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包头新闻网首页

飞针走线穿起幸福的歌 策马扬鞭舞动奋进的弦 中国手工刺绣传承创新大会圆满落幕

妙手飞针织锦绣

匠心逐梦万户春

十指春风,承古烁今追梦路

万千妙手,精雕细绣时代魂

8月1—2日

在这个草野芬芳、牧歌嘹亮的美好季节

从红色城市乌兰浩特到枫情马镇科右中旗,

从气势恢弘的乌兰牧骑宫到奔放豪迈的图什业图赛马场,

从找寻蒙绣之源到发现蒙绣之美,

从以“绣”论道到赏“绣”观马再助“绣”兴业,

领略绣技艺历经千载生生不息的风采,

见证草原绣娘执针持线绣出了新时代农村牧区的美好生活。

8月2日,中国手工刺绣传承创新大会参与者赴科右中旗考察。

在乌逊嘎查的一个农户家院内,绿油油的玉米长得茂盛,院中间的晾衣绳上,晒着一床蓝色的褥子,但是褥子上的粉色绣花格外引人注目。

原来乌逊嘎查妇女们通过学习刺绣技能,利用闲暇时间从事订单刺绣工作,增加家庭收入。2018年,乌逊嘎查获得全旗创建幸福家庭示范单位、新时代农牧民素质提升工程示范嘎查、兴安盟“改变生活从庭院做起”专项行动美丽庭院示范村、兴安盟文明村镇等荣誉称号。2017年3月至今,先后带动乌逊嘎查100多名妇女参与刺绣,已培训出一级绣工7人、二级绣工23人、三级绣工30人。近两年来,乌逊嘎查订单刺绣累计收入达到31万元。平常的日子里,绣娘们三五一堆围坐在一起讨论针脚、颜色等刺绣技能,为创造幸福生活而不断努力奋斗。

(摄影/兴安日报王永生)

大会一行来到蒙古族刺绣培训暨生产加工基地,看到一楼是大学生创业就业扶贫服务协会,对全旗12个乡镇苏木进行一对一的服务,目前在全国共有37处的销售合作网点;二楼是刺绣缝纫车间,30名成熟的缝纫工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做成的绣花半成品进行再加工,做成成品转给大学生创业就业扶贫服务协会进行出售,目前能生产蒙古袍、笔筒、靠垫、桌布、纸巾盒等1072种产品;三楼是农牧民扶贫刺绣车间,目前入驻了660人,其中40%是建档立卡贫困户。

科右中旗的手工刺绣产业不仅成功携手农牧民走出了贫困阴霾,使刺绣这门技艺得到了高质量传承,更激发了脱贫群众逐梦新时代的热情和干劲,展现出奋斗逐梦、“绣”美山河的新画卷。

走进蒙古族刺绣文化博物馆,仿佛一幅历史卷轴缓缓舒展,典型的蒙古族卷草纹、云纹、盘肠纹服饰、绣品,扇袋、唐卡、经卷、刺绣荷包……一件件珍贵的历史文物,让我们领略曾经的繁华。蒙古族刺绣文化博物馆展厅建筑面积2700 m²,馆内分为陈列区、展卖区、活动区:陈列区共有1072件展品;活动区主要为中小学生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接受民族文化熏陶的场地。

博物馆是广大农牧民学习、交流、参观刺绣文化的基地,是展示建档立卡贫困户刺绣作品,学习和提升刺绣技艺的场地,是科右中旗对外宣传和展示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王府刺绣助力全旗脱贫攻坚工作成果的平台。

(摄影/兴安日报王永生)

为了激励更多热爱蒙绣的手工艺从业者、非遗传承者投身文化事业,繁荣刺绣产业,自治区在不久前举办了“蒙古族刺绣大赛”。经全区组织、专家评审及社会公示等程序选评出技法、配色、构图三组每组一等奖各3名,来自12个盟市的蒙绣选手炫异争奇、百花齐放,角逐出了一等奖9名、二等奖18名、三等奖27名、优秀作品奖35名及优秀组织奖11名。在中国手工刺绣传承创新大会闭幕式现场由颁奖嘉宾内蒙古蒙绣协会会长朱俐萍为全区蒙古族刺绣大赛各项一等奖获奖代表颁奖。期待各位绣娘继续用一针一线继承和发扬好蒙绣这门传统文化艺术瑰宝,推动蒙绣产业走出内蒙、走向全国、迈向世界。 

蒙古族刺绣历经数百年沧桑,从宫廷走向民间,在政府和企业的组织下,分散各地的草原绣娘走到一起,重拾技艺,因“绣”得业,以“绣”兴业,从十几岁的少女到耄耋之龄的阿妈,个个成为守护者,人人堪当传承人。

(摄影/兴安日报王永生)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70位草原绣娘,制作了这幅长达70米的“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主题刺绣,目前已完成主体部分。在闭幕式现场,数十位刺绣大师即兴登台创作,针线过处草木皆春,秀美山河跃然纸上,展现出了扎实的手工技艺和深厚的艺术功底,彰显了名师大家的时代风范。70米长卷气势如虹,绘就了“奋斗逐梦·秀美山河”的崭新画卷,也为本次大会画上最圆满的句号。

(摄影/兴安日报王永生)

中国手工刺绣传承创新大会是桥梁纽带,

又是中国手工刺绣发展创新的梦想出发之地。

赛马看马背雄风,

刺绣品指尖温柔,

旅游赏四季美景,

颂歌赞中华昌盛!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胡日查 任镜宇 高敏娜 刘璐  摄影/刘墨墨  郭慧超  王智华)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注销须知 ×
我已阅读并同意注销须知
身份验证 ×
点击切换图像验证码
确定
确认注销 ×
注销账号后
请谨慎操作!
确认注销账号

登录黄河云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