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专访|强链补链延链 推动硅产业高质量发展——访市政协常委、市总商会副会长李志鹏
2024-01-20

在政协包头市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期间,工商联界别提交的一份《强链补链延链,推动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紧扣经济热点,满载发展期盼,备受委员们关注。该提案起草人,市政协常委、市总商会副会长李志鹏说,建设“世界绿色硅都”,包头要在延链、强链、补链上做文章,不断填补产业链空白,增加高附加值的硅企业,增强包头硅产业市场竞争力。

近年来,包头抢抓新能源发展历史机遇,大力发展晶硅光伏产业,有力推动了产业转型升级加速破题。2023年,包头被授予“世界绿色硅都”荣誉称号。过去半年,李志鹏深入我市多家晶硅企业,了解产业配套及相关情况。他在调研中发现,尽管发展速度快、势头好,但我市硅产业仍存在着产业链断点多、产业延伸拓展不够等问题,全产业发展态势还未形成,研发创新能力也有待进一步提升。

李志鹏坦言,在产业体系方面,我市硅产业上游多晶硅、单晶硅产量较大,而中游组件、下游光伏电站系统所需的银浆、背板、EVA胶膜、逆变器等环节仍处于空白,导致产业链“前重后轻”。除光伏硅以外,有机硅、电子硅项目还处于空白。在研发创新能力方面,硅产业原创技术少,企业竞争能力不强。同时,缺乏对硅产业先进技术的引进。

为此,李志鹏建议,打造晶硅光伏产业完整产业链要鼓励大全、通威等头部企业向中下游延伸,投资建设单晶拉棒、切片、电池片等项目。同时,积极推动我市本土企业与光伏企业深化合作,以战略合作、互相参股、签订长期订单等形式参与到光伏产业大发展中,还要以商招商,利用龙头企业的规模、技术、市场优势,发挥行业领军作用,补齐产业链断点,实现全产业链发展。尽快布局电子硅、有机硅项目,大力发展高附加值下游产品及关联产业。

“不仅要在‘链上’做文章,还要在‘创’上下功夫。”在加强研发能力培育方面,李志鹏建议,一方面,要大力提升硅产业创新能力。促进头部企业由生产型企业向研发生产型企业转型,并发挥“科技特派员工作站”职能,推动“产学研用”融合发展。积极争取科技研发资金支持,助力企业研发中心落户包头。另一方面,要加快引进硅产业先进技术。其中,前瞻布局行业领先的电池片生产新技术,力争在N型电池片技术上取得突破。

“市委一号文件提出,加快构建完整产业链和产业生态,打造更高能级的‘世界绿色硅都’,2024年,全市晶硅光伏产业产值达到2000亿元以上。”李志鹏说,目标引领方向,目标凝聚力量。希望该提案真正落到实处,推动硅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更优的晶硅光伏产业生态,乘势而上抢占行业制高点,把“世界绿色硅都”金字招牌擦得更亮。

(文/记者:张婷婷;图/记者:安吉斯;编辑:张飞;校对:王振伟;审核:贾星慧)

责任编辑: 张飞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包融媒)”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单位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②鉴于本网发布的部分图文、视频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著作权人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单位将及时处理。(电话:0472-2518515)

请先登录 后发表评论~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