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包头新闻网首页 » 新闻 » 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

白云鄂博矿山里的坚守

今年4月29日,内蒙古第一个5G视频电话在白云鄂博成功拨通,标志着这里从绳拉肩扛、铁路翻斗的“体力时代”,跳转至5G赋能、创新迭代的“脑力时代”。这番跨越,是白云鄂博倾注了62载春秋、两代人韶华和蒙古族群众的殷殷重托换来的。如今,这柄褪尽风霜雪雨、汗渍土渣,充盈着智慧之光的接力棒交到“矿三代”的手里时,我们不禁要问,白云鄂博,你是以怎样的魅力让一代代矿山人坚守在这里?

11月底,再次来到白云鄂博,草原上的风冷得让人不敢露脸。

在深达289米的矿坑中,29岁的技术员李永华指着4辆轮胎高3.3米的百吨级矿车,自豪地说:“我们正在进行无人驾驶矿车试运行,未来,白云鄂博将是一座高效、安全的5G智慧矿山。”

就在今年4月29日,内蒙古第一个5G视频电话在白云鄂博成功拨通,标志着这里从绳拉肩扛、铁路翻斗的“体力时代”,跳转至5G赋能、创新迭代的“脑力时代”。这番跨越,是白云鄂博倾注了62载春秋、两代人韶华和蒙古族群众的殷殷重托换来的。如今,这柄褪尽风霜雪雨、汗渍土渣,充盈着智慧之光的接力棒交到“矿三代”的手里时,我们不禁要问,白云鄂博,你是以怎样的魅力让一代代矿山人坚守在这里?

我的创新 我的理想

“我最大的理想是,白云鄂博在我手中,用我的技术创新,让它早日成为5G智慧矿山。”

李永华,一句话用三个“我”,把人生理想与个人价值紧紧地交织在了一起。这正是“矿三代”能够拒绝高薪跳槽、扎根矿山、在恶劣环境下依然保持工作热情的理由。

置身于严冬的矿坑,裹挟着矿渣、火药渣的寒风,把人吹得站不稳脚、喘不上气,更何况到了数九寒天,零下三十多度的白毛风,加持七八个小时高精度作业,对于“矿三代”,是怎样严峻的考验?

但“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白云鄂博“矿三代”技高一筹。

他们发明了“风筝轮”自动测孔器,通过电动测绳测量填塞炸药的起爆孔,解决了上两代矿工手工测孔时手套总是一坨冰的难题;他们发明了风压分渣器,将过去钻孔时不断回落的矿渣上抛到孔口两侧,降低耗能、提高效率的同时,大大缩减了与严寒正面作战的时间;他们正在建立白云鄂博铁矿的爆破数据库,记录下矿山每一寸肌理的生命体征,为智慧矿山的到来夯实基座。

白云鄂博的冬天,在“矿三代”勇于创新的头脑风暴洗礼下,变得不再难熬,风似乎也不再那么凛冽。

我的英雄 我的战场

“如果我爷爷活到现在,他一定很惊讶。祖辈们手刨肩扛没能削平的矿山,父辈们用车铲平,我们用现代化设备把它掘成巨坑。”

李永华年轻的小师傅高玉璞,讲述爷爷高芳晨的同时,也揭开了白云鄂博铁矿的英雄图谱。

高芳晨,是一位战斗英雄。他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1958年,他转业来到白云鄂博铁矿,成为一名矿工。他和来自四面八方的创业者一样,用手刨、用肩挑,把一筐筐矿石用轱辘车推出矿山、运向包钢高炉。在那段“米饭里边半碗沙,帐篷门前狼站岗”的艰苦岁月里,人们再苦再累,只要一想到,白云鄂博是草原英雄小姐妹诞生的地方,心里那团火便被点燃。

高玉璞说:“爷爷视工厂如战场,视工作为军事任务,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拼了命也要上。拿采矿作业的第一步爆破来说,一天一宿打一个孔,一个孔三四米深,从点到爆只有5分钟,避炮全靠两条腿。那时候拼的是体力、毅力。”

如今,土法爆破早已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电子雷管、网络连接的电子爆破。但时代没有忘记英雄的“矿一代”,是他们改写了内蒙古寸铁不生的历史,是他们为儿孙开了最苦最难的篇,更是他们为白云鄂博实现智慧矿山梦刻下了奋斗的注脚。

我的奉献 我的坚守

“你就是白云鄂博铁矿‘炼成的钢、轧成的钉’,走得再远,也要回家,要守着这座神山,守着祖国的北疆。”

这句话,高玉璞从小听父亲不知讲了多少遍。2005年,高玉璞大学毕业,父亲高建华还是这句话。于是,高玉璞回到白云鄂博,成为了父亲盼望的那枚钢钉。

在白云鄂博,像高家这样“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矿三代”家庭不胜枚举,还有一批像李永华、高玉璞这样高学历、高科技的人才正源源不断涌入,拿技术组来说,8个年轻人就有7个本科生1个研究生。他们的传承、融合与坚守,给这座世界最大的稀土矿山注入了不竭的发展动能。

“小时候,我从牧区一出来,远远地就能望见山上的灯,那是家的方向,永远迷不了路。”儿时的白云鄂博在高建华的印象里,像草原上巍然耸立的灯塔,令人充满希望。

高中毕业,高建华成为铁矿上的一名调度员。那时候,指挥前方生产靠的是电话,高建华最忙的时候一天能接800个电话,连上厕所都要跑着去。当年,调度室有句口头禅,“接班的不来,下班的不走”,但从没有人晚来早走,也没听谁喊过一句苦、一句累。高建华说:“那时候,我们把自己比作草原上的蒙古马,一往无前、奋力驰骋,我们都希望把最美的青春献给矿山。”

如今,高建华退休了。儿子告诉他,现在的调度员靠的是高科技手段,轻点鼠标,就等于过去接通800个电话。高建华不太懂儿子口中的高科技,但他听得懂,现在的白云鄂博铁矿依靠高科技驱动,已经由大变强。

时光不负追梦人。

从1957年建矿时的手推轱辘车,到1988年铁路公路联合运输,再到2019年5G无人驾驶矿车;从一年铲3米的山,到一年掘14米的坑,再到由露天开采转为地下开采;从英雄辈出的“矿一代”,到无私奉献的“矿二代”,再到创新不断的“矿三代”……62年来,白云鄂博三代追梦人没有辜负时间的礼遇、时代的期盼,累计输出矿石4.1亿吨,为包钢的快速发展输入源源动力。

采访最后,高玉璞说:“我爷爷没见到的智慧矿山,一定要让父亲看着我们去实现。”他的眼中充满了对白云鄂博未来的美好憧憬。(记者 李淑岚 洪彬 张婷婷)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注销须知 ×
我已阅读并同意注销须知
身份验证 ×
点击切换图像验证码
确定
确认注销 ×
注销账号后
请谨慎操作!
确认注销账号

登录黄河云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