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60年代的“三年困难时期”,上海市、江苏省无锡市等地出现一批幼小的孤儿。内蒙古自治区伸出援助之手,将3000个幼小孤儿的心与草原连接在了一起他们被称为“国家的孩子”。包头市达茂旗的草原母亲用无私的爱与胸怀,将30多名幼小的孩子养育成人,在他们当中,有的成为人民公仆,有的与牛羊作伴成为牧民,但无论他们从事何种职业,他们都与草原心连心,与各族人民手牵手,用真情回馈这片辽阔的大草原。
出生在南方,却在达茂旗草原上生活了半个世纪的苏布达,她的心早已和大草原、放牧牛羊深深地联系在一起,她感恩草原母亲给了她“第二次生命”。作为一个从小在草原上长大的孩子,民族文化深深植根于她的血脉中,她希望通过自己“小小”的努力,将民族文化能够更好地传承下去,在蒙古族老年文艺队里,她和队友们创作出许多优秀的展现蒙古族文化的作品。
包头市达茂旗草原上正在放牧的苏布达。(摄影:付俊婷)
在达茂旗自然资源局测绘地理信息中心,说着一口流利蒙古语的额尔登,其实是个地道的汉族人。自养父苏木亚收养了他之后,他在满满地爱意中长大,也同样用爱回报着社会。幼小的生命长成了草原上的雄鹰,1980年8月额尔登考上了“边防小学教师”岗位,成为了“三尺讲台三寸舌三寸笔三千桃李 一尺教鞭一本书一句话一百英才”的教师。从这时开始,额尔登将28载春秋奉献给教育事业。2008年5月,额尔登被调任到达茂旗自然资源局储备中心工作,2020年5月,在自然资源局的测绘地理信息中心从事外延工作,不畏风雨、不惧严寒,他用双脚丈量祖国大地,爱岗敬业、尽职尽责。从事志愿服务活动,也是额尔登不曾放弃的另一份“事业”。
工作中的额尔登。(摄影:付俊婷)
如今,这些草原母亲抚养长大的“国家的孩子”,生活越来越好,同时也在用汗水和心血回报着这片草原和人民。他们对草原母亲和祖国的爱始终如一,深深扎根在草原,正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着养育他们的草原母亲,谱写了一曲民族团结一家亲的和谐乐章。(付俊婷)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