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包头新闻网首页

守望相助共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国庆将至,内蒙古大地一派欢乐祥和的景象。城市街道两侧迎风飘扬的国旗,大街小巷歌颂民族团结的条幅和标语,无不彰显着全区各族人民守望相助、团结奋斗,建设亮丽内蒙古的信心和决心。在这收获的季节,全区各族群众同唱幸福歌,共庆丰收年,用不同方式抒发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和热爱。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全区各族人民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构筑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铺展了一幅团结和谐的壮美画卷。

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织就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牢固精神纽带

行走在自治区各盟市,无论是乡村、城镇,还是街道、社区,图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画随处可见。

用群众喜闻乐见、浅显易懂的图画作品来生动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教育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祖国观、历史观、民族观,守望相助、团结奋斗,共同建设新时代“模范自治区”,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成为各族群众道德的规范和行动的指南。

初秋的早晨,在呼和浩特市一辆K4路公交车上,一年级小学生孙阳准确地把24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诵出来,骄傲地向妈妈“炫耀”。原来,这是学校留给孩子的课后作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决定着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发展方向,必须在各民族中大力培育和践行,坚持从小就抓、从幼儿园就抓,注重从少数民族文化中汲取营养,创新载体和方式,搞好网上和网下结合,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形成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牢固精神纽带,妥善处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中的各种利益矛盾,把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建设得更加牢固。”

走进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蒙古族幼儿园,不同民族的孩子们正在专门的活动场地做游戏,他们排着队在橡胶模具上跑上跑下,活泼可爱。

园长王托雅说:“幼儿园每天要保证孩子有两个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让孩子们参加这样的活动,就是要锻炼他们的协作精神和战胜困难的勇气。我们幼儿园有陶艺室、民族手工坊,让孩子们利用废旧物品做手工,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幼儿园还利用各种庆典和传统节日,让孩子接受民族团结和爱国主义教育。”

中秋节前夕,包头市达茂旗百灵庙第一小学开展了“扣好一粒扣·幸福迎中秋”主题教育活动。学校利用国旗下讲故事、红领巾广播等多种形式,向学生普及中秋节的民俗,介绍中秋节文化内涵。学生们还通过形式多样的手抄报作品,表达对团圆和谐的感受,大家在动手动脑中体验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对伟大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长期以来,全区各族人民深入践行守望相助理念,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构筑共有的精神家园,织就牢固的精神纽带。

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毫沁营镇哈拉沁村村民罗月英是一位舞蹈爱好者。今年8月,她为了参加第十五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守望相助好家园—农牧民文艺汇演”,在一个星期的排练中,每天早上5点多就起床,从家里先走上半小时到58路公交车站,坐一段路程后再换乘92路公交车才到达排练地内蒙古师范大学。为了不耽误下午的排练,她中午就在外面随便吃点东西,直到晚上才能回家。“文化节期间,我们先后在内蒙古民族艺术剧院和如意露天舞台演出了两场,很受群众欢迎。这是政府专门为我们农牧民安排的演出节目,虽然排练起来很辛苦,但是我感到很开心!”罗月英说。

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让各族群众在参与中增强凝聚力、向心力,激发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是民族团结的应有之义。全区守望相助好家园——农牧民文艺汇演开展以来,为广大农牧民搭建了展示才艺的舞台,一大批来自基层的优秀节目受到了农牧民群众的欢迎。

扎实推进精神文明创建和乡风文明提升活动,各族人民携手共建共有精神家园

今年7月,通辽市开鲁县人民法院法官蒋青春被授予“北疆楷模”荣誉称号。他30年如一日扎根基层审判一线,承办的1500多起案件无一错案,受到了大家的尊敬和称赞。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道德的力量也是无穷的。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必须大力弘扬北疆楷模、道德模范等先进人物的崇高精神,用模范人物的事迹激励更多的人团结奋斗,投身建设新时代模范自治区的伟大实践。

长期以来,全区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大力推进公民道德建设,不断培育时代新风,涌现出了一大批像蒋青春一样的道德模范、最美人物、大学生桃李之星、美德少年等先进人物,他们的高尚品德和无私大爱,感动了内蒙古,传播了正能量,激励了全社会。

在通辽市科左后旗散都苏木,“红白理事会”制定了“红白喜事简办、升学宴不办”等村规民约,有效地刹住了嘎查升学、红白喜事都兴大操大办的不良风气。

“我们旗除了不办升学宴,还通过提倡‘零彩礼’婚礼、组织孝老爱亲评比等活动,移风易俗,让文明乡风在每个村民心中生根发芽。”科左后旗委宣传部长李凌芬说。

在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保合少镇恼包村,村史馆、文化馆、村民活动室等设施一应俱全,特别是村里小桥流水、古色古香的建筑,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村委会主任李恒彪说:“村里正在通过发展种植业、物流业、旅游业增加村民收入、壮大集体经济,同时我们也在抓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乡风文明提升工作,让村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实现双丰收!”

为加快文明内蒙古建设,前不久,自治区召开了全区乡风文明建设工作推进会,从农牧民素质提升、人居环境、文明创建、移风易俗、文化惠民5个方面做出了部署,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精神生活的需要。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高校不可或缺。近年来,自治区先后推出了百场形势政策报告会进高校、中华优秀经典歌舞进校园等活动,打牢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

在内蒙古艺术学院,师生们聆听了有关党的十九大报告、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制造2025、中美贸易争端等8个方面的宣讲,坚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在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师生们通过聆听《新形势下加强大学文化建设的思考》,对如何准确把握大学文化的内涵、怎样建设先进大学文化有了深入的理解。中华优秀经典歌舞进高校活动——安达组合走进内蒙古大学,在展示蒙古族音乐独特魅力的同时,也让师生们了解了民族文化。

当下,脱贫工作进入攻坚阶段,自治区宣传文化系统助力脱贫攻坚“六进村”活动也正在各地轰轰烈烈地开展。

在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自治旗,名字为《多彩的太阳花》的一本故事集里,收集了10个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脱贫故事。旗委副书记李志东说:“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我们推出了这些脱贫励志故事,就是要通过宣传各族干部群众守望相助帮助贫困户战胜贫困的事迹,坚定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脱贫信心和决心。”

扶贫政策宣讲进村、乌兰牧骑巡演进村、脱贫典型故事分享进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进村、文学艺术工作者采风创作进村、励志主题电影展映进村等“六进村”活动,为促进贫困群众早日脱贫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我脱贫、我光荣,我奋斗、我幸福成为贫困群众脱贫的自觉意识和行动。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筑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全区各族人民正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道路,守望相助、团结奋斗,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目标,奋进扬帆!(记者 苏永生)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注销须知 ×
我已阅读并同意注销须知
身份验证 ×
点击切换图像验证码
确定
确认注销 ×
注销账号后
请谨慎操作!
确认注销账号

登录黄河云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