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矿产资源丰富的内蒙古自治区,曾经黑黢黢、光秃秃的矿山正加快变绿。冬季,锡林郭勒草原已是一望无际的枯黄,但草原上几处宛如巨型梯田的露天煤矿排土场,仍然保留着片片绿意。一棵棵云杉、一株株樟子松挺拔身姿,迎风矗立,为荒凉的矿山增添了几许生机。
边生产边修复 老矿山换新颜
“我们一边生产,一边复绿,排土场沉降稳定后,就立即开始大规模植树种草。”国家能源集团神华北电胜利能源有限公司生产技术部经理宋仁忠说,“2020年光是植树种草和养护投入就有1亿多元。”
登上海拔1000多米的锡林浩特市胜利一号露天矿南排土场,可见四周已披上层层绿装,顶部更如同一个巨大的苗圃。养护人员有的浇水,有的修剪枝杈。宋仁忠说,这里绿化面积超过1200万平方米,每年约有300多人浇灌、除虫、补植、扎沙障,保证绿化效果。
记者采访了解到,胜利一号露天矿通过多年实践,形成一套适应当地气候特点和排土场地质环境的绿化方法,即“一排、二覆、三沙障、四种、五灌、六养护”的排土场绿化模式。利用这种模式,该公司对多个排土场实施绿化治理。
在排土场复绿的同时,企业在煤矿采剥、破碎、运输、存储、装车等生产环节中,尽可能减少扬尘等污染,采煤产生的疏干水也全部回收利用。
目前,胜利能源以“露天矿、发电厂、输煤系统”为主体的“两轮一轴”煤电一体产业发展格局基本形成,矿区成为具备工业、文化、旅游功能,兼具草原特色风情的大型煤电开发、环境治理与观光旅游一体化的“生态、环保、绿色”示范区。2019年,该矿入选自治区绿色矿山名录,2020年入选国家绿色矿山名录。
2020年初秋,记者在锡林郭勒盟东部的西乌珠穆沁旗白音华煤电有限责任公司到界排土场看到,工人在坡面上铺设苫盖。据工作人员介绍,苫盖可以保持地表水分,同时防止雨水冲刷新栽种的植被,促进植被生长。2020年,该公司按照绿色矿山建设规划要求,对排土场新用地的地表土进行全部回收,作为排土场复垦用土,为后续治理工程中的植被恢复创造条件,同时对新到界排土场到界一块复垦一块。
2020年,锡林郭勒盟按照绿则存、不绿则退的要求,全面加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加快推进绿色矿山建设,不再在草原开口子新上矿山开发项目,不再在草原核心区规划建设风电、光伏项目,对小散矿山矿业权期满不再延续,对已开发项目进行绿化。目前,锡林郭勒盟矿山可绿化区域绿化覆盖率达到80%。
健全制度法律 管理“量体裁衣”
过去由于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忽视环境保护,矿产资源开发带来了突出的生态问题。如2018年,中央第二环保督察组到国家电投霍林河煤矿进行“回头看”督察时发现,国家电投霍林河煤矿开采40年致使科尔沁草原近86平方公里草原被毁坏等问题,该公司目前已全面整改,但这并不是个例。
内蒙古是矿产资源大区,也是重要的生态功能区,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具有特殊重要意义。近两年,自治区贯彻中央部署,坚定走绿色发展、生态优先的高质量发展路子,大力整治矿区环境,通过绿色矿山达标建设防止矿产开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2020年8月,自治区政府印发矿山环境治理实施方案,要求到2025年,全区生产矿山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和治理,历史遗留问题治理取得显著成效,矿山开采形成的露天大坑、公路铁路沿线、航线和城镇周边、草原森林、“黄河几字湾”等重点地区矿山环境治理基本完成,矿山环境修复和治理水平全面提高。已建矿山要达到绿色矿山建设标准,不符合绿色矿山建设标准要求的生产矿山要限期退出。
建设绿色矿山,自治区还对企业提出要求——要有面子,有里子,更要有脑子。有面子就是矿区环境整洁、布局合理,有里子就是实现少投入、多产出、少排放,有脑子就是建设数字化矿山、构建和谐矿地关系,努力达到发展现代能源经济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协同共进。
地方立法在绿色矿山建设中起到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记者在鄂尔多斯市天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武家塔露天煤矿采访了解到,该煤矿已经形成生产、排土、治理、复垦、绿化的良性循环。如果夏季走进矿区,映入眼帘的则是草木青翠的宜人风景。为依法保护好这片绿色,《鄂尔多斯市绿色矿山建设管理条例》立法班子付出了辛勤努力。
