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包头新闻网首页

【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这片无立木林地“活”过来了

仲夏的科尔沁草原,散发着迷人的气息。通辽市科尔沁区敖力布皋镇那力嘎村的林地里,刚满“两岁”的大果沙棘还没到挂果的年龄,翠绿的叶片在阳光下泛着灵动的绿光。

“这些大果沙棘都是今年4月初种的,二年生的苗,到了2020年就挂果了。挂果的第一年每棵母株产果4公斤,栽植的第5年达到盛果期,每棵母株可产果15公斤。”那力嘎村村民聂国林看着自家林地都种上了大果沙棘,已经开始盘算未来的收益了,“虽然现在没法估计亩产量,但是每公斤沙棘果可以卖到10到15块钱,怎么也比种玉米收入多。”

可就在今年4月以前,这里的地还是“资质不好”的无立木林地。科尔沁区共有24.8万亩无立木林地,聂国林就摊上了50亩。

“这些林地是2005年采伐后一直未造林的林地。”聂国林说。起初,林户们自己种了杨树,但是由于当地地下水位下降,杨树的成活率过于低,为了生计,林户不得不放弃种杨树,改种玉米。

但是,由于森林植被在涵养水源、防风固沙、净化空气、固氮释氧、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持生态平衡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林地改种玉米是行不通的。

去年,考虑到无立木林地严重威胁科尔沁区林业生态建设持续健康发展,通辽市印发《通辽市开展森林资源清理整顿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全面清查森林资源,摸清全市有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无立木林地、宜林地的底数,对清查出来的无立木林地建立台账,落实责任主体,限期恢复造林。

“镇里也想了很多,要把生态效益和林户收益结合在一起,建设经济林是最好的选择。”敖力布皋镇原镇长于艳春说,“如果让林户自己种,他们还是种杨树,杨树死了再种玉米,会形成恶性循环,对无立木林地恢复起不到任何作用。”

2018年1月,镇里的干部去大果沙棘原产地黑龙江省考察,对苗木品种及经济效益进行交流和探讨研究。发现这种植物适合当地的气候条件,于是引进了大果沙棘。

“在发展林业产业上,要尽量集中连片,形成规模效益,避免地块分散和面积过小。在树种的选择上,既考虑树种的适应性,也考虑产业发展的需要,引导农户尽量选择经济效益明显的树种。”于艳春说,“对于沙土地,适合种植比较抗旱抗贫瘠的作物,科尔沁区年降雨量不足550毫米,地下水位又越来越低,适合种植沙棘。”

如今,已经订购杨树苗的林户全部退订,全镇420户林户栽种了大果沙棘。当地林户已经意识到,种大果沙棘很省心,后期没有太大的投入,唯一的成本就是浇水和人工除草,因为不用任何的除草剂。

“挂果之前这几年,林户也不用担心没有收入。我家还有50亩耕地种玉米,虽然目前收入低点,但是几年后就好了。”聂国林说,“每年林间管理持续到11月份,期间林户可以到林地打工,男工每天90元,女工每天80元。”

截至目前,科尔沁区已经完成造林规划作业设计22.5万亩,订购并栽植苗木2000多万株。

“一开始种杨树都不活,种了玉米勉强维持生计,如今种了大果沙棘,生长得还这么好,这些无立木林地算是活过来了。”聂国林盼望着大果沙棘挂果日子的到来。(记者 张慧玲)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注销须知 ×
我已阅读并同意注销须知
身份验证 ×
点击切换图像验证码
确定
确认注销 ×
注销账号后
请谨慎操作!
确认注销账号

登录黄河云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