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包头新闻网首页

内蒙古:乌尼巴图的五处房子折射草原民生巨变

牧民乌尼巴图家的70年代的小土房和80年代的砌砖房。新华社记者哈丽娜摄

西边是一座气派的砖房,中间是整齐的三个砖瓦房,东边是一处破旧的土坯房……这是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右旗蒙古族牧民乌尼巴图家五处不同年代的住房。这五处住房折射出草原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

今年41岁的乌尼巴图是苏尼特右旗桑宝拉格苏木巴彦淖尔嘎查牧民,家有4951亩草场,300多只羊和100多头牛。作为土生土长的牧民,他见证了草原牧民住所的变迁。“我出生在最东边的那间小土房,21平方米,我们6口人居住,那之前父母是住在蒙古包过着游牧生活,老人们常说蒙古包条件艰苦,尤其是冬夜睡觉时总是被冻醒。”乌尼巴图回忆说。

20世纪70年代,内蒙古蒙古族牧民逐渐由游牧生活转变成定居生活,牧民的住所也发生了变化,大多数牧民在草原上盖起土房。乌尼巴图家也是在那个时候盖了第一个土坯房,尝试定居生活。

乌尼巴图家不同年代的住房。新华社记者哈丽娜摄

“刚开始定居时,我们夏季还出去游牧,秋冬季回到新房子过冬,那时生活是半游牧半定居状态,但小孩都比较喜欢住在土坯房里,更习惯定居生活。”乌尼巴图说。

进入80年代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所有草原上的牧民一样,乌尼巴图家发生了巨大变化,家畜兴旺,收入翻番,居住环境也得到改善。

“当时手头有钱了就想改善居住条件,先是新盖了40平方米的砌砖房,过了几年又盖了54平方米、60平方米的砖瓦房,房子里的房间越来越多,也有了新式家具和家用电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乌尼巴图说。

乌尼巴图2015年新盖的砖瓦房。新华社记者哈丽娜摄

2015年,乌尼巴图新建起了118平方米的住房,通电通自来水,像城里人一样住进舒适、宽敞的大房。在这座水电暖齐备的住房里,电视、电话、冰箱、太阳能热水器等现代化设备一应俱全,民族风格的室内装饰别具特色。乌尼巴图说,为了孩子上学,前两年在镇上买了两套楼房,孩子上课期间奶奶陪读住在城里,假期就回草原上的家生活。

如今,在草原牧区牧户经营旅游业成为一种流行。2015年,乌尼巴图也在自家牧场上开办了牧区生活体验点,并把几栋老房子也利用起来,让旅客们体验牧区生产生活变化。

“去年,我们家体验点接待了1000多位旅客,有国内大城市来的旅客也有从国外来的旅客,旅游业收入超过10万元。”乌尼巴图难掩兴奋地说。

乌尼巴图新家的餐厅。新华社记者哈丽娜摄

今年开春,乌尼巴图打算把四处老房子重新装修和布置一遍,更好地为旅客提供具有时代感的草原生活体验。他还制作了一张时刻表,从体验挤牛奶到放牧、饮牲畜,再到制作蒙古传统饮食等,让游客体验牧民日常生活和生产。

“我经常在电视和网络上看到其他地区是怎样发展旅游业,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和借鉴的经验,今年,我还想亲自到南方的旅游城市去体验当地旅游,学习‘取经’。”乌尼巴图说。新华社呼和浩特1月8日电(记者任军川、哈丽娜)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注销须知 ×
我已阅读并同意注销须知
身份验证 ×
点击切换图像验证码
确定
确认注销 ×
注销账号后
请谨慎操作!
确认注销账号

登录黄河云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