务体系,全力打造美丽宜居乡村。
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在九原区有了更美好的期待,更温暖的回应。
九原区商业综合体以丰富多样的活动吸引市民眼球。(来源:包头市九原区融媒体中心)
由于出生时缺氧导致脑瘫,20多年来,艾新宇过得格外艰难。大学毕业后,他抱着创业梦想回到包头市,当地的创业扶持政策给了他巨大的支持。
几年前,在九原区就业服务局的帮助下,微观世界广告传媒公司正式挂牌入驻九原区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靠着不服输的劲头,艾新宇把公司办得有声有色。在相关就业部门的扶持下,他又成立了包头市微家庭家政服务有限公司和包头市晨曦职业培训学校,不仅自己活出精彩人生,也帮助了更多的残疾人走上就业岗位,实现自我价值。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近年来,九原区打造市级创业园17家、规模化农民工返乡创业园6家,共入驻企业100余家,不断完善创业担保贷款、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扶持中小企业促进就业等政策,实施吸引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开发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就业困难人员等举措,多渠道促进就业、创业,助推诸多像艾新宇这样的大学生和农牧民工等各类人群实现创业梦想,帮助百姓端稳端牢饭碗。
沿黄经济蓬勃发展。(来源:包头市九原区融媒体中心)
社会保障水平实现“步步高”。从2005年起,九原区连续15年大幅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民生福祉逐年增加。城乡低保应保尽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机制全面建成;加强市场监管力度,开展风险评级、线上线下监管等多项措施,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并以首家知识产权指导服务站、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成立为标志,坚持服务式监管,最大限度满足企业高质量发展需求。
一系列民生举措“大礼包”,按下了民生改善“快进键”,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群体之间的差距不断缩小,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滋润。
提升民生成色 阔步迈向新生活
在九原区哈林格尔镇土黑麻淖村,曾经荒废几十年的盐碱地,如今变成了3000亩的水稻种植基地,让荒地不仅飘来了稻花香,还养活了螃蟹,更让整个村子走上了致富道路。
在九原区阿嘎如泰苏木梅力更嘎查,在这个过去是黄沙漫天、过度放牧的不毛之地,随着绿色发展理念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如今绿意盎然、良田万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已经成为当地农牧民的真切共识。
在九原区哈业胡同镇胡同八村,以前垃圾遍地、蝇虫乱飞,全是旱厕的居住环境,经过多年来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蜕变成拥有垃圾转运站、污水处理站和新型卫生厕所的干净、舒心新农村。
现代化农业绿色高效。(来源:包头市九原区融媒体中心)
在九原区赛汗街道办事处青年园小区,多年老旧的地下管网和破损的路面墙面已经成为历史,随着九原区每年的民生实事项目的落实,小区从里到外实现“改头换面”,居民称赞道:“明明没搬家,却感觉住进了新小区。”
这是一幅幅日益清晰的民生图景。在九原大地上,党员干部与百姓鼓足干劲,汇聚起山乡巨变、百川成海的澎湃伟力,使民生工程成为九原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大品牌、政府工作的大亮点、联系群众的大纽带。
这几年,普惠性幼儿园越来越多地进入小区,化解了众多父母的后顾之忧;农村的红瓦房有了室内淋浴和水冲厕所,农牧民有了更好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多的人找到心仪工作,靠自己的双手奋斗美好生活、赢得出彩人生;村民有个头疼脑热,不出村就能看上病,不用再往城区里的医院跑了……数不清的暖心变化发生在九原大地上,成为祖国北疆民生改善、百姓幸福最生动的注脚。
以满足企业和群众“一件事一次办”为标准,深化“三减两优”改革,目前各部门已梳理出“一件事一次办”事项50项,实现“最多跑一次”事项147项,首批“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就近办”事项210项,最大限度减少企业和群众跑动次数。
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目标,九原区整合优势旅游资源,推出沿新都市区、乌拉山、黄河、乡村休闲四条精品旅游线路,实现旅游接待游客3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7600万元。全年开展文化惠民活动40场、送文化下基层活动100场、全民健身活动24场,受众达15万人次。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接下来,九原区将始终把民生改善工作放在首位,让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更有民生“温度”,更显小康“内涵”,更具幸福“质感”。(刘亦然)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