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行动破局包头跑出招商引资加速度
——2020年11月份我市招商引资工作述评
仲冬时节,风朔气寒。祖国正北方的包头,却正迎风战寒、埋头耕耘,以“蒙古马”的精气神、“抢争拼”的硬作风,阔步走向加快高质量发展的春天。
11月18日,第十二届中国包头·稀土产业(国际)论坛举办。论坛期间,共签约各类稀土产业项目27个,总投资额达45.5亿元。同时,我市向国内外广发“英雄帖”,欢迎广大科学家、投资家、企业家和各方面人才来包头考察参观、洽谈合作,帮助我们进一步把稀土资源优势更好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
这场论坛上,在签约项目、吸引投资方面的收获,是我市近期招商引资热烈且生动的展示。
而将时空再拓展一步,更加广泛、更为深刻的改变,正在这片创造过无数荣耀的土地上发生。
按照审批最少、服务最好、速度最快的要求,对标全国最好水平全力打造国内一流营商环境,日前,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市纪委监委、市委组织部及我市各地区、各部门相继制定出台文件,从货真价实、真金白银、直达企业和研发机构、各类人才的政策措施,到工作作风、政策落实方面的调度监督和考核激励举措,全方位、立体式增强城市“磁吸力”,吸引项目来包头建、资金往包头流、人才往包头走、产业在包头兴。
同时,我市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效率,建立了包括驻包企业负责人及市四大班子领导、各地区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在内的“包头企业高管”微信群,让微信群成为“服务企业的桥梁”和“移动的会议室”。企业遇到困难问题在“群里”交办,地区部门负责同志“群里”领办,市领导“线上线下”督办,实现了政企沟通“即时”化,处理问题“高效”化、政商关系“亲清”化,此举不仅大幅提升了企业对政府服务的认可度,也让包头在企业间的“朋友圈”不断扩大。
客商项目纷至沓来,招商引资成果丰硕。
数据统计,2020年11月1日至11月30日,市领导、各地区和有关部门(单位)累计对接项目698家。11月份,我市“走出去”外出招商洽谈项目361家,“迎进来”洽谈合作的企业项目337家。各旗县区签约落地项目52个,签约项目总投资额439.868亿元,达成合作意向项目92个。
数据背后,是痛定思痛进而渴望浴火重生的价值共识,是在面对“包头要发展,我该怎么样?”考题作出的具体行动,是为打造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产业支撑的思考探索。
按照市委推进招商引资大走访、大对接的决策部署,各旗县区立足全市发展大局、结合自身产业特征,围绕“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各打各的优势牌,各上各的招牌菜,精准选择招商领域和对象,集中精力补链、强链、延链,围绕构建布局结构优、规模体量大、延伸配套性好、支撑带动力强的现代产业集群,从全国、全世界坐标系中精选“合伙人”。
时间是有价值的。11月,30天的时间里,昆区围绕钢铁深加工、硅基材料、现代服务业等重点产业链,累计外出对接企业32家,已签约落地项目11个,签约项目总投资额95.74亿元;青山区聚焦光伏、汽车产业集群化发展“六大行动”方案和应急装备、核技术运用等优势特色产业链,外出对接企业28家,已签约落地项目4个,签约项目总投资额20亿元;东河区组建7个产业链招商攻坚队,赴全国各地开展精准招商,外出对接企业20家,已签约落地项目3个,签约项目总投资额1.3亿元;九原区积极联系对接各行业冠军、新锐,外出对接企业19家,已签约落地项目3个,签约项目总投资额20.45亿元;石拐区瞄定新技术,外出对接企业30家,签约落地项目2个,签约项目总投资额0.4亿元;白云矿区围绕“独立工矿区”实际和稀土等矿产资源优势,外出对接企业12家,签约落地项目7个,签约项目总投资额65.1亿元;土右旗围绕光伏、新型化工、新材料等12条产业链,外出对接企业22家,签约落地项目10个,签约项目总投资额38.338亿元;达茂旗围绕新型冶金、新材料、清洁能源、口岸经济等11条产业链,外出对接企业38家,签约落地项目5个,签约项目总投资额125亿元;固阳县明确铝、钢铁和铸造、固体废弃物处理、石墨新材料、镁合金等8条产业链的工艺流程、链条全景图、重点招商对象,外出对接企业22家,签约落地项目7个,签约项目总投资额56.5亿元;稀土高新区集中力量发展稀土和有色金属两大特色主导产业,外出对接企业41家,签约落地项目7个,签约项目总投资额17.04亿元。
推动存量变革和增量崛起并举,科技创新与产业协同发展,也是招商引资工作的路径选择。九原区围绕氢能资源利用,积极对接美国空气化工产品(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等项目,着力谋划打造氢能全产业链;东河区与上海市崇明区人民政府签订“两地融合一体化发展战略协议”,增强两地产业互补和融合发展,为老城区扩容升级增添了新动力;石拐区抓住创新、数字、新能源等“新”产业破题,外出考察科技类企业30余家,签订投资建设氢能产业项目和京东智联云项目。同时,还积极与知名大学、科研院所、投资机构进行深入对接,促进产学研项目在我市落地,为地区发展注入资本的“源头活水”。
