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3日下午,记者在包头市图书馆见到了公益爱心志愿者张剑丽和她的儿子唐汉岐。“阿姨好!”唐汉岐一句温暖的问候之后,妈妈的脸上立刻荡漾起满足的笑容。寒冬里,俩人笑盈盈的脸融化了空气中的清冷。
对46岁的张剑丽而言,儿子一直都是她眼中的“大小儿子”——由于小时候发烧时用药不当,儿子患上了智力障碍,21岁的唐汉岐智力仅相当于6、7岁孩子的水平。
20多年的成长并非回忆时一瞬间那么顺畅。从痛苦到超然,在对儿子深沉之爱的一路牵引下,张剑丽的心态发生了转变,她不但没有放弃,反而以加倍的爱和付出让儿子的人生更丰富、更鲜活。
在汉岐11岁时,为了有助于康复,张剑丽开始让儿子学习钢琴,这一学就是10年。“当时每节课80元,老师很有爱心,这么多年来一直没给他涨过价。”
尽管张剑丽已经提前从企业退休,爱人也在一家企业上班,家庭并不富裕,但在儿子的教育问题上,她从未吝惜过金钱和精力。
2016年,得知呼和浩特有一个专业的轮滑培训,她就每周坐火车带着儿子去学习。“我们每周六一早过去,整整学习两天,周日晚上再回来,孩子挺累挺辛苦,但他倔强地挺过来了。”
就这样来来回回坚持了一年多,最终在2017年的全国特奥轮滑比赛上,汉岐夺得500米赛程的第二名,这无疑给了妈妈巨大的惊喜和安慰。
得知有学手鼓的机会,张剑丽就鼓励孩子去多学一样才艺。2018年,在包头庆祝第27个国际残疾人日主题活动中,汉岐勇敢地走上舞台,和同伴一起表演了精彩的手鼓节目。此外,汉岐还参加过篮球等训练。
人生路上,因为有音乐、有爱相伴,汉岐变得更勇敢、更乐观,他的脸上时常挂着朴实憨厚的笑容。
“让每个生命都得到同样的尊重”,这也是张剑丽坚守一生的爱与信念。因为有了汉岐,张剑丽和爱人从未想过再生一个孩子,汉岐是他们惟一的爱子;也因为有了汉岐,张剑丽主动参加了由自闭症、智障孩子家长组成的爱心公益组织,成为一名热心的志愿者,为更多特殊孩子的成长提供帮助。
如今,在张剑丽等爱心人士的倡导和爱心企业的帮助下,八、九位已经成年的特殊孩子一起学习编织手工艺品,并开了一家爱心网店。“今年春节前,孩子们编了中国结等放到网店里卖,虽然销路不太好,但我们已经很高兴了,毕竟大家走出了第一步。”
进入2019年,更让张剑丽高兴地是,就在一月份,汉岐给家人拿回了他人生中第一份薪酬500元。“去年11月,汉岐参加了昆区残联与爱心企业开展的支持性就业项目,他每天自己坐公交去上三个小时的班,主要工作是折叠包装用的手提袋、餐巾纸盒等物品,他做得很认真、也很开心。”
而这500元对张剑丽一家人也有着不同的意义,它意味着汉岐融入社会走出了稚嫩的第一步,也意味着张剑丽多年的付出终于结出了可喜的硕果。
母爱的爱是敏感的,面对这个特别的“大小儿子”,张剑丽也能体会到一份特别的爱。“有了这个孩子,年轻时感觉负担重一些,现在看开了,感觉挺幸福。有句话说:不是孩子离不开我们,而是我们离不开孩子。”张剑丽开心地说,像其他20多岁的孩子都跑出去找同伴玩了,但汉岐和她总是同进同出、相依相伴,脸上永远挂着纯净的笑容,这何尝不是一种别样的幸福体验。
“2019年,儿子有了一个好的开头,我也有了自己的小心愿,新的一年希望儿子多参加活动、多锻炼,增强社交沟通能力,同时也希望残疾人就业环境越来越好,儿子能真正融入社会,开启一段新的人生。”张剑丽充满期待地说。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