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是动力之源、跨越之路。一个产业或一个区域的发展有没有活力,在竞争中能够立于不败之地,最终取决于自己的创新能力。
自2020年10月份以来,稀土高新区全力以赴抢抓包头新一轮发展机遇,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以争先恐后、勇往直前的饱满热情,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紧紧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地方经济特色,强化顶层设计,提升创新能力,培育创新主体,导入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以“科技创新”为主攻方向,做优做强主导产业链,奏响区域协同发展最强音。
协同产学研用 加速成果转化
走进中天宏远热处理生产车间,一根破损的轧辊吸引了记者的驻足。这根来自包钢集团的轧辊,通过利用添加了稀土的焊丝材料,将其表面熔化后再进行熔覆,可在轧辊表面形成1-2cm的涂层,修复后的轧辊可重复使用6次以上,修复价格成本是新买一根成本的40%,但使用寿命比新品高出3倍,不仅节约了企业的采购成本,还节约了70%的设备检修时间。
“自企业成立以来,我们以稀土高科技成果转化为目标,着力解决稀土应用中卡脖子技术难题,运用市场化运作手段,疏通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难点和堵点。为此,稀土高新区非常支持我们的发展,先后在电力、税收,以及科技创新扶持资金、产业扶持资金等方面提供大力支持,成为企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坚强后盾。”企业副总经理刘康平对记者说。
2020年,稀土高新区以稀土、有色金属、高端装备制造三大主导产业为支撑,着力打通发展瓶颈,从减轻企业税费负担、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等方面,打好降本增效“组合拳”。积极开展银企对接,以“助保贷”“信用贷”“租赁贷”等方式为企业授信2.8亿元。在自治区率先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改革,帮助英思特、金蒙汇磁等企业获得专利质押融资3740万元。设立20亿元特色产业投资基金,推动创新链、资金链、产业链有效衔接,首期投资9个科技项目,预计可带动有效投资20亿元。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推动50户工业企业进场自治区电力多边交易平台,占全市的24%,累计节约电费3亿元。积极落实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会保险费政策,为1200余户企业减免社保费5000余万元。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帮助新力纺织解决资金难题。(摄影:贾婷婷)
与此同时,稀土高新区坚持把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创造的发展环境,作为吸引技术、资本、人才等要素聚集的重要条件,全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组织49家企业申报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0家企业申报自治区级研发中心。依托中科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和上海交大包头材料研究院科技资源优势,累计落地、在孵高科技企业42家,解决了中科院稀土特钢、嘉泰金属钛基复合材料等一批重点项目的“卡脖子”技术难题。
组织企业家座谈助力营商环境再优化。(摄影:闫峰)
攻关核心技术 培育优质产品
“好技术”造就“好产品”。2020年10月底,经中国金属学会组成的评价委员会认定,稀土高新区驻区企业包头威丰稀土电磁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基于极薄取向电工钢关键制造技术的产品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原材料到成品工艺控制完全自主,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实现这一新材料的国产化替代。
威丰电磁“国产极薄取向电工钢关键制造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助力产业冲刺国际高端水平。(摄影:李学飞)
企业研发团队负责人刘宝志告诉记者,极薄取向电工钢是一种应用频率在400Hz以上的支撑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关键磁性材料,是电力、电子工业、轨道交通、现代医疗、大数据中心建设等领域中一种必不可少的软磁材料,也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应用范围极广,属国家紧缺类产品。
为打破高性能粘接磁粉、热压磁粉的生产和销售一直被国外垄断的局面,包头科锐微磁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经过8年的技术攻关,研制出达到17个磁能级的快淬磁粉,磁性能是国内同类产品的1.3倍,热压磁粉工艺技术为国内首创,经理化分析及客户论证产品物理化学性能均达到国际同类产品的一流水平,其制品可广泛应用于汽车工业、计算机、工业自动化设备、办公电器、家用电器、移动电话以及医疗等领域。
江馨微电机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微型音圈马达,加速了国产代替进口转型升级速度,提高国际市场占有优势,解决国内VCM供应商被国际主流厂家垄断的现状。
借势科技创新的强劲东风,稀土高新区抢抓机遇、立足长远,早在1992年建区开始,科技创业孵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便雏形初显,并率先在自治区建成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成为自治区科技孵化事业的发源地。
近年来,积蓄强劲发展动能的稀土高新区,引进并建设了中国科学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和上海交通大学包头材料研究院,充分发挥两大新型科研院所科技资源优势,探索建立起双向征集反馈、院企双向对接、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跟踪服务、基地承接项目等五项工作机制,为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极大增强了科技创新对主导产业发展的贡献度和支撑力。(贾婷婷)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