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驻村扶贫,已经让张俊这个城里人完全融入了大后山。他热爱这片土地,想为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办几件实事儿,而这里的乡亲也认可他,把他看作村里的一员。
2014年年初,张俊从市金融办来到固阳县下湿壕镇电报局村开展驻村扶贫工作,扎根大后山的7年时间里,他留下一串串数据:打机电套井3眼、开发水浇地3500亩、全村31户52人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
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有若干个鲜活的故事。
走访贫困户(来源:固阳县融媒体中心)
产业发展为扶贫注入活力
驻村扶贫以来,张俊发现村里生活的常住村民,大多是上了年纪的老人,没有能力再经营土地。面对这样的难题,张俊打定主意在村里推动土地流转,“土地流转不仅可以让村民多一份收入,而且更有利于村里长远的规划和发展。”
而事实上,村民也确实尝到了土地流转的甜头。每亩水浇地每年的流转费从2015年的180元增加到了2019年的260元,村民仅水浇地流转收入就可以每人每年达到1800元左右。不仅如此,土地集中经营,统一规划、统一种植,在夏末秋初形成了或黄或白的花海,吸引了无数的游客、驴友和摄影爱好者,成为远近闻名的田园观光旅游区,从而带动了周边村民的土特产品销售和农家乐。
也正是看准了土特产的商机,从2018年开始,张俊委托固阳县晶垚农牧业专业合作社为电报局村28户贫困户每户托管养殖大红公鸡100只,并与帮扶单位和工、农、中、建、交等银行签订每只公鸡100元的保底认购协议。当年底全部按照认购协议销售,贫困户每户实现3000元的收益。
电报局村多数村小组地处山区,坡草种类丰富,非常适宜羊养殖。为了进一步增加村民养殖效益,张俊积极争取固阳县政府羊品改良优惠政策,极大提升了村民的养羊收益。纯种澳洲白羊的诞生,一方面使养殖户的效益当即见效,另一方面也带动了其他村民、特别是有劳动能力贫困户的发展信心,使他们都有意愿购置基础母羊,进行胚胎移植改良,从而通过自己的双手脱贫致富。
村集体经济实现“零”突破
冬日里,一排排蓝莹莹的光伏发电板让电报局村显得格外与众不同。100千瓦光伏扶贫电站是电报局村驻村工作队发展光伏扶贫,培育壮大集体经济,带动贫困户脱贫的“小而精”项目。
这个项目也在2018年实现售电收益2万元,使电报局村实现村集体经济“零”的突破。2019年,光伏电站的收益芝麻开花节节高,达到了10万元,为31户贫困户每户分配收益1500元。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强农业、美农村、富农民的重要举措。2020年4月份,张俊争取扶贫专项资金110万元,落地绒山羊养殖项目,养殖绒山羊340只,村集体经济得到进一步壮大。
如今,两项村集体经济项目收益即可保证为每户贫困户每年实现收益3000元,为巩固脱贫成果,带动村民致富增收提供了有力保障。
解释说明年收入情况(来源:固阳县融媒体中心)
乡村振兴扬帆起航
在张俊看来,整合推进各类产业发展,带动全体村民不断增加收入,不断提高文化素养是实现美丽乡村和奔小康目标的关键所在。按照这样的思路,张俊一直都在琢磨着打造一张乡村振兴的名片。
电报局大英图村区位优势明显,村落“负阴抱阳”、“背山面水”,景观优美。尤其是村里的窑洞更是独具特色,多为靠崖式土打窑,依山而建,而且上下共有五排,窑洞数量约有30多套,土建轮廓基本完好。2019年6月初,大英图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19年12月,电报局村列入国家森林乡村名录。
依托得天独厚的立地优势,张俊开始在大英图村实施文化旅游小镇建设工程。大英图小河流域清洁治理,挖掘大英图村抗战期间红色爱国事迹,探幽元、明、清期间少数民族兄弟在此的生活踪迹,修复承载厚重历史记忆的古老窑洞民宿……一项项工作的开展使大英图村的面貌焕然一新,一个集窑洞民宿、古迹探幽、爱国主义教育为一体的文化旅游小镇呼之欲出。
2020年12月,张俊荣获“内蒙古自治区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他说:“很荣幸地被评为自治区先进工作者,这个荣誉不光属于我,更属于千千万万个奋战在一线的扶贫干部。我们要把这种荣誉转化为动能,在2021年更好地投身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中。”(赵遐)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