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北疆文化 赓续中华文脉|戏里戏外追溯红色历史 台上台下传承红色精神
2024-04-07

近日,北郊水质净化厂党支部组织部分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女职工参观王老太太故居,开展了“学习巾帼事迹 凝聚奋进力量”主题党日活动。

在土右旗,“王老太太”毁家纾难的革命故事人尽皆知。“王老太太”本名乔培玲,丈夫王建业。王家本是当地一户富裕人家,日军入侵萨拉齐县后,烧杀抢掠,民不聊生。国难当头,乔培玲的三个儿子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始抗日救国。

王老太太故居位于土右旗美岱召镇河子村。2007年土右旗政府在原址重新修葺了王老太太故居,占地500平方米。故居分为三个展厅:《革命母亲——乔培玲》《英雄战将——王经雨》《千秋忠烈——门俊杰》,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乔培玲为党献一生,为国献三子,胸怀大义、毁家纾难、艰苦奋斗、抗敌救国的一生。

故居仍保存有一口地窖,讲解员说:“这个地窖是通向大青山的暗道,乔培玲一家通过这个地窖将最新消息和物资运到根据地。”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大家通过一张张老照片、一个个旧物件、一段段影像资料深入了解这位“革命母亲”伟大的一生。

参观结束后,大家都沉浸在深深的感动中久久不能平静。职工王静感慨地说,乔培玲是中国千千万万的英雄母亲中的一员,她们顽强的革命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前仆后继。先烈开道为后人,后人继业慰忠魂,我们要继承先辈的遗志,顽强拼搏,将伟大的革命精神薪火相传,激发奋斗新时代的强大力量。

“王老太太”故居如今已成为红色教育基地,每年都有不少党员干部、少年儿童、市民游人慕名前来,瞻仰“革命母亲”,重温红色记忆,汲取前行力量。

为将王老太太的英雄事迹传播得更远更广,2023年,土右旗乌兰牧骑将“革命母亲”的故事搬上了舞台。

去年10月20日晚,大型红色革命舞台剧——二人台《王老太太》在土右旗敕勒川影剧院首演。

大幕拉开,高亢的歌声瞬间将大家带回那个革命年代。“好端端的国,好端端的家,闯进帮强盗来糟蹋……”阵阵炮火声打破了王老太太新院上梁的喜悦,剧情自此缓缓展开……

全剧约100分钟,共分6幕,精致的布景和令人信服的人物形象以及二人台接地气的表现形式,让曾经的那段红色历史鲜活重现。这一刻,台下不同年龄段的观众在与演员的共情中感悟革命精神。

观众关云鹏说:“看完这个剧深受感动,王老太太挺身而出、忠诚祖国、矢志不渝的精神,现在也依然影响着我们年轻一代,激励我们要不忘初心,勇于担当,将共产党人刚毅坚强的精神传递下去。”

去年11月1日,二人台《王老太太》赴北京进行两场惠民演出。11月21日,又在包头大剧院展演……台下掌声,经久不息。

土右旗乌兰牧骑副团长董倩倩说:“王老太太是一位真实存在的人物,在大青山和土默川一带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我们挖掘这个历史题材,就是想以史实为依据,让更多的人了解土右旗厚重的红色文化历史,讲好敕勒川红色革命故事并弘扬传承这种红色革命精神。”该剧主演刘彩凤表示:“我看到观众中有很多孩子,这让我们很高兴,红色精神会一代代传承下去。”

(记者:姬卉春;编辑:吴存德;校对:王振伟;审核:王雪仙)

责任编辑: 吴存德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包融媒)”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单位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②鉴于本网发布的部分图文、视频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著作权人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单位将及时处理。(电话:0472-2518515)

请先登录 后发表评论~
发布