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名单中,包头市青山区兴胜镇东达沟村榜上有名。在此之前,东达沟村已先后揽入包头市文明村镇和内蒙古自治区文明村镇等多项殊荣。在农村,文明是什么?是整洁干净的村容村貌,是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是邻里之间的和睦相处……关于文明的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定义。而在东达沟村村民心目中,文明的含义则更为深远,它是共同创造幸福美好生活的生动实践! 东达沟村隶属于包头市青山区兴胜镇,这个昔日靠开矿采石为主要经济来源的小山村近年来通过乡村振兴、美丽乡村打造已经完全脱胎换骨。
东达沟村党群服务中心。(摄影:张淑梅)
“我是2020年11月21日早晨在学习强国平台上看到的这个消息,当看到青山区兴胜镇东达沟村的名字时,荣誉感油然而生,我赶紧将这条信息转发到党员群里、村民代表群和村民群里了!当天上午还特别召开了会议通告了这桩喜事!”谈到东达沟村上榜全国文明村镇,东达沟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赵永光特别激动的说。
2009年开始担任兴胜镇东达沟村村委会主任的赵永光亲历并见证着小村的变化。赵永光回忆,2014年在借力于国家和自治区大力支持的乡村振兴中,东达沟村也像许多的农村一样,开始进行危房改造、饮水安全、街巷硬化等工程。作为青山区2015年重点打造的美丽乡村,东达沟村又修建了沥青道路、铺装便道、铺设上下水管网、安装路灯,改造屋顶,改造院墙改造,粉刷外墙等。同时新建了村级办公活动场所以及小型文化广场,村庄整体面貌得到极大提升。
东达沟村的艺术雕塑。(摄影:张淑梅)
在东达沟村村委会副主任赵发看来,东达沟村能获评上全国文明村镇与艺术家们的入驻不无关系。赵发至今记得位于东达沟村内的东达山艺术区的创始人刘占强说过的一句话:“环境改变是从思想改变开始的。”如今他深深的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含义。据赵发介绍,东达沟村常住160多户、320多名村民,但年龄普遍偏大,干不了重体力劳动。艺术区初建时,刘占强想着帮他们一把,制作手工灯笼这个项目应运而生。艺术家们手把手地教,村民们认真地学。如今随着入驻的艺术家越来越多,村民们学习的东西也丰富起来,跟着艺术家们学面塑,学根雕、学绘画……在艺术家们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中,村民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也在不断的提高。“以前闲暇时他们不是打麻将,喝酒打架就是串门子说闲话,自从有了艺术区,村民们的思想境界也都提升了!”赵发说。艺术家们的熏陶、村民间的彼此影响,让东达沟村的民风更淳朴,村风更和谐。据了解,近两年,东达沟村还通过星级文明户评选、尊老爱幼家庭评选,美丽庭院等评选活动,培养孝悌和睦家风,营造和谐文明村风,为建设文明乡村提供精神动力和道德支撑。
艺术作品。(摄影:张淑梅)
作为东达沟村的星级文明户,49岁的村民赵丽忠对近年来村内硬件设施的改善,环境的优化感受到浓浓的幸福感!“2017年家里安装了天然气和水冲厕感觉生活方便多了,现在在生活方面这里与城里区别越来越小了,反而乡村的宁静和清新的空气是很多城里人羡慕的!”赵丽忠说,闲暇时他还会到东达山艺术区的艺术家工作室坐一会,听他们聊聊艺术的事,让他特别长知识、开眼界。作为东达沟村最早入驻的艺术家之一的版画艺术家王海燕在谈到村民变化时深有感受。“我们刚来村里时,村民们看见我们时,指指点点,像看怪物似的,有的还骂我们神经病,可现在不一样了,有时在路上碰到了会礼貌的主动跟我们打招呼,喊我们‘老师’,有时他们来工作室参观时还会向我们谦虚的请教。”王海燕说。
剪纸作品。(摄影:张淑梅)
而作为东达山艺术区更接地气的面塑艺术家邢茹则坦言,东达沟村获评全国文明村,她也感觉特别自豪!因为她的很多徒弟就是东达沟村民。62岁的闫照玲就是其中之一,30年前闫照玲从固阳县一个小山村嫁到兴胜镇东达沟村之后,就再也没有离开过,务农、伺候公婆,照顾儿女,闫照玲像很多的农村妇女一样沿袭着古老而传统的乡村习俗,她几乎将半生的时间奉献给了家庭。自从遇到邢茹老师,她感觉生活丰富多彩了!面塑艺术赋予了她生活更多的价值和意义!如今她跟着邢茹学习面塑,推广面塑,让面塑艺术在东达沟村开花结果。
兴胜镇党委书记赵凯告诉记者:东达沟村作为兴胜镇的一员,荣获“第六届全国文明村”的荣誉,这不仅是对东达沟村的一份肯定,更是一份激励!也是对兴胜镇更多村的鼓舞,未来东达沟村应将继续保持这份荣誉,借助优美的自然环境和独特的乡土风情大力发展旅游业,让艺术旅游业的发展带动整体经济。更重要的是在这种艺术氛围的熏陶下,村民逐渐开放思想,顺应新时代的要求、把握新时代的契机,把握新的致富机遇,让东达沟村成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农村,让村民共同创造幸福美好的生活!(张淑梅)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