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爷,我来了,最近身体咋样,挺好哇?”听到敲门声,69 岁的刘玉明赶紧开门,笑呵呵地把刘红光迎进门来,拉着他的手坐到炕上。“小刘又过来了?你工作那么忙,不用老跑,我这儿挺好。”刘玉明关心地问着这个县里来的干部“亲戚”。
刘玉明家住固阳县西斗铺下小营子村,因患膀胱癌骨转移,医疗花费特别大,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去一趟县里,报销自己住院的花费。刘红光一直惦记他,疫情期间不方便上门就在电话里叮嘱他:“你体质弱,不要出门,也不要见外面的人,等疫情过去了,我去帮你把年前住院的花费报销了。”对刘玉明来说,刘红光的到来,给他带来了温暖的希望。“这样的干部,真是好干部。冬送温暖,夏送清凉,还给买药、送肉送菜,哪是扶贫干部了,就跟亲人一样样的。”刘玉明紧握刘红光的手,感慨地告诉记者。
刘红光是固阳县西斗铺镇张发地村的扶贫干部。张发地村共有 31户贫困户,但绝大多数年龄偏大、身体孱弱。除了脱贫攻坚的日常工作外,帮助贫困户解决一些生活琐碎也成了刘红光和驻村工作队的重要工作。对刘红光来说,这些贫困户就像自己的亲戚,他平时常去走动,谁家的产业做的咋样、身体好不好、医药费报销有没有人管……这些情况,他得心里有数。
刘红光告诉记者,因为扶贫工作涉及面广,复杂又细致,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我都把他们当成自己家的亲人,每天把大爷大娘挂在嘴上、记在心里,所以我来村里帮扶不仅仅是住在这儿完成任务,还得扎扎实实干好工作出成效,这才是我的初衷。”
在村里人看来,刘红光是“闲不住”的人,他每天带着本子走访贫困户、作记录,了解每家每户的人口、收入来源、身体状况等。贫困户生病住院没有子女照顾,他利用周末去医院探望;孩子上学学费不够,他联系爱心人士资助;村民脱贫苦于没钱,他帮助申请扶贫贷款……,在贫困户眼里,他不只是一个扶贫干部,更像是自己的亲人。
对支福润家来说,刘红光是比亲人还亲的人。多年糖尿病并发症让支福润几近失明。妻子需要常年在乌兰察布照料年迈的父母,孩子在外地上学,日子过得紧巴。刘红光帮他办了慢性病医保、申请了光伏项目收益资金,上门送米、面、油。实现稳定脱贫后,刘红光又和支福润聊起了今后的生活,给他加油鼓劲,支福润也奔着好日子憋足了劲。
采访中,刘红光向记者吐露了心声:“回头想想,你说干扶贫工作苦不苦?特别苦!累不累?特别累!正是因为大家都知道这个工作不好干,我像一颗钉子一样钉在这儿,让老百姓看到我们驻村干部和他们在一块,亲身感受到我们为了让大家都过上好日子付出了努力,而不是来走个过场,才让大家打心里认同咱们脱贫攻坚工作。有了这样的基础,我们对症下药、精准施策,这才能出来好的帮扶成效。”
定计划、跑项目、排民忧、解民难,在刘红光和驻村工作队的努力下,张发地村通过实施产业帮扶、政策兜底、医疗救助、教育救助、易地搬迁、危房改造、村集体资产性收益分红、光伏扶贫等多项帮扶措施,实现贫困户收入稳定,“两不愁,三保障”得到落实。截至 2019年12月,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31户55人已脱贫28户47人。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