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包头文学馆开馆之际,中国作协少数民族文学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副会长石一宁在鹿鸣大讲堂以《生活、观念和技巧》为主题为我市文学爱好者作了讲座。在讲座中,石一宁提到,作家创作应过生活、观念、技巧“三道关”,且这三关应是循序渐进。
“包头在文学馆建设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可喜可贺。文学馆的各个展览板块安排得都很出色,充分挖掘了包头丰富的文学历史资源,为市民提供了一个了解包头文学、热爱包头文学的重要平台。包头打造文化高地,要发挥好包头文学馆平台作用,一方面,通过展示本土文学创作,激励本地作家并培养未来的文学人才;另一方面,需开拓思路,采用多种方式丰富文学馆的展览内容。”石一宁认为,包头是一个文脉深远,底蕴厚重的地方,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和人文优势。作家们要立足于本土的历史文化资源,立足于本土的生活,开阔眼界,吸收优秀作家的创作经验,熔铸为有自己风格特色的创作作品。
谈及《鹿鸣》杂志,石一宁回忆道:“这本杂志自20世纪50年代《钢城火花》创刊以来,经历了《包头文艺》的阶段,最终更名为《鹿鸣》。80年代,《鹿鸣》的发行量达到约7万份,这充分展现了包头文学创作的繁荣发展。”
“《鹿鸣》刊名起得非常好,鹿鸣杂志理应要办得更有影响力、更有穿透力。”石一宁表示,包头鹿鸣文学季的举办十分成功,每年能够邀请多位全国文学界的知名人士来到包头,与当地作家和文学爱好者进行面对面交流,这对提高包头本土文学创作水平很重要。
(包头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岳宇乐;编辑:张飞;校对:吴存德;一审:张飞;二审:贾星慧、王国秀;三审:王睿)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包融媒)”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单位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②鉴于本网发布的部分图文、视频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著作权人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单位将及时处理。(电话:0472-2518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