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包头新闻网首页 » 新闻

安排!包头嫡亲们周末来咱本地园子听相声吧

曾几何时,我们无比羡慕北京、天津等一线城市,有可以听相声的园子。

周末到了,约上亲朋好友,喝杯热茶、磕点瓜子,听相声乐呵乐呵,该是一种多么有滋有味的生活。

如今,在“家门口”就能听相声的生活已然梦想成真。

在包头,就有这么一群相声艺术爱好者,有这么一个相声园子,叫图乐相声社,每周末给包头观众们说相声。

多年来,他们出于热爱,坚持相声演出,为市民带来多元的文化体验。

相声表演

走进市民生活

12月18日周五,夜幕降临,本土相声“园子”图乐相声社里,80多平米的演出场地座无虚席。

往台下一看,观众群里老中青幼,什么年龄层都有,大家端坐于桌前,欢声笑语间放下一周的烦恼和疲惫。

当晚,《恭喜发财》《舞台轶事》《反七口》等节目接连上演,两个小时五个节目,“包袱”不断,笑料百出,观众们与演员互动频繁,叫好声、鼓掌声、欢笑声让现场气氛轻松愉快。

“听相声,必须得在现场,才能听出味道来。”相声爱好者李先生告诉记者,他从三年前就经常来图乐茶社听相声,见证了这支草根相声队伍的成长。每当现场有好的“包袱”一抖出来,全场一起开怀大笑,台上台下都被这种欢乐情绪所感染,十分畅快。

图乐相声社成立于2015年5月,创办人周宇和张少甫都是“85”后,他们因相声结缘,是包头极为少见的能把传统相声说得有声有色的年轻人。

在包头组建本土曲艺班底,让相声在包头扎根,是周宇和张少甫的心愿,“我们就是想有个平台,好好说相声。”

克服万难

坚持相声梦想

粉丝们的支持和对相声艺术的热爱让周宇和搭档们克服万难,把相声演出坚持了下来。

“我说了20多年相声,看到相声这门艺术在包头生根发芽,有了这么多喜爱相声的观众愿意过来感受这份快乐,我就特别高兴。”周宇说。

观众认可固然是前行的动力,可追梦路上,有太多的困难。

“ 包头缺少专业的相声表演人才,刚开始就我和搭档两个人,后来我们慢慢寻找一些有基础、喜爱相声艺术的人加入,这才有了图乐最初的班底,一共6个人,做了第一场演出。”创始之初的困难周宇历历在目。

“演员有了,场地又是个问题。茶楼不是专业演出场地,大厅里摆两张桌子、15把椅子,就这么演了一年。后来我们又辗转到漫瀚剧院、青山区文化馆,2017年5月份来到现在的场地。”粉丝从无到有,从2个演员到现在的14个演员,看似日益红火的图乐相声社背后却有许许多多不为人知的艰难。

“2018年以前都在赔钱,都是我自己在垫付。”周宇轻描淡写地说,在被问到如何在持续赔钱的情况下坚持下来时,周宇没有过多渲染,“既然已经开始了,就想把它坚持做下去。”短短一句话,便感受到了这个年轻人骨子里的倔强和对相声的执著。

“在我看来,没有人不喜欢笑,没有人不喜欢乐,相声是最简单、最直接地把快乐和笑带给人们的艺术形式。每当我站在台上,听到观众对演出内容的反馈,那些笑声和掌声让我觉得所有的困难都能克服,只要有一丝希望都想让相声能留在包头,让这门艺术和包头老百姓贴的更近。”

对于艺术的坚守和对包头这座城市的热爱,给了图乐相声社所有演员坚持留下的勇气和不断创作的动力。

目前,图乐相声社专兼职人员14人,有已过古稀之年的相声爱好者,也有朝九晚五的90后上班族,是共同的爱好把他们凝聚在了一起。

5年时间里,他们乘风破浪、披荆斩棘,让相声这一传统艺术在包头的大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守正创新

发扬本土特色

“相声是曲艺的轻骑兵,它最容易跟当地的东西结合起来,所以我们的表演中,除了传统相声,也会结合咱们包头的风土人情、人文趣事、方言等等,让这种诞生在北京天津的艺术能够在包头土壤里,结出不一样的果实。”周宇对于相声包头化有自己的一番理解。

目前图乐相声社每场演出里有三段是传统相声,两段是自己创作的新相声。

一段新相声需要两个月左右进行初期创作,然后再通过反复不断的上台打磨,大概需要历经半年,才能够成为一个真正成熟的作品。

图乐相声社比较有名的作品,像《包头地名》和结合北梁搬迁而创作的《搬迁记》,都是非常具有包头本土文化特色的作品,广受好评。

文/全媒体记者:李娜;见习记者:康璐;图/全媒体记者:安吉斯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注销须知 ×
我已阅读并同意注销须知
身份验证 ×
点击切换图像验证码
确定
确认注销 ×
注销账号后
请谨慎操作!
确认注销账号

登录黄河云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