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包头新闻网首页

为中医药松绑

新冠肺炎疫情大考中,中医药再次大放异彩,以扎实的疗效赢得广泛赞誉。其实,中医药的治疗理论和疗效,大众所了解的仅为冰山一角。大量优秀的中医疗法仍没有得到有效传承和规模推广,究其原因,与中医流派之别、传承方式、医疗标准不无关系。

对话嘉宾

陈云凤(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四川省名中医)

程丑夫(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陈新宇(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

衡量中医药的尺子在哪里?

陈云凤:金庸笔下一个武林江湖有十几个门派,中医也不例外。中医的门派之争是现实存在的,因为中医的理论形成源远流长,精髓是辨证施治和整体观,医生针对患者不同的体质、所处不同的地域及不同的气候等,结合自己长期的经验,对疾病的诊治方法必然有所不同。诊疗经验丰富的医家,在长期总结过程中就形成了一定的门派性质。

中医治病不像西医,有一套完整明确的指南或操作流程。中医的特点和长处是辨证施治,各个门派认识不完全一致,采用的中药处方也不尽一致。同病异治,或者异病同治,这是中医治疗的特点之一。对疾病的认识不同,就有不同的看法,外人看起来是门派之争,其实背后是中医独特的治疗方法和特色的体现。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这也是中医药诊治方法丰富多彩且共存的原因。因此,我认为中医有一定的争论,是非常正常的。

“冬病夏治”正当时:医务人员为市民进行艾灸治疗 邢广利/摄

程丑夫:中医药的发展,受到了“标准”的严重制约。标准是衡量事物的准则,我国衡量中医药的关键标准90%以上是西医标准。现行的中医院三甲标准、中医学生规培标准、中药新药审批标准等,都是西医标准。如我们要研制一个中药新药,要进行药学研究、药效学研究、安全性研究、临床研究,其中药效学研究、安全性研究的衡量标准都是西医的,临床试验标准大部分也是西医标准。

对事物的衡量总不能只用一把尺子,若用西医标准衡量中医,恐怕大部分都不合格,中医是过不了西医标准那一关的。但我们如果用中医标准去衡量西医西药呢?他们看病不辨证,西药既不分寒热温凉,又不管四气五味、性味归经,多种西药并用时又不讲配伍法则,用中医标准去衡量西医西药时,他们也过不了关啊!因此,中医药要有突破性发展,必须解决对中医的衡量标准问题。我认为中药新药研究的标准主要基于两条,一是临床疗效,二是用药安全。一个药物如果临床效果好,用药又安全,那就是很好的药物。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我建议中医药相关管理部门应进一步解放思想,扭转西医西药标准对中医的捆绑和干预,制定符合中医药学科规律和体系,清理现行的制约中医发展的各项标准。这样我们中医药的春天,就真正来到了。

中医师徒传承应开阔思路

陈云凤:中医和西医不一样,师带徒是一种很好的方式。以前,新学徒跟着自己的老师学习,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特点,学生更多的是模仿和结合自己的特点不断提升。师承的方法就是跟师临证,采用问症状、查色按脉等四诊方法。老师也会提出自己的要求,比如让学生学习经典医书,掌握中医理论。现在思路更开阔一些,会指导学生将中医经典和当前疾病结合起来,查阅文献和当代书籍,更好地把握诊治疾病的中医方法。

在学习老师的经验、传承知识的同时,我们还会针对老师擅长治疗的疾病让学生归纳总结,写典型病案、跟师心得等。到了一定程度,学生也可以参与写书总结老师经验。因此,中医传承有很多方法,跟师父学、疑难病例讨论、文献收集、学习经典、写典型病案和读书心得等都是传承的方式。

中医师带徒让学生跟随老师看病,在看病过程中不断思考揣摩,并总结提升,形成良好的中医思维,这是非常重要的。

工作人员在内蒙古自治区中医医院药房根据处方抓药 刘磊/摄

程丑夫:中医传承不是一个简单的中医学术思想、学术经验的教与学的问题,传学术之外更要传精神,这个精神就是仁心仁术、济世救苦、服务苍生的大医精神。所谓“精神到处文章老,学问深时意气平”,我亦常谓“岐黄本是仁慈术,修到仁慈术自精”。所以修术先修心,中医传承应抓住“修心”的传承,以身示教,垂范后学。

至于学术传承,除了硬邦邦的学术经验的教与学,更要重视学验俱丰的中医大家的临证思维、灵感和悟性。对导师学术思想、学术经验的反复捉摸寻思,是提高思维、灵感和悟性的重要法门。

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必须有中医参与

陈新宇:随着人口老龄化推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也在不断增加。今天,我国病毒溯源和病源分析能力虽然大幅增强,但基础研究能力不足的问题仍然突出,影响我们对疾病规律的把控和治疗方案的选择。这些客观因素,都需要在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时统筹考虑。

在历史长河中,中医药始终护佑着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面对各种疫病,中医药的独特治疗方法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中医“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的治未病理念,就是中国古代的公共卫生思想。在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中医药自早期即全程参与,深度介入,为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发挥了重要作用。实践证明,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必须要有中医药参与。

来源:新华社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注销须知 ×
我已阅读并同意注销须知
身份验证 ×
点击切换图像验证码
确定
确认注销 ×
注销账号后
请谨慎操作!
确认注销账号

登录黄河云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