2019年10月,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向鄂尔多斯市人大常委会提出绿色矿山建设的立法建议。2020年7月23日,内蒙古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批准通过《鄂尔多斯市绿色矿山建设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该《条例》于2020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不仅为矿山企业绿色可持续发展“量体裁衣”,也为今后绿色矿山建设提供了法治保障。
该《条例》立足鄂尔多斯市情实际,体现地方特色。如针对土地复垦中存在的问题,《条例》明确规定了采矿权人应当履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义务;矿山环保、水土保持、地质环境治理等工程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管理使用;采矿权申请人或采矿权人应当在办理建设用地申请或者采矿权申请手续时,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随有关报批材料报有关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审查。
运用科技手段 建设效果显著
科技手段综合运用推动了内蒙古绿色矿山建设。在自治区东部的呼伦贝尔市东明矿业有限责任公司,记者看到曾经裸露的排土场已被绿植覆盖,矿区足球场像铺了一层绿毯。眼下,东明矿业在寒区草原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和绿色产业多元化发展方面先行先试。
企业开展寒区乡土植被遴选、寒区植被引种驯化、土壤改良等多方面基础研究工作,基本完成矿区生态修复和生态重构。如今,该矿形成由苗圃试植与育苗基地、灌草生态修复区、人工湿地、生态农业试点园和宿根花卉景观区共同构成的寒区矿山植被群落组合和生态系统。
位于呼伦贝尔市的国家能源集团神宝能源公司以露天煤矿排土场和工业场区为重点,以“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为原则,提高煤矿机械化程度,推进煤矿智能开采,建立科学管理体系,正着力实现不破坏生态环境或将负面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
华能伊敏露天矿利用“煤电一体化”生产优势,通过采用绿色采矿工艺的应用和探索土壤改良等复垦绿化技术措施,实现煤、电、水、灰、土的高效循环利用,逐步建立适应呼伦贝尔地区草原生态恢复的伊敏模式。
呼伦贝尔市扎赉诺尔露天煤矿是百年老矿,虽为周边经济发展作出贡献,但常年高强度开采使矿区形成约500公顷的巨型矿坑,一度发生滑坡、塌方、泥石流等现象,这也使矿山修复十分艰难。
从事生态修复的内蒙古蒙草生态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起多次派出科研团队,累计采集矿区及周边区域水、土、气、动植物、微生物等万余种自然数据,并植入蒙草生态大数据平台,对矿区生态环境进行全面的数据分析。该公司技术团队通过现场测绘、数值模拟与评估规划设计等步骤,对露天矿坑的边坡稳定、场地平整修复、生态恢复等关键问题进行把脉,制定了“边坡控制-场地平整修复-生态恢复-基础设施建设”的矿山生态修复联合技术方案,并付诸实施。
“一个项目就是一次自然生命群落的拯救和恢复,我们通过‘种业数据化’和‘数据场景化’的方式,有效解决了每一平方公里甚至每平方米土地上适合长什么、该种什么的问题。”蒙草生态执行总裁高俊刚说。
目前,扎赉诺尔矿山生态修复项目实现覆绿面积约460万平方米,植被盖度恢复到近90%以上,植物种类由最初的10多种增至70多种。已有多种飞鸟、昆虫、动物重新在露天矿区落户繁育,逐步形成稳定的生态群落。治理后的扎赉诺尔矿山,焕发出一片绿意盎然的生机。
经过多方努力,“十三五”期间,内蒙古各类正在生产的矿山投入54.6亿元,完成环境治理面积约500平方公里;各级财政投入12.9亿元,完成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面积约135平方公里。全区现已建成绿色矿山375家。
来源:经济参考报 记者:于嘉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