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手翻飞剪春秋 非遗传承焕新彩
2024-07-16

张清清及其剪纸作品

巧手翻飞剪春秋 非遗传承焕新彩

夕阳西下,夜幕降临。包头金街人群熙攘,灯火辉煌,热闹非凡。走进沿街一家小店,各式各样的精巧剪纸映入眼帘。店外街上不时传来欢声笑语,店内则显得宁静祥和。张清清端坐在桌前,一手拿着一张鲜艳的红纸,另一手握着一把精致的剪刀,全神贯注地投入创作中。

张清清,1982年9月出生于包头市,包头剪纸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孙氏剪纸第四代传承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内蒙古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包头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包头市工艺美术协会会员。曾受邀参加全国多地举办的剪纸作品比赛和展览,荣获多种奖项。

剪纸,又叫刻纸,是一种镂空艺术,是中国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包头剪纸是中国民间传统剪纸的一种,既有晋陕剪纸艺术风格,又富有草原艺术特色,其风格粗犷有力、淳朴简练、形式多样、内容丰富。2011年,包头剪纸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被专家们形象地称之为“一部活着的中西部草原文化发展的史书”。

结缘剪纸

受母亲的影响,张清清自小便对剪纸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很早就学会动手剪了。“家里每到过年的时候就会换一批窗花,一进入腊月,奶奶就催妈妈剪窗花,这时候我就会坐在温暖的炕上和妈妈一起剪窗花,蝴蝶、蝶恋花等各种花样。腊月二十三,就要把这些都准备好,等家中打扫完就逐一换上,迎接新春佳节的到来。”张清清回忆起自己的儿时时光,正是这种从小到大耳濡目染的经历,让剪纸艺术的种子在张清清幼小的心灵里悄悄种下。她跟随母亲的脚步,学习剪纸的技巧,一点一滴地积累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剪纸技艺。

张清清与爱人孙鹏飞也因剪纸结缘。2004年,张清清与孙鹏飞结婚后前往北京跟随剪纸大师孙二林,也是孙氏剪纸第三代传承人学习研究传承剪纸艺术至今。来到婆家,看到孙二林的剪纸并听说了她和剪纸的故事,张清清深受感动,“那时候我就下定决心开始深入地学习剪纸技艺,并且把这门技艺传承下去。”于是,剪纸的种子在年轻的张清清心中发芽、开花。

随着时间的流转,张清清的剪纸技艺越发精湛。日升日落,张清清一直剪着,剪刀在红纸上飞舞,纸屑如同雪花般飘落,一幅幅生动而富有深意的剪纸作品诞生。在北京待了四年后,张清清回到内蒙古,暂时离开剪纸行业。“但是,回来后也一直在创作,因为热爱不想放弃。”虽然这一路走来也有比较困难的时刻,但张清清从未想过放弃,她明白,热爱是支撑她前行的动力。2019年,张清清创立包头市祥艺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孙氏剪纸工作室,重新回到剪纸的路上。

“创作必须得静下来,你要心里有事儿不行,静不下心来不行,一定要全神贯注。偶尔也会有烦躁的时候,就赶快放下,如果再剪的话,作品出来就不行了,作品会表现出你的情绪。”剪纸也让张清清性格变化了很多,她笑着说,“这些年来我变得越来越耐心、越来越自信了。”

沉淀匠心

一张红纸,一把剪刀,纸翻剪转,赋予纸张新的含义。张清清表示,剪纸的整个过程中,设计构思无疑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其次是动手实践。“创作要构思,要有内容,而技巧是一个熟能生巧的手艺活儿,不论是剪纸技巧还是创作思路,都需要持之以恒地刻苦练习加上不断学习创新,才会有所成就。”

谈到剪纸艺术,张清清详细解释了南北派的区别。“剪纸有南北派之分,北派剪纸以其民间味浓厚和随意性强的特点著称,它追求夸张意象的造型,因此使用剪刀时更为随意。而南方的剪纸则注重装饰性,需要精细严谨,图稿必须一丝不苟,然后再用刻刀去雕刻。这两种风格各有千秋,体现了剪纸艺术的多样性。”

张清清的剪纸作品展现了鲜明的北派风格,多以人物、花草和动物为主题,融入内蒙古地区的文化元素,呈现出包头民间特有的憨厚与淳朴气息。她不仅局限于传统剪纸,还将其创意扩展到了剪纸对联、剪纸帆布包以及摆台等多种形式,不断探索和丰富剪纸艺术的表达边界。

作为剪纸艺术的传承者,张清清深知剪纸的文化价值。她表示:“剪纸是一个文化载体,记录了各个时代发生的故事。”在创作上,她与时俱进,结合当下时事进行创作。例如,在党的二十大召开之际,她创作了作品《草原儿女心向党》,人们载歌载舞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这幅作品不仅展现了剪纸艺术的精湛技艺,充满了浓厚的民俗风情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更传递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美好的寓意。

代代传承

目前,孙氏剪纸已经走到第五代传承人。孙氏剪纸第一代传承人孙牡丹是张清清和孙鹏飞的外曾祖母,她把这门手艺传给了奶奶,也就是孙氏剪纸的第二代传承人马桃女,奶奶传给了姑姑孙大林、孙二林作为第三代传承人,孙二林又传给了张清清和孙鹏飞、孙春播、王磊等第四代人,如今,张清清这辈人的下一代孙睿翔、孙荷蕊、王煊煊等成了孙氏剪纸的第五代传承人。

“每天耳濡目染,家中的孩子们看都看会了,不用怎么去教,他们也特别乐意动手剪。”张清清分享道:“我有两个上中学的孩子,儿子3岁就会拿剪刀跟着一起剪了。平时逢年过节他们也会加入剪纸的队伍中,一起剪过年的窗花。”

除了教导自家儿女之外,张清清自2017年开始,便积极投身于剪纸艺术的传承与推广之中。她多次走进学校和社区等地进行剪纸艺术的展示与教学,她的足迹遍布校园、社区、景区、企业以及博物馆等地,通过授课和社会实践活动,传承剪纸人数近千人。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将剪纸艺术从自己的手中传播出去、传承下去。“学生们都特别期待上课,特别是小孩,在剪纸课上都积极动手尝试,完成一幅作品时候特别高兴,都说特有成就感。”张清清说,“在我看来,无论是授课还是社会实践,关键在于文化的传承。剪纸艺术作为我们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我们从小培养孩子们的兴趣。”

“让更多的人特别是小孩子从小去接触、学习剪纸,不仅能让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得到更广泛的传播,还能让剪纸这一传统艺术形式被更多人了解和欣赏。”张清清强调,“这是一项长远的事业,我会尽我所能,坚持不懈地为剪纸文化的传承与推广尽一份力。”张清清表示,未来她将持续为传承和弘扬包头剪纸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记者:岳宇乐  编辑:徐艺源)

责任编辑: 徐艺源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包融媒)”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单位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②鉴于本网发布的部分图文、视频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著作权人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单位将及时处理。(电话:0472-2518515)

请先登录 后发表评论~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