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市农牧局通过拓宽科研成果转化平台、深化产学研合作,创新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加强高素质农牧民培育等手段,积极推动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和落地,为现代农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和保障,2019年我市农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了60.41%。
在产学研合作方面,我市先后引进中科院、中国工程院、中国农大、内蒙古农科院等一批科研机构落户包头开展联合攻关,设立中科院绿色农业包头中心、中国工程院饲料院士工作站、中国工程院设施园艺院士工作站和中国农大玉米工程技术院士工作站,依托这些院所和高校的人才技术优势,针对我市农牧业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重大关键技术和瓶颈问题,开展农牧业科技项目攻关。育成农作物新品种23个,市农科院研制的西红柿品种在全国种植份额达到10%以上,在包头市达到85%以上;优质专用马铃薯新品种种植面积占比超过2/3,北繁南种30万亩,“戈壁短尾羊”新品种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和鉴定,填补了包头肉羊自主品牌的空白。
在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搭建方面,我市获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以来,将该园区作为我市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创业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依托土右旗核心区和全市建成的标准化种养示范基地,集成示范推广化肥减量增效、绿色防控、膜下滴灌、胚胎移植等绿色高效技术50项,青薯9号、金樽番茄等适宜我市的新品种100个。
在科技服务手段创新方面,针对农牧民技术需求日趋多样化、轻简化和个性化的趋势,我市不断创新科技服务手段。以田间、基地为课堂,依托“农民田间学校”开展科技服务,引导农民动手、动脑、动口;选派农技人员对科技示范户进行一对一技术指导服务,全面推行“专家—农技人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技术服务模式。通过信息化手段链接、农牧业科技示范基地(示范户)带动和农技人员技术指导推动现代农牧业技术进村(社)、入户(企)、到田(场)。
在农村牧区人才培养方面,我市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将人才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大乡土人才培养,引导各类人才投身乡村建设,以努力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富有活力的人才队伍,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和保障。依托高素质农牧民培育项目,截止到目前,共投入资金2235万元,培育高素质农牧民8162人。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