招商方式的各显神通、创新多样也在发掘招商引资新线索、签约新项目等方面收获颇丰。
无论是昆区、九原区“硬着头皮、厚着脸皮、磨破嘴皮、饿着肚皮、踏破脚皮”的“五皮”精神,还是白云矿区“第一时间由主要领导组建专班、专人主动上门联络企业,第一时间嫁接项目意向,第一时间提供政策保障措施,第一时间提供全程保姆式服务,第一时间启动满意度调查”的“五个第一时间”服务机制;无论是青山区围绕13个产业链成立13个招商组,将引进资本落地的单一目标转变为谋求项目与企业一起招、技术与人才一起引,实现找商、招商、聚商、育商、管商的全流程服务,还是土右旗借助国内外权威行业组织、招商代理机构、基金投资平台等资源力量,探索“基金+项目+园区”合作模式,聘请社会知名人士或行业内精英组成政府经济顾问团,注重基金合作、股权投资及资产重组等方式的应用;无论是石拐区的全员参与、全业招商、全时服务齐发力,还是达茂旗的“顶天立地”“铺天盖地”“开天辟地”一齐上,都让招商引资在鹿城大地上热火朝天。
如此频繁的“走出去”,如此热情的“迎进来”,形成了多点开花、百花争艳的缤纷景象。我市上下主动作为、杀出重围的意愿之强烈可见一斑,令人震撼。
仔细分析11月份招商引资“成绩单”,思想转变、作风转变的经验有迹可循。
几个月来,一场“以坐不住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等不起的责任感全力以赴抓发展”的思想风暴正在全市上下激荡,一场由思想风暴促使的集体反思、观念转变、境界提升、精神提振正在全市上下燎原。
昆区表示干就干最好、争就争一流;青山区要在全市新一轮高质量发展中争做“排头兵”;东河区要奋力当好全市改革发展的“生力军”;九原区要以行动的高效率向时间要红利;石拐区要实现深度融入主城区;白云矿区要对标一流,争做一流;土右旗要争当包头新一轮发展竞争的“火车头”;达茂旗要以更大气魄破局图变、在更高起点奋勇当先;固阳县用不进则退、退则全输的危机感激发斗志;稀土高新区将全力打造产业技术创新的蝶变之地、创新人才集聚的凤栖之地、创新活力奔涌的丰沃之地……
立志发展的坚定决心、逆势破局的庄严承诺,唤醒了消沉的干事意志、激发了创业的万丈豪情;冲破了陈旧的思想观念、催生了改革的勃勃生机;摒弃了亦步亦趋的行动、涤荡出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领导是领头干的人,干部是干在先的人。时时走在前面,事事做出示范,指派命令变成行为感召,喊破嗓子转为做出样子,领导干部作风的深入转变,展示出刀刃向内自我改革的决心和勇气,凝聚起强大的向心力和战斗力,承载着城市未来发展的信心期望,预示着包头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的无限可能。
11月份,各级领导干部把招商引资作为推动发展的“一号工程”,身先士卒、勇于担当,甘当“开路先锋”“清障勇士”。数据显示,市四大班子领导外出招商洽谈项目35家,足迹遍布全国各地,接待来包合作的项目44家。各旗县区、市产业链招商部门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带头走访企业、对接项目、洽谈合作,宣传包头“亲商、安商、扶商”的政策和措施,描绘双方“共兴、共荣、共赢”的前景和未来。
全市人民普遍感到,包头在变,在向党中央、自治区党委要求的、全市人民期盼的方向变。
改变只是开始,但“突破重围”并不是短跑冲刺,“再创辉煌”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不看起跑看撞线”,一切行动要用到位资金、开工率、实物工作量等结果来检验。
仔细分析11月份招商引资“成绩单”,仍有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有迹可循。
当前,包头的发展环境在逐步改善,但距离成为吸引资本、项目、人才的强磁场仍有差距;各旗县区招商引资如火如荼,但部分产业链招商部门单位依然力度不大、行动迟缓、效果一般;全市上下的精神状态在日益提升,抓发展的氛围日渐浓厚,但部分地区部门和领导干部招商引资办法不多、目标不明、效果不好的问题仍然突出。今天的问题就是明天努力的方向,只要我们不讳疾忌医,只要我们抱着对历史和人民负责的态度,直面问题动真碰硬,见到困难敢于克服,我们的突围崛起就有了基本前提。
随着“十四五”各项目标任务的确定,纵观国际国内发展大势和疫情防控形势,当前和今后一段很短的时期,会成为我市开展招商引资的重要“窗口期”。得时无怠,时不再来;天予不取,反为之灾。面对紧迫的形势、发展的机遇,我们必须要有“光阴迫”“从来急”的精进态度,要有“事思敬”“执事敬”的敬业精神,要有“结硬寨、打呆仗”的踏实精神,把握机遇、乘势而上、苦干实干、造福于民。
在挑战中不断淬火,于创新中勇往直前。面向“十四五”的经济发展目标,我们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过程中也初步形成了共识,即突出“建设四个基地、打造两个中心、培育一个新高地”,只要我们解放思想、真抓实干,主动作为、善于作为,就一定能够开创包头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
全媒体记者:张群群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