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北疆文化 打造文化高地|集众智凝共识 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利用 ——市政协“进一步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和合理利用 助推文化高地建设”专题协商会侧记
2024-07-28

7月26日,市政协召开“进一步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和合理利用,助推文化高地建设”专题协商会,政协委员、专家、有关部门负责人齐聚一堂,为推进北疆文化建设,打造文化高地建言献策。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必须增强文化自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包头是一个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地方。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事业发展,提出全力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加快建设文化强市的奋斗目标,制定出台了《关于全力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的实施意见》,通过坚持保护利用并举,把包头独特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好利用好传承好,正确处理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为打造文化高地提供更多支撑。

聚焦文化遗产保护和合理利用,年初,市政协把“进一步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和合理利用,助推文化高地建设”列为年度协商计划。从5月初开始,组建由自治区、包头市部分政协委员、部分民主党派成员、有关地区部门分管领导、企业负责人、专家学者、智库成员参加的调研组,有序开展相关调查研究工作。

摸实情、学经验、听意见,调研组通过深入调研、潜心思考,换来了高质量的调研成果。从调研情况看,我市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成效明显,但仍存在保护管理机制不够完善、文物保护基础工作仍显薄弱、专业文化保护机构及工作人员匮乏等问题。如何进一步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和合理利用,助推文化高地建设?

专题协商会上,市政协智库专家、包头博物馆展陈部部长杨建林,市政协委员、包头市艺术研究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郑晓峰,市政协委员、昆区政协副主席焦燕龙,特邀专家、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市社会科学院院长梁义光分别围绕“建设‘北方博物馆之城’”“薪火相承 实施好非遗传承发展保护工程”“加强长城保护和利用 助推文旅高质量发展”和“加强对包头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四个方面进行了协商建言,大家的发言开门见山,直击问题。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杨建林建议,应严格落实“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遵循“大馆建强、小馆建密、微馆建活”的原则,分级分类开展各项工作,推动“北方博物馆之城”建设成为全力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的重要支撑。

长城文化是北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焦燕龙表示,我市长城保护社会参与度仍需要进一步增强。应广泛吸纳社会力量参与长城保护,充分发挥社会的监督作用,通过多方位的社会参与有效弥补长城保护工作在资金、人员方面的缺口,有助于文化传承的长远发展。

实施好非遗传承发展保护工程需加强法治能力和管理队伍建设。郑晓峰建议,应研究制定《包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以立法的方式,解决保护机构、方式和资金等问题。以完善队伍建设为着力点,建立一支具备专业化、知识化,能够吃苦耐劳的市、区(旗、县)级非遗保护工作人员队伍。

包头作为国家老工业基地和自治区最大的工业城市,有着许多满载历史记忆和文化积淀的工业遗产。梁义光认为,应促进多方合作,挖掘开发深度,在做好保护工业遗产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对我市不同类型、不同环境风貌工业遗存实行分类保护,找到其适合的开发利用新模式。

在互动交流环节,市政协委员与相关部门面对面进行深度协商,市文旅广电局、市财政局、东河区政府等部门相关负责人对委员们的真知灼见给予有针对性的回应。

专题协商在热烈的氛围中结束,在近3个小时的协商交流中,共识逐渐凝聚,实招良策频出。市政协副主席傅民说:“下一步我们要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并在充分汲取会议协商意见的基础上,把协商报告进一步打磨好、完善好,向市委、市政府报送高质量的参政议政成果,为全市‘进一步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和合理利用,助推文化高地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决策参考。”

(包头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崔妍、孟婧美;编辑:亢晓东;校对:张飞;一审:张飞;二审:贾星慧;三审:王睿)

责任编辑: 亢晓东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包融媒)”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单位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②鉴于本网发布的部分图文、视频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著作权人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单位将及时处理。(电话:0472-2518515)

请先登录 后发表评论~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