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包头新闻网首页

达茂旗朵兰戈尔社区“1241”服务模式搭建服务群众的“连心桥”

近年来,包头市达茂旗百灵庙镇朵兰戈尔社区立足实际,将城市基层党建与农村牧区党建相融合,以“民族团结型”主题文化为引领,创新提出了“1241”服务模式,即在社区禁牧转移牧民与户籍所在苏木乡镇搭建一个桥梁、提供蒙汉双语服务、打造“四个15分钟便民服务圈”、以群众满意为目标,探索出一条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服务牧民的新路子。

搭建便民服务桥梁

朵兰戈尔社区常住人口3424户、8356人,其中禁牧转移牧民1826户、4780人,占总人口的57%,户籍分布全旗各个苏木乡镇,人们多为牧区、社区两边住。针对此类情况,社区建立与居民户籍所在苏木乡镇互联、互通双向联系机制,搭建转移牧民信息交流平台,提高信息交流、查询、联系、反馈的及时性、准确性,形成了现居住地和户籍地“双向管理、双向监督、双向服务”的人口管理新机制,为更好地服务和管理居民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共同探讨、协商解决进城转移牧民管理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

蒙汉双语服务岗

提供蒙汉双语服务

朵兰戈尔社区现有蒙古族居民2321人,占社区总人口数的28%,其中多为不通汉语的牧民,为了有效消除语言障碍,社区推行“蒙汉双语”特色服务,在社区文化活动室等场所标牌、标语通知、橱窗板报、制度图册、档案表格等内容中蒙汉双语并用。在少数民族特色服务窗口开设“蒙汉双语服务岗”,指派精通蒙汉双语并熟悉社区各项服务职能的工作人员,为办事群众进行流程解读。同时,社区充分利用工余时间,通过开展蒙汉双语授课、发放蒙汉双语学习资料等方式,对社区工作人员及部分居民进行蒙汉双语培训,提升了社区干部的服务能力。依托牧民创业一条街,定期举办蒙汉双语就业创业、缝纫技术、蒙古族传统绕针绣技术等实用技术培训,有效拓宽了转移牧民的就业渠道。

朵兰戈尔社区开展蒙汉双语民族服饰制作培训班

打造四个“15分钟便民服务圈”

为了提升服务居民的质量和水平,社区“两委”干部带队,召集社区退休干部、在职党员、文艺爱好者、热心居民等组成志愿者服务队伍,以社区志愿服务为抓手,打造了四个“15分钟便民服务圈”,打通了社区服务社会、服务居民的“最后一公里”。打造“15分钟定点生活照料服务圈”,为孤寡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和身患残疾、单亲等有特殊困难的居民,提供卫生保洁、代缴水电费、送餐等服务,帮其解决生活困难;打造“15分钟安全便利医疗保健服务圈”,建立社区卫生服务站和社区居民一对多家庭医生签约制度,发放医护人员服务卡,设置健康档案,为60岁以上的独生子女家庭老人配备一键通手机,有效为居民提供疾病防治、康复护理以及紧急救助等服务;打造“15分钟自娱自乐老年文体服务圈”,免费为老年人全天开放电脑室、图书室、棋牌室、聊天室、多功能文体活动室等娱乐场所,丰富社区老年人生活;打造“15分钟居民精神慰藉服务圈”,建立由百灵庙中学、蒙古族中学、百灵庙第二小学等在校教师组成的社区未成年人心理辅导站,开通微信群和热线电话,帮助社区青少年做好心理调解、精神援助和慰藉疏导。

每月29日,朵兰戈尔社区开展免费为老年人理发志愿服务活动

打造朵兰戈尔温暖之家

与老人们一起过端午

针对社区活动场地小、场所少等问题,通过压缩办公场所,将腾退出的办公用房全部无偿提供社区居民使用,并积极争取民宗局项目支持,完成500平方米社区活动室建设。围绕群众关心的民生重点事项,推动实施天然气入户工程,有效满足了社区居民所期所盼。扎实开展党组织、党员双重进社区活动,联合旗法院、旗检察院、旗民宗局、旗就业局、863电台等七家单位,发放慰问品6200余元,受益居民30户。组织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通过举办“我们的节日”、敬老助老主题活动,积极为社区老人免费打扫房屋、免费理发等,吸引更多居民主动参与到社区互动活动之中,共建和谐社会,共筑美好家园。赵遐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注销须知 ×
我已阅读并同意注销须知
身份验证 ×
点击切换图像验证码
确定
确认注销 ×
注销账号后
请谨慎操作!
确认注销账号

登录黄河